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节刚过不久,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北街村的村子里突然来了一帮人。

他们带着热水器等家电,进了村子后也不说去哪里,三三两两地在那里猫着,一起看向一栋相对老旧的房子。

这些人身上挂着范县公职人员的工作牌,他们来这里干什么呢?

老旧房子的主人名叫李文祥,此时已经有政府的车开到了老人门口,这车是要接老人去市里开会的,而公职人员不敢过去,是因为老人还没出门上车。

等到老人被车辆接走后,公职人员立马一拥而上,相互之间还说:“老人走了”“走远没?”“走远了,干活了,赶快”。

范县的公职人员开始忙活了起来,乍一看之下,好像要把老人的房子给拆了,事实却刚好相反,他们是来给老人装修,粉刷,装家电的。

用了3天时间,工作人员帮李文祥老人修建了新的卫生间和厨房,主房也被粉刷一新,装上了热水器等取暖设施.

等李文祥回家一看,顿时不高兴了:“早知道你们这么弄,我就不去开会了。”

李文祥到底是谁?为何能获得政府如此优待呢?这得从老人的经历说起。

慰问退伍老兵的感人事迹(86岁老兵隐居农村)(1)

老英雄李文祥

一、战火纷飞岁月

1925年5月,李文祥在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北街村出生了,在他5岁的时候,母亲就不在了,父亲又当爹又当妈,带着俩孩子艰难度日。

虽然家里也有田,但当时的黄河边上都是盐碱地,不利于种庄稼。但是在那个年代,哪怕生活如此艰难,依然要面临着兵灾。

1940年,河南沦陷于日军铁蹄之下,日寇肆意在河南烧杀抢掠横行霸道。也是这一年,15岁的李文祥开始跟着父亲,跑去安徽那边做生意糊口。

对于当时的李文祥来说,心里可以说是恨死了三个“势力”:

一恨“水旱蝗汤”,国民党的汤恩伯部在河南比日本鬼子还可恶;

二恨鬼子凶残,导致自己只能背井离乡;

三恨蒋介石混蛋,不顾人民炸开那花园口,淹死的人不计其数。

带着这种恨,李文祥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抗日救国,推翻蒋介石统治的想法。

慰问退伍老兵的感人事迹(86岁老兵隐居农村)(2)

这天,他和父亲在各个村子里穿行做生意,意外看见有13个年轻人要去参军。看着忙碌的他们,李文祥多嘴问了一句,去参加什么军队,得到的答案是去参加新四军。

李文祥本来就有报国之心,何况当时年轻气盛,所以那天晚上,他和13个进步青年走了,瞒着父亲参加了新四军。

李文祥一行人找到新四军后,被安排加入了萧县大队。

慰问退伍老兵的感人事迹(86岁老兵隐居农村)(3)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 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之一

对于当年的举动,李文祥诉说时深表惭愧,毕竟当年他是家中长子,按理说,应该要把养家的重任挑过来,可却违背父愿,跑去当兵了,确实是不孝。

一开始李文祥的父亲吓坏了,当年兵荒马乱的日子,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如果走丢了,那基本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父亲一直找他,后来经过几天的走访打听,才问明白,孩子是去当兵了,人没丢,正在萧县大队的营地里进行新兵训练。

听到这个消息后,李文祥的父亲赶紧跑去县大队,跟队长说了事情的经过,这队长也是通情达理,知道了原委之后就叫来李文祥,对他说:

“部队不强求任何人的去留,你也长大成人了,你家也需要你,所以要留要走,还得看你自己。”

可李文祥是铁了心要参加队伍,要打鬼子。李文祥的父亲看到儿子活得好好的,还坚决要当兵,没办法只能同意。

很快李文祥完成了训练并被编入了新四军第4师11旅32团,随即就投入到十分艰苦的战斗中。

慰问退伍老兵的感人事迹(86岁老兵隐居农村)(4)

