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不为别的,想把自己关于学习力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促进自己学习力的提升。

我们从小到大,6岁上小学开始到22岁本科毕业,9年义务教育、3年高中、4年大学,五分之一的生命,专职学习知识,学习应试教育和专业理论知识;从业以后,不断学习岗位技能、职业素养、人际关系、认知学等,是存活社会的技能。孙悟空有两个师傅,一个菩提,一个唐僧,前一个教他本领,不交为人,或者说是素养,后一个教他素养,不交本领,当然唐僧白白胖胖的,没有啥本领可教,只知道坚持,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之前我行我素,不懂取舍,三打白骨精之后学会了察言观色,知道了变通,这就是成长。学到“本领”让他占山为王,学到素养让他脱离苦海,立地成佛,和我们大学毕业前和毕业就业后两个阶段很相似啊,西游记就是学习与成长历程的厚黑学,推荐学习赵玉平老师的品西游,引用赵老师的观点,得给他做下广告。

个人学习力提升(关于个人学习力构建的认知)(1)

人生不同阶段,我们要学不同的内容。我们一生不管走的快,还是走的慢,都在接触和学习新事物,所谓社会主义不占领的阵地,资本主义就会占领,我们的大脑一直在不断的从周边事物中学习和总结,每个人关注点不同,方式不同,输出不同,斑驳陆离,有好有坏,有冗余。挺复杂,可咋整来。

个人学习力提升(关于个人学习力构建的认知)(2)

有了疑惑,就得解决,我专门搜集了关于学习的内容,知道一点学习力的概念,所以今天想写文章介绍个人学习力,就是希望,在复杂中,找到自己专属领地,不断快速增加体量,并转化成价值。说的直白点就是弄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想做出点什么,明白目标和意义的作用,并不断设定目标和意义。当然我真实目的是通过表达,梳理自己所学,健全关于学习的认知,来提升自己的学习力。

个人学习力提升(关于个人学习力构建的认知)(3)



了解了学习的意义和学习力的定义,还的谈谈如何构建学习力,分四个部分赘述哈。

第一部分当然是知识总量如何构建,

构建知识总量,建议先给自己的知识搭建框架,框架要主次分明,比如我是搞人力资源管理的,我的知识框架的主梁是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内容,做为支撑,要学心理学、财会学、营销学、行为学、社会学、行政办公、演讲等,相关联的都可以加上,有足够支撑的主梁变粗变长。框架起来以后,在主梁框架上开凿书架方格,在支撑上留白即可。用脑图、鱼骨图表述出来不准确,只好自己设计用宫殿模式来表达,宫殿就要建群,主殿、副殿,主殿最少两个,副殿看实力,有的人只把主殿建大建豪华,有的人建一片,各有特色。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日积月累才行。

个人学习力提升(关于个人学习力构建的认知)(4)

第二部分知识质量如何保障

知识的质量保证有两点,一个是择优,一个是迭代。

择优,首先要择大咖,摄取精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点悟,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给自己找个好导师保证知识质量的基础,可以直接找,可以间接学,信息发达时代,这个很容易做到。其次要择含金量,心灵鸡汤越来越被诟病,关键是没啥信息量,闻着很香,没啥营养。

很多网文,碎片化严重,缺胳膊少腿,点状分布,有些是故意的,谁的看家本事都不想全漏,漏点当引子,很多培训的营销手段;有些是作者参差不齐,水平有限,搞不好比鸡汤文还坑。我的做法是制作框架、多点结合、因果关联,先做个框架,列好123,再搜集整理碎片,去伪存真,按顺序把碎片缝补到框架里。比如我想学绩效管理相关内容,我要先找专业书,把绩效管理的知识点罗列出来,然后去找绩效管理专业理论文章,关于绩效指标提取的,关于绩效面谈的,关于BSC和KPI对比的,林林总总,把网文里的知识点进行提炼,结合到自己的知识框架里,再搜集绩效管理的经验文章做对比。残缺的知识,导致片面的认知,会中毒。

迭代的意思是,知识宫殿需要不断翻新、修补和保养,甚至是推导重建。可以复盘,查漏补缺,修修补补,不断完善。最终要迭代,是大变革, 迭代是痛苦的,是知识质量保证的关键, 迭代需要大智慧、大毅力,需要能站在山头,穷尽视野;需要容纳多种对立的思想,冲破不同的阵营。一路降妖伏魔,历经磨难,才能取得真经,没有经历,不得其真义,不能叫真经。

个人学习力提升(关于个人学习力构建的认知)(5)

第三部分知识流量,如何提高流量,流量从物理上定义是管径乘以流速,我们也从管径和流速上介绍。

管径,应该解释为渠道,现在学习的外部渠道太多了,多的我目不暇接。学习的内部渠道,自我学习方式的构建,我解释成“坚持”, 只有坚持才能把口径撑大,坚持才能持久,光有速度,不坚持,何谈流量,不难理解吧。 坚持就得把自己从舒适区里拖出来,小视频、游戏、娱乐新闻是舒适区,乐在其中啊,自己熟悉的、擅长的、认可的,也是舒适区,容易有成就感啊,比较舒服。

流速,一是阅读力,信息获取的多少和速度两个方面,五个词概括是提取、推断、感悟、评价和运用,知识量和阅读量提高以后,阅读能力会提升,个人有个感悟就是,读一类专业的书,开始是啃,一步一步的往前拱,拱完一本书后,再拱同类型的书,速度会有明显的提升,获取的知识和与作者的共鸣会越来越容易;速读法,当然不推荐速读法,本人学过快速阅读,结果读完以后只记住了书名,不过速读里介绍的段落关键语句查找和文章框架解析挺好的,可以使用,能提高阅读力;提高速度的另一个方法就是选择性阅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不要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读,先看目录和框架,找到感兴趣的深度解读,才是最高效的。

二是最佳时状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宣,处于闹市,想安静的阅读比较难啊,需要找到自己的固定学习时间,我上班多年,工作时间是没法安心学习的,喜欢在晚上9点以后,孩子睡觉了,媳妇自己也去看书,我可以泡杯茶,安静学习1个小时,时间虽然短但效率高,当然前提是把手机拿去充电,你懂的;中午午休有两个小时,半个小时吃饭,学习一个小时,半个小时眯一下,两不耽误。只要进入学习的心流,速度是杠杠的。

三是做笔记,最好是手写的,用印象笔记做的,没有效果,个人习惯问题,边写边理解,阅读力就有了,个人建议用薄一点的本子,记了一本又一本的笔记,感觉挺豪的。

个人学习力提升(关于个人学习力构建的认知)(6)

第四部分,就是知识增量,学习力很多老师解释为输入和输出,量入为出,学以致用,前三项总量、质量和流速是第四项增量的铺垫或基础,我搜集、整理和学习了学习力的相关内容,我得写一篇文章出来,把学到的东西梳理一遍,把自己的理解掺进入,做成文章,不管好或孬,写的过程,是个增量过程,那些没理解,那些理解的透,那些可以比拟出来,文章写完,学习力的知识就沉淀下来了,形成积累,写的文章可以再编辑补充,一样可以提升。知道很多道理,过不好人生,就是缺少应用,只学不用,书呆子。

个人学习力提升(关于个人学习力构建的认知)(7)

我们的人生是一个大树,想枝繁叶茂,就得根系发达,能高效的吸取养分,根的吸取力,就是学习力,培养学习力,要有动力,知道学习的意义,要有毅力,不断坚持,要有能力,会学习,人和人的差别,最终要归到学习力的差别上,不是吗。

先介绍下学习力,组织学习力内容太深,回头再整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