列宁初登政治历史舞台的首要功绩,是彻底完成对民粹主义思想体系的批判,论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性和历史必然性,为俄国革命的战略策略奠定理论基础。这不仅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丰富和发展。

19世纪下半叶,英法等主要西欧国家早已推翻封建王朝,资本主义已经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的矛盾及其腐朽性已充分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如火如荼。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抨击之后,马克思的《资本论》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这时的俄国却仍然处于沙皇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酷统治之下。

俄国如何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 论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1)

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们,痛恨沙皇封建农奴制度。他们也看到了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是极不合理的。他们反对与沙俄封建专制政府相勾结共同镇压欧洲革命运动的西欧资产阶级反动势力。

他们先是从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尔后又从马克思的学说中寻求俄国革命的道路。但他们的世界观仍然是历史唯心主义,他们并不理解马克思已经阐明了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客观规律。他们幻想在俄国可以实现一条避免资本主义发展的灾难、直接通向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道路。他们以为,古俄罗斯遗留下来的村社制度的残余,是俄国历史发展的独特捷径的基础。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日益传播,俄国革命的道路问题的争论集中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上。正如列宁所说:“《资本论》一出现‘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就成了俄国社会主义者的主要理论问题,最热烈的争论都集中在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纲领性原理的解决都以这个问题为转移。”俄国革命的哪些“最重要的纲领性原理的解决都以这个问题为转移”呢?

俄国如何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 论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2)

如果俄国应该和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俄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便是俄国村社的农民,这个革命的领导者就是唤醒村社农民的知识分子,这个革命的道路就是知识分子发动农民暴动,打倒沙皇,然后巩固和发展村社制度,建立理想的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尽管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和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论述是好的,但它关于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的基本思想等等是不适宜于俄国的。

如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必然的现实,那么,俄国革命的领导者便是俄国无产阶级,就必须建立俄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它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俄国革命就必须先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实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然后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因此,马克思的经济和政治学说以及它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观点,又在俄国这样一个有不同于西欧特点的大国中得到进一步的证明和丰富。

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于解决“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的重要性是容易理解的,但对解决这个问题的困难性就不容易理解了,也许会觉得这个问题的解决是理所当然的,轻而易举的。其实不然,当时的情况相当复杂,就连马克思本人对此也十分为难。

俄国如何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 论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3)

在19世纪70年代后半期和80年代初,马克思面临各种复杂情况,曾在1877年11月左右写的、当时没有寄出和发表的《给〈祖国记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拒绝对“俄国人为他们的祖国寻找一条不同于西欧已经走过而且正在走着的发展道路”的努力发表明确的看法,也就是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拒绝发表明确的看法。

1881年3月,马克思在声明不适于发表的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中,说他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并且还说,他深信,俄国“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这封信马克思写了四遍草稿,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中,初稿的篇幅达12页,最后定稿只有1页多,而且声明不适于发表。可见马克思当时对这个问题的为难程度。

80年代末90年代初,恩格斯晚年也常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恩格斯在答复俄国民粹派朋友的信件中,一方面说:“在俄国,从原始的农业共产主义运动中发展出更高的社会形态,也像其他地方一样是不可能的,除非这种更高的形态已经存在于其他某个国家并且起着样板的作用。这种更高的形态——凡在历史上它可能存在的地方——是资本主义生产形式及其所造成的社会二元对抗的必然结果,它不可能从农业公社直接发展出来,只能是仿效某处已存在的样板。”

俄国如何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 论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4)

恩格斯肯定,俄国从1854年以来,避免资本主义式的发展是不可能的。“这样一种超过历史上一切先例的演变,它所要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同当时俄国所具有的条件完全是两样的。”但是,另一方面,恩格斯紧接着说:“毫无疑问,公社,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劳动组合,都包含了某些萌芽,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起来,拯救俄国不必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苦难。”

恩格斯在著作和信件中一再提到,对于一些俄国人要他就“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的争论发表看法的请求,他总是拒绝。“因为我十分清楚,我对俄国经济状况的特点了解得很不够”,“我不能让自己卷入一场在一个遥远的国家、用一种我还不能像我所熟悉的西方语言那样使用自如的语言进行的辩论,而且是在那种我最多能看到零星的片断,却根本不可能仔细观察争论的各个阶段和详情的刊物上进行的。”

此外,恩格斯还认为:“对农民公社的神奇力量的信念,认为从农民公社的深处能够而且应该实现社会新生的信念,……起了自己的作用,它鼓舞起了英勇的俄国先进战士的热情和毅力。”因此,对于这些人,我们并不因为他们这是一种空想“而去同他们争论”。

普列汉诺夫在80年代从民粹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之后,在批判民粹派的过程中也批判了民粹派的基本观点,即认为俄国应该避免资本主义的发展,农村公社是未来社会主义基础的观点。但是,普列汉诺夫一直未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系统、详细和具体的论证。这也使他在俄国革命的一系列纲领性原理上存在着严重的错误。

