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个顶天立地的打虎英雄早期的武松,应该是那种本性善良、心机不深而又血气方刚荷尔蒙爆棚的英俊少年,加之父母双亡,哥哥是个类似于侏儒的小矮子,所以,他极易受到一些泼皮流氓的欺侮武松天生神力,既喜欢结交朋友,又有一副倔强倨傲的性格,因此常常和人厮打,打胜了,因为年纪小,他那可怜的哥哥武大郎只好替他去官府受责,打败了,估计也只能默默的窝在家里自我疗伤武松学了一身过硬的功夫,其他资料里,说他是北宋末年大侠周侗的弟子,是卢俊义的师弟,岳飞的师哥,但是,《水浒传》没有这样写如果生逢乱世,顺利的话通过自己的本领,武松也许会成为响当当的人物,比如除三害的周处,甚至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近代的开国上将许世友,以及《亮剑》中的李云龙,都具备这类特色,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武松是一个怎么样的英雄?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武松是一个怎么样的英雄(从桀骜不驯的问题少年到顶天立地的英雄)

武松是一个怎么样的英雄

武松,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个顶天立地的打虎英雄。早期的武松,应该是那种本性善良、心机不深而又血气方刚荷尔蒙爆棚的英俊少年,加之父母双亡,哥哥是个类似于侏儒的小矮子,所以,他极易受到一些泼皮流氓的欺侮。武松天生神力,既喜欢结交朋友,又有一副倔强倨傲的性格,因此常常和人厮打,打胜了,因为年纪小,他那可怜的哥哥武大郎只好替他去官府受责,打败了,估计也只能默默的窝在家里自我疗伤。武松学了一身过硬的功夫,其他资料里,说他是北宋末年大侠周侗的弟子,是卢俊义的师弟,岳飞的师哥,但是,《水浒传》没有这样写。如果生逢乱世,顺利的话通过自己的本领,武松也许会成为响当当的人物,比如除三害的周处,甚至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近代的开国上将许世友,以及《亮剑》中的李云龙,都具备这类特色。

书上没有讲述太多武松早期的什么事,他告诉宋江的就是因为喝醉了酒,和人干了一架,自以为把人打死了,就逃到了沧州,投奔了柴大官人柴进,后来听到消息说那个人并没有死,于是就打算回到家乡清河县,看看唯一的亲人,哥哥武大郎。

武松性格直爽,阅人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待人处事,也是敢怒敢言,在柴进庄上,得罪了柴进的庄客,柴进这时已经很怠慢武松了。武松害了疟疾,病的很厉害,却没有找人照顾他一下,他自己拿个铁锨搓了一点火炭在廊下取暖,这个时候,真杀了人逃亡在外的宋江也来到柴进庄上,结识了武松。宋江的手段和柴进相比,那是专业队和业余队的区别,宋江又是给武松看病,又是给武松添置新衣服(钱还是柴进出的),有心结交的小恩小惠和刻意拉拢,让初涉江湖的武松如沐春风,病愈后离开柴进庄上,宋江又单独送武松“行了五七里路”,宋武二人结拜为兄弟。

武松打虎是他在江湖上名声鹊起的重要事件,当然,从地理上来说,由沧州到清河县无论如何都走不到阳谷县去,如果是回阳谷县,从沧州出发路过清河县倒是正常。书上这样的地理错误还有很多,后来《金瓶梅》就干脆把西门庆武大郎都放在清河县了,这里就不去探究了。

打虎以后,为当地除了一害。阳谷县知县对武松很赏识,不仅仅是武松功夫高强,能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重要的是武松将得到的赏钱一千贯,全部分给了受老虎困扰屡被官府责罚的猎户们,这笔钱也不算小数目了,是晁盖等八人费尽心机,费力巴巴冒着生命危险取来的生辰纲的百分之一,林冲拿这笔钱在东京可以买一把能跟国防部长高俅比拼的宝刀。如果我们把生辰纲的数目十万贯界定为两千万的话,那么这个一千贯就是二十万,对于人在旅途又有一个需要照顾和帮助的半残疾哥哥的武松来说,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这说明武松是个仗义疏财、善良、有同情心的真好汉。