全副武装的新四军战士

李文祥遇到的第一战就是淮北之战,本来他就是谎报年龄参的军,营养又跟不上,瘦瘦小小的,所以队伍领导就没打算让他上战场,而是让他去送文件搞通讯。

李文祥记得很清楚,那几年他几乎没开多少枪,最经常做的事就是送信,送文件,在敌占区的恐怖阴影之下游走,实在没有文件可送的话,那就搞搞侦查之类的。

直到一年之后,李文祥经验上来了,人也长高了,才可以上前线杀敌。李文祥跟着大部队进入洪泽湖,开始真刀真枪地打起了游击战。

慰问退伍老兵的感人事迹(86岁老兵隐居农村)(5)

洪泽湖的地形极其复杂,水面占地面积又大,岸边到处是芦苇荡,可以说是游击战的最佳战场。

由于新四军和鬼子的装备差距实在太大了,因此和他们作战只能智取不能硬拼,所以他们一般是三三两两组成一组,利用地形优势,捉住机会就打对方落单或者是人数少的部队。

打之前还要侦查周围有没有别的敌人,辨别是不是一个陷阱,打游击战最重要的就是能打也能退。

洪泽湖给李文祥最深的印象并不是打了多少鬼子,而是吃的东西。用李文祥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湖里最不缺鱼,但没有油,日常又没有吃的,所以都是拿开水一煮就吃了,那股腥味别提了,只能捏着鼻子吃。”

慰问退伍老兵的感人事迹(86岁老兵隐居农村)(6)

活跃在洪泽湖上的新四军部队

抗战胜利后,李文祥随队接受改编,正式加入了解放军的队伍。

由于他认得字,所以被安排到了卫生队,不过毕竟是半吊子,所以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兵加入之后,他才退出卫生队,被送去学习爆破技术。

学成之后,李文祥被编入了华野10纵29师85团。

1948年的9月份,济南战役打响,李文祥在战斗中,用手推车推着一车炸药,硬生生炸开了坚固的城墙。

后来有人问他:“虽然你是爆破手,但当时情况那么危险,你不是党员不用去的,为何你要站出来呢?”

李文祥笑着回答说:“人哪有不死的,正所谓锯响就有末儿,战场上牺牲很正常,不过既然要干革命,总得有人付出,就要贯彻到底,就算死了,那也是为人民而死,值得!”

之后李文祥还参加了攻打上海刘行国际电台,入军大西南等战役,荣立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等,并获得“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慰问退伍老兵的感人事迹(86岁老兵隐居农村)(7)

李文祥

二、功臣回家当农民

1956年,部队开始执行大裁军。

李文祥作为党员,自然要以身作则,当时他以军队干部的身份转业,被安排到了福建省建设厅建筑工程公司工作。

一开始还做得可以,可是到了1962年,情况又有了转变,当年国家号召干部们支农下乡,本来只要李文祥愿意,他是不用回去的。

可是他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提出自己要回老家河南去务农。

回到家乡拿起锄头之后,李文祥也不甘人后,为了改变那片上千年来一直存在的盐碱地,他带领着村民们一起搞工程,做水渠,在别处开土回填后复耕农田,可以说是为自己的家乡付出了无数心血。

在回乡之后,李文祥从来没有对人说起过自己的功绩,奖章,奖状证书等等都被他用布包好,放在了箱子的最底处。

慰问退伍老兵的感人事迹(86岁老兵隐居农村)(8)

李文祥获得的奖状

当年李文祥回老家时可以说一贫如洗,没地方住只能窝在破庙里,就这么熬着,租着房子住,又先后三次搬家才于1983年有了属于自己的三小平房。

要知道,这时候的李文祥可是村里的村委会主任,生产队队长。以至于后来开始拼经济的那些岁月,他就成了著名的“反面典型”,是没出息的代表。说他当了那么多年兵,一来钱没捞到,二来连个编制也没有。

对于这些风言风语,李文祥其实也很无奈。几次大裁军的时候,人民军队要给人民经济让路,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主,所以军队自然要吃苦在前。

但村民不知道的是,只要李文祥愿意,他凭借军功,很容易就能拿到编制。

慰问退伍老兵的感人事迹(86岁老兵隐居农村)(9)