例如,他在1902年初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起草党纲理论部分时,只是一般地说明资本主义,没有指出俄国资本主义所产生的矛盾和社会灾祸。他对俄国资产阶级的作用估计过高。他没有把工人阶级从整个人民群众中区分出来,没有看到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俄国如何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 论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5)

他没有说明大生产排挤小生产,资本使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把他们推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去,因而他对作为工人阶级同盟者的农民的作用估计过低。这些正是普列汉诺夫堕落为孟什维克的重要原因。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正是年轻的列宁在90年代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作出了科学的结论,系统、详细和具体地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俄国革命的战略策略问题,而且也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哲学原理)在俄国这样一个大国的社会历史中的普遍适用性问题。

列宁登上俄国革命历史舞台的早期,他的著作几乎全部是围绕批判民粹主义思想体系、论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中心问题。现存列宁的第一篇文章,1893年春写于萨马拉的《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一文,就是用事实证明俄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阐明村社农民的阶级分化,从而批判民粹派关于村社未被资本主义触动、俄国没有也不可能发展资本主义、村社可以作为社会主义基础的谬论。

俄国如何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 论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6)

现存列宁的第二篇文章,1893年秋写于彼得堡的《论所谓市场问题》一文,列宁用马克思的理论政治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俄国的经济制度,详尽地阐述了社会分工使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进而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过程,并说明了这一演进过程同市场的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驳斥了民粹派关于俄国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市场的错误论调。

1896年8月至1897年3月,列宁从彼得堡监狱到流放西伯利亚的过程中,写了《评经济浪漫主义(西斯蒙第和我国的西斯蒙第主义者)》。这是一本批判民粹主义经济理论的学术性专著。它概说了西斯蒙第学说的要点,揭露了俄国民粹派和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西斯蒙第之间的思想渊源关系。列宁阐明,西斯蒙第和俄国民粹派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既是空想的,又是反动的。他们不理解资本主义生产代替小生产的历史必然性,美化宗法式的小农经济和行会手工业。他们是十足的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

1897年8、9月间,列宁在西伯利亚流放地写了《1894——1895年度彼尔姆省手工业调查以及“手工”工业中的一般问题》。列宁在这一著作中利用有关调查材料证明,手工业者已发生了非常明显的阶级分化,手工业生产方式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同形式和不同发展阶段。

列宁的以上著作从不同的侧面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他的理论巨著《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则最终全面系统地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最终粉碎了民粹主义的思想体系,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的争论作了科学的总结。

俄国如何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 论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7)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理论上捍卫和发展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理:(1)关于国内市场形成的原理。马克思虽曾在《资本论》中阐述过这一原理,但在列宁以前,还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形成过程作过专门研究。列宁根据俄国的具体情况,全面、详细地论证了国内市场形成的理论。

(2)关于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列宁驳斥了抹煞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矛盾及民粹派把这种矛盾歪曲为产品价值不能实现的谬论,捍卫并发展了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他把这些矛盾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深刻揭露了再生产矛盾的根源及实现再生产的矛盾过程。

(3)关于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马克思没有专门考察小商品生产者在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价值规律作用的基础上发生的资本主义分化,他所着重指出的是资本原始积累对农业生产者的剥夺。列宁则全面地分析了小商品生产分化为资本主义的道路。

(4)列宁详尽地论证了俄国地主经济演化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整个过程,以及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多种形式,从而阐明了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过渡的规律。此外,在工场手工业的形成途径、经济结构、资本主义的家庭劳动以及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集中化、发展的不平衡、无产阶级贫困化、经济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上,列宁都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俄国如何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 论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8)

在实践上,《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为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纲领和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它科学地分析了俄国社会各阶级的关系及其对革命的态度,深刻论述了俄国村社经济结构的性质。它证明,无产阶级在历史运动中的力量比它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要大得多。

它阐明了农民的两重地位和两重作用。一方面,农民身受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另一方面,他们又有小资产阶级性,有业主倾向。变穷了的小业主在反革命的资产阶级和革命的无产阶级之间的动摇是不可避免的。它为工农联盟思想和无产阶级在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提供了全面和深刻的经济理论根据。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列宁在1895年底至1899年1月写成的。为了撰写这一著作,他考察了有关俄国经济的全部重要文献,阅读和研究了大量的书刊,包括卷帙浩繁的各种统计资料,仅在本书中提到和引用的著作就有近600种。

不过,列宁之所以能够作出这样突出的功绩,更根本的原因是他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原理和方法,正如列宁自己说的,就是“利用已经创造出来的唯物主义方法和理论政治经济学方法,来研究俄国生产关系及其演进情形”。学习和研究列宁的哲学思想,当然不能忽略他在论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所运用的唯物主义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