武松没有野心,这和他的出身以及所处的环境有直接关系。他不是那种很想干大事的人。知县提出参他在阳谷县做个缉捕都头,武松立刻就答应了,甚至都不急着去看他哥哥了。如果后面没有潘金莲、西门庆这些烂人烂事,以武松的能力,智商和打虎英雄的名号,他是可以在阳谷县待下去过安稳日子的。赶上太平盛世的话,稳稳当当在这里娶妻生子,终老一生是非常可能的。问题就是,他摊上了潘金莲这么一个嫂子。潘金莲的所作所为,又间接造成了武松跌宕起伏和曲曲折折的精彩人生。

武大郎在清河县鬼使神差天上掉馅饼一般娶了一个貌美如花的潘金莲,由于当地一些浪荡子弟的觊觎,武大郎带着漂亮老婆来到了阳谷县卖炊饼为生。忽然听闻有个打虎的英雄姓武,武大郎就想着是不是他那孔武有力血气方刚惹是生非的弟弟,没想到还真让他猜对了。欣喜不已的武大郎立即把弟弟带回家里,叫出自己的老婆潘金莲来和武松认识。两口子是外来户,亲弟弟在这里做了都头,那真是喜从天降,两口子就要武松到家里来住。武松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

他更没有想到的是,嫂子潘金莲看上他了,其实要实话实说,我们也不能苛责潘金莲太多,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武松仪表堂堂,武大郎猥琐丑陋,“三寸丁谷树皮”。潘金莲花容月貌,能让阳谷首富西门庆看一眼路都走不动。再说,潘金莲和武大郎的婚姻到底不是卿卿我我恩恩爱爱的,以前没有出问题,是因为以前没有武松和西门庆这样的人物出现,如果遇不到武松和西门庆,日后见到文松或者南门庆之类,潘金莲还是会出轨。

武松爱戴敬重这个哥哥。父母早亡,哥哥武大承担了很多父母的角色,为他付出的太多,同时武松是恪守社会伦理为人正派不近女色的好汉,用现在的话说,潘金莲的行为触及了他的底线。但是我们看武松最初的处理方式,还是厚道和有分寸的。虽然恼火,但还是为潘金莲保密,为了减少和潘金莲直面接触,他搬回了县衙去住。

西门庆王婆和武大郎潘金莲的故事,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武松知道哥哥死了,悲伤之中,觉得哥哥死的蹊跷,于是便展开调查,武松的都头也没有白当,走群众路线,访问相关当事人何九叔和小郓哥,很快就找到了武大被毒身死的证据,这时候的武松并没有冲动,官场的历练使得武松成熟了很多,他带着证据和证人到县衙告状,寻求正常的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如果阳谷县知县不是那么爱钱或者西门庆没有那么神通广大,那么依照证据和证人证词,在法律框架内制裁潘金莲和西门庆,武松也就替哥哥报仇了,他也还可以当一个称职的都头。偏偏阳谷县衙上下都受了西门庆的贿赂,尽管有的是被迫接受。知县大人就以捉奸没有捉双为由,不予立案。武松多次催促知县大人没有结果,这让武松颇受打击,这个打击唤醒了武松身上血气方刚和暴力的一面。司法如此不作为发生在自己身上,哥哥的冤屈无处伸张,武松就决定自己执法,这时候,惨剧的发生已经不可避免了。

试想,如果知县对武松多一点了解,接受武松的告状,然后在法律框架内偏袒西门庆,判个武大郎误认西门庆和潘金莲通奸,以致争吵,继而争斗,失手打伤,伤重不治,然后脊杖二十,刺配某州;潘金莲女流之辈,无力庇护,通奸未能捉双,证据不足,不予追究之类。武松即使感到不公,那么就只能再到州里继续告,走司法程序是武松先行的,他就只能继续在司法的程序上继续走。西门庆反正有的是钱,再到州里弄个维持原判,武松的怒气也会随着不断的开庭,审判,被磨折的散去大半。知县再对武松表示一下对武大郎的哀悼,或者给武松再提拔半格,武松即便不服,也就慢下来了。过一段时间,以西门庆和官场打交道的手腕,有钱能使鬼推磨,坐它半年一年的逍遥牢房,刑满释放,事情也就不会像后来那么糟。

武松一看告状的大门封死了,那么好吧,知县不审,我武松自己审。他把左邻右舍请到家中的,找人做好笔录,在武松的威吓面前,王婆和潘金莲先后败下阵来,乖乖交待了谋死武大的过程。武松冷静而有条不紊的让她们俩签字画押,然后从容的割下潘金莲的脑袋,拎着就去西门庆喝酒的狮子楼酒店,斗杀了西门庆。