李文祥获得的奖状

经济明朗之后,组织上曾派了三个人来找过李文祥,只要他愿意的话可以立即恢复干部身份,但李文祥很淡然,对他们说:

“多年农民也过得习惯了,现在挺好的,不用麻烦组织了,国家好就行了。”

工作人员走了后,在濮阳市除了李文祥的妻子,就没人知道他是特等功臣了。村民们唯一知道的,只有他是个老军人。

工作人员问李文祥以前打仗的事情,李文祥也没提自己特等功臣的事,甚至还故意隐瞒。就此一直没有得到该有的待遇。

后来政府看这个老军人的房屋实在太破了,于是想要帮他修整住所,但是李文祥坚决地说:“不用麻烦政府……我老头子要这个干嘛,国家需要钱建设……”

不过老人未能如愿,因为在1997年的时候,范县趁着李文祥外出体检,偷摸着派人去粉刷了他的房屋并加固危梁。

2011年刚过,又出现了强制装修的一幕,对此李文祥非常生气,他说:“再这样弄以后你们叫我去哪里我都不去了……”

慰问退伍老兵的感人事迹(86岁老兵隐居农村)(10)

李文祥夫妇

三、这个农民不简单

2011年1月4日,下午三点多钟,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下乡慰问老战士,在李文祥老人的屋前停下。

李文祥去年的时候突患脑血栓,因此腿脚不利索了,但听说有一位政府的同志要来探望他,所以李文祥早早拄着拐杖站在门口等着了。

此时卢展工不知道,眼前的这位老军人可不是一般的老战士。

慰问退伍老兵的感人事迹(86岁老兵隐居农村)(11)

卢展工此来,是下基层来走访民情,慰问老人,体察民生的。而李文祥即是老人,又是退伍军人,所以卢展工自然要来此走上一圈。

李文祥发现这些人是带着礼品来的,他一边用责备的口吻说:

“你们这些小同志来看我就已经很高兴了,还带什么礼物,上次都跟你们说过了,再带东西来可不许你们进门,浪费国家的东西干什么?我又不缺。”

边上的民政局随同人员跟卢展工解释道:“他一向不喜欢我们民政局的人给他带东西,每次都说是浪费国家钱财。”卢展工闻言,心里顿时暖暖的。

走到堂屋里,在李文祥的邀请之下,两人分别坐在方桌的两边。而边上的人则跟卢展工介绍了李文祥的妻子,听到陈大娘是福建人的时候,卢展工就开口问李文祥:“大娘是福建人,为什么跟您来到这边了?”

陈文祥一听这话就来了劲头,说:“我在福建当的兵,那里认识的”,这个回答中气十足,灌输了老人的自豪。

随即老人又指着摆在条案上的一幅画,上面画着胸前佩戴奖章的军人戎装像,李文祥骄傲地跟卢展工说:“这是我在福建的时候,一个民间画匠给我画的,当时我35岁,是在生日那天画的!”

慰问退伍老兵的感人事迹(86岁老兵隐居农村)(12)

李文祥指着条案上年轻时自己的军装照

说着说着老人突然兴奋起来,好像思绪突然回到了那个年代,喃喃自语道:“打济南的时候啊,当时爆破手就只有一个……”

卢展工看着李文祥,也把目光转向了画像,顺着他的话说道:“您年轻的时候可真精神啊,那么多军功章,还是少尉,是个军队干部还立着功绩……”

说到这里,卢展工停顿了一下好像突然想到什么,接着说:“那您后来为何不留在部队啊,怎么就回来了呢?”

陈文祥回答说:“我是响应国家号召,要回乡支农,所以自己选择从部队转业的。”

卢展工一听就懂了怎么回事,于是顺口接过话匣子,问李文祥如今他是什么待遇。结果李文祥老人说自己没有待遇,就是一个种地的农民。

卢展工一听就不是滋味了,对一旁有关部门的领导带着责备的语气说:

“李文祥是干部转业,自愿精简回来支农的,他这种情况不是一直有政策的吗?怎么没有落实呢?你们想过没有,他是打仗还有战功的干部,在济南战役还是爆破手呢!”。

老人的耳朵虽然不太好使,但关于战术战斗这方面可是很上心,听到“爆破手”三字立马接过话说道:“爆破啊,我最熟悉也最拿手了!”