这时候,武松仍然是相信官府的,他带着两颗人头,押着王婆,在左邻右舍的簇拥下投案自首,并甘愿接受法律的审判。依武松的武功,杀了西门庆后要逃走,那是很容易的事情。

知县大人一看西门庆已死,这事不审也得审了。口供确凿,王婆作为案犯之一在押,左邻右舍证人证言都在,被杀的也是该杀之人,武松的举动虽然是擅自行刑,也还光明正大。知县虽然贪财,但不糊涂,况且武松又是打虎英雄,还为自己干过私活,就很轻的判了武松刺配孟州。

去孟州服刑的路上,来到黑道上有名的十字坡,武松结识了母夜叉孙二娘和菜园子张青这一对最烂的夫妻。

过去强盗响马,杀人越货,劫财害命的很多,但像孙二娘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人用蒙汗药放翻,再把人肉做成包子馅来赚取最后一点黑心钱的,历朝历代都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武松江湖经验丰富,识破孙二娘的手段后,应该替天行道杀了这两个烂人,然后一把火烧了这个吞噬了无数无辜生命的酒店才是。武松不但没有这样做,还被张青晕晕乎乎的一顿米汤一灌,和这两个磕头成了兄弟,这里武松的幼稚和思维简单以及轻信的性格特点,暴露无遗,这个弱点在到了孟州后,还有更充分的展示。

孟州城外有个商贾云集的地方,名叫快活林。孟州牢城老管营的儿子施恩先控制了这个地方,快活林的百十来个商铺店家和二、三十处赌坊兑坊都要向施恩缴纳保护费,连来这里做皮肉生意的妓女都得经过施恩的点头才能在这里开张。施恩本身有些功夫,加上他父亲牢房里百十来个亡命犯人,做为打手。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黑白混合的社会恶势力团伙。这时候,外地调过来一个张团练,张团练带了一个打手,姓蒋名忠,绰号蒋门神。蒋门神带着张团练手下士兵来到快活林,抢了施恩的控制权,并痛打了施恩。牢城犯人还是没有办法跟地方军队的军人相比,施恩挨了打,只得隐忍不发。武松刚好就发配到施老管营的牢房里,施恩知道武松是打虎英雄,觉得机会来了,不但让父亲免了武松的一百杀威棒,还每天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武松。

武松也是行走江湖的人,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是追问侍候的人,也问不出所以然。武松爽直的性格终于憋不住了,无功不受禄。在见到施恩后,施恩跪在武松面前,把蒋门神一事告诉了武松。武松马上表明心迹:“便是一刀一个的勾当,武松也替你去干。”

咋一看,还以为武松又变成了一个简单冲动的二愣子,几顿好酒好菜就愿意去给人拼命?是不是头脑简单了一点?其实不然。我们仔细想想,如果武松断然拒绝会是什么样的结局?有可能就是那些狱友告诉他的什么盆吊,什么土布袋的酷刑就会在武松身上使用了,免掉的一百杀威棒也会打的武松一佛出世 ,二佛生天。

施恩和蒋门神之争,背后是张团练和施老管营之争,是黑白不分的恶势力之争。没有哪一方是正义的。事实上从书中描述看来,武松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后,“自此施恩的买卖,比往常加增三、五分利息,各店里并赌坊兑坊,加倍送闲钱来与施恩。”

可见,对于商家来说,施恩的盘剥或者勒索更甚。在那些商家和赌坊兑坊的经营者看来,武松和蒋门神都是狗,武松只不过是比蒋门神更凶恶更加惹不起的狗而已。

武松毕竟年轻,虽然干了一段都头,但在官场呆的时间还是太短,对于官场的手段和复杂性缺乏了解和防范。

张团练的招数很快就来了。张团练的铁哥们是孟州的兵马都监张蒙方,张都监在张团练控制快活林时有没有股份,书上没有交代。但是孟州牢城却是归张都监节制,张都监一纸公文,就把武松调到了都监府,留在门下使用,并且极为善待,金银、衣物不时送上。武松还可以干预公事,书上说:“但是人有些公事来央涣他的,武松对都监相公说了,无有不依。外人俱送些金银、财帛、缎匹等件,武松买个柳藤箱子,都锁在里面。”

看样子武松真的没有任何警惕,打虎英雄的光圈已经让他的警惕性此时出现大幅度下滑,试想,张青孙二娘听说武松的大名,那是纳头便拜;施恩以及施老管营,看到武松的名字,立马奉为上宾;快活林的商贾豪杰,听闻武松大名,更是趋之若鹜。张都监一定也是钦仰我武松的一身本事,才如此青眼抬爱。看来,武松都想在张都监门下好生过日子了。

但是,白道就是白道,白道远比黑道更厚黑,官场远比江湖险恶。中秋佳节之夜,张都监出手了。他先是喊着武松跟自己夫人,儿女和家人一同吃酒赏月,把武松灌的大醉,略施小计,武松就变成了偷窃府中财物,人赃俱获的家贼。

后面看到张都监一家被杀,我就在想,这个张都监既然想害武松,为何不趁热打铁,在捉住武松的那个时候,干脆让家人一刀结果了性命,然后报个贼人拘捕,打斗中不慎杀死,然后找个家人抵一下罪,其实,都不需要抵罪。一个贼配军,不识抬举,不思悔改,贼性难改,监守自盗,事发后妄图伤人,寡不敌众被杀。这样的结果往孟州府里一报,加之武松没有家人做苦主,施家父子既使不服,现场证据确凿,况且人已死,施家父子和犯人武松非亲非故,也掀不起多大的波澜。这样一劳永逸,也符合这些坏人“量小非君子 ,无毒不丈夫”的思维逻辑。现在弄个偷窃的罪名,偷窃又不是死罪,关在拘留所,施家父子就有救武松的余地。双方在拘留所展开博弈,最后打成平手,张都监一方也没有能如愿在拘留所把武松整死,施家父子也没有能如愿把武松捞出来。官府两不得罪,判了武松“偷窃罪名成立,脊杖二十,刺配恩州”。

张都监第二招继续出手,买通押送的公人,蒋门神还派了两个徒弟参加行动做帮手,准备在路上强行结果武松。但是,轻敌付出的代价总是很沉重的,这一次的代价张都监付出的,尤其沉重。

武松在飞云浦抢先出手,蒋门神的徒弟和公差相继殒命,武松从蒋门神徒弟口中得知二张和蒋门神都在张都监家的鸳鸯楼吃饭,怒气填膺,是可忍,孰不可忍!他热血沸腾,返回城中,怒杀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以及夫人孩子,马夫,丫鬟等一十五人。并在墙上用衣服蘸上死者的鲜血写上:“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疯狂的滥杀,武松已经彻头彻尾完成了由一个曾经相信法制的公安干警到以暴制暴的恐怖分子的蜕变。

杀了那么多人,剩下的路,就只有落草为寇了。在张青孙二娘的帮助下,武松化装成一个头陀,去二龙山找鲁智深入伙了。奇怪的是,上了二龙山,武松再也没有改回俗家装扮,一直到死,都是一名头陀。

上二龙山前,武松在孔家庄意外和结拜大哥宋江相逢,分手时武松对宋江说:“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说明此时身背十几条命案的武松仍是对回归正常社会抱有幻想,贯穿水浒一书的“招安”两个字,也是首先从武松口中说出来的。当然,在经历了二龙山的江湖历练和后来上梁山后宋江为了寻求招安暴露出的丑恶嘴脸,武松又成了梁山上反对招安的主要人物。

武松落草为寇,是由一连串的偶然事件造成的,武松本性非常善良,这一点从他对待郓哥,对待武大的邻居和押送他去孟州时的公差中可以看出。他的人生历程也是从一个涉世不深的愣头青年,到遵纪守法、相信法律的打虎名人、缉捕都头,到后来成为杀人犯,成为强盗,其间有武松自身的因素和责任,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有烂人西门庆,有不作为的贪官知县,有黑白两道通吃的施恩父子,有张都监这种死不足惜的坏人。有些事本来可以避免,有些事发生了就无可挽回。

在梁山,武松排名第十二,是步军统领的第二位。他一直反对招安,虽然他没有能说出不招安,以后梁山如何发展,如何收场?是打败大宋朝,建立梁山国还是怎么样?招安后,他跟随梁山军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在和方腊大军对敌时,损失了一条左臂。胜利后,武松没有选择跟大军回京受赏,他留在了鲁智深坐化的杭州六合寺养老。书上说,朝廷给了武松十万贯钱使用。很讽刺的是,这个数目刚好是晁盖吴用们绞尽脑汁,乔装打扮冒着生命危险去截取的生辰纲的数目。但是武松都把它散给了寺庙。

书上还说,武松活到八十岁,无疾而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