卢展工被李文祥这一句话直接打断了,转过头看着李文祥,然后问他道:“您了不起啊,当年当兵打仗为国,后来又参加新中国的基础建设,国家有难你一句话就回到农村,什么都没有要,我们在您面前深感羞愧啊……”

李文祥摆摆手打断到:“什么待遇啊,我自己说不要待遇的。”

随行人员告知卢展工,时间差不多了,还有别的行程安排。卢展工听完点点头,随即起身,众人见卢书记起身了,也都纷纷退出了屋子。

慰问退伍老兵的感人事迹(86岁老兵隐居农村)(13)

李文祥(左)

四、发现特等功臣

临走时,卢书记又看向了那副画,突然开口道:“老人家,您以前都立过些什么功啊?画上这几个军功章还在吧?您能拿来给我看一看吗?”

李文祥看了下中年人,心中闪过一丝不悦,那意思就好像是说“你不信任我?”

随即老人撑着拄杖向西间卧室走去,一阵摸索后,从桌子抽屉最深的地方掏出了一个年代久远的老旧小布包,他拿出来后放在四方桌上,用颤颤巍巍的手当着卢展工面,把布包解开。

慰问退伍老兵的感人事迹(86岁老兵隐居农村)(14)

李文祥的军功包裹

映入眼帘的是很多勋章和奖状证件等物件,卢展工一个一个地看,先后发现:

于1949年1月颁发的淮海战役纪念章;于1949年4月颁发的渡江胜利纪念章;于1951年9月出席第28军第四届英模大会纪念章;于1954年2月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赠发纪念章;于1956年5月颁发的解放奖章。

除此之外,卢展工又打开了奖状,这里面有:

福州战役特等人民功臣奖状,是团长刘竹溪等人于1949年10月颁发给他的;军训奖励卡片,由营长高美堂等人颁发。

看到最后,卢展工发现了一张分量最重,也是秘密最大的一份奖状。

这是由第10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叶飞,副司令员成钧,副政委刘培善等人于1950年7月联名签发的,上面印有毛主席和朱德元帅的奖状。

卢书记读了上面的内容,眼睛都变亮了,激动地说:“您竟然是10兵团的战斗模范啊!”

李文祥接过话说道:“是咧,这战斗模范可不多啊”。

卢展工一边点头一边附和道:“是啊,战斗模范还真不是一般人就那么容易拿到的。”

卢展工把奖状习惯性地翻了过来,发现这张奖状背后还写有文字,是用钢笔写上去的,卢展工仔细辨认了这些字的内容,这一看吓一跳。

卢展工抬起头,不可置信地看着李文祥,然后又立马低下头再次确认,上面如此写到:

“立功事迹……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特等功一次…………于进军福建时……一贯带头起模范作用……”

当过兵的都知道,一名士兵想要立一次二等功都难,何况是一等功特等功都拿的人。而这个人却活生生地坐在自己面前,身份只是一个种地的农民。

慰问退伍老兵的感人事迹(86岁老兵隐居农村)(15)

老英雄李文祥

卢展工把这些东西看了又看,读了又读,最后依依不舍地放回原处,然后对着李文祥道:“您要好好地保存啊,这一包东西实在是了不得啊!”

顿了顿,又说到:“您啊,就是我们的大英雄啊!”

就此,一段佳话开始传唱,全省掀起学习李文祥的热潮。

2012年,李文祥当选为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看着战功显赫却隐姓埋名的李文祥,中央常委李长春感叹道:“您不讲光荣历史,只讲默默奉献,这境界太高了!”

身负奇功,却淡泊名利,可以身居庙堂却甘愿当凡夫俗子,试问,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可以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