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拜和凶拜的适用范围 今年流行拱手礼(1)

江湖一杯酒,天下皆朋友。

春节后复工,难免遇到要和别人打招呼的情况,特殊时期,熟人、同事打招呼成了一种风险极高的事情。

只微笑点头?显得生分。

称兄道弟勾肩搭背?那可是近距离接触,容易造成飞沫传染。

握手以示友好?你身上揣着免洗洗手液了吗?没有?那还是算了。

那到底该如何与人不失分寸地打招呼?

别忘了,咱们还可以“见面拱手”(作揖礼)啊!!!

见面不握手,保护自己,健康他人。

吉拜和凶拜的适用范围 今年流行拱手礼(2)

作揖礼比握手礼历史更悠久

相较国际通用的握手礼,中国古人传统的拱手礼更悠久、更有历史底蕴。甲骨文上记录的象形“人”字,就是由拱手的人演化而来。

“揖礼”源于周代以前,于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传统古礼存留至今,除了“鞠躬”,恐怕只剩“作揖”了,只是今天会的人不多。

诸子百家先贤们的画像,老子、孔子、孟子、庄子,无一不是行着拱手礼。

为什么但凡古人文人雅士、王孙世子见面就行拱手礼?因为拱手、捧手本就有表示钦佩的意思,这也侧面展现了东方作为传承五千年礼仪之邦的传统谦逊思想。

吉拜和凶拜的适用范围 今年流行拱手礼(3)

孔子像

作揖,男女有别

那么,作揖礼究竟应该怎么做?

据《周礼》记载,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稍向上举,特揖是一个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此外还有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

吉拜和凶拜的适用范围 今年流行拱手礼(4)

根据《周礼·秋官·司仪》的诠释,“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

这么听着貌似有点复杂。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复杂的周礼也渐渐演化,每个朝代都有相应的揖礼。

唐宋时期民间白话小说有相关记载,唐代人详见,要求两手松松抱拳重叠(右手覆左手)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移动,同时略作鞠躬的姿势。妇女相见行礼,往往是口称“万福”。

吉拜和凶拜的适用范围 今年流行拱手礼(5)

唐朝揖礼

宋代小说《错斩崔宁》中提到:男女相见,男方“深深作揖”,女方则“还了万福”。这说明,当时男女已各行其礼。换言之,男子行作揖礼,女子做“万福”礼。

吉拜和凶拜的适用范围 今年流行拱手礼(6)

男子相见“深深作揖”

吉拜和凶拜的适用范围 今年流行拱手礼(7)

《红楼梦》中林妹妹的“万福礼”

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代女子也行作揖礼,即“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是谓尚右手。女拜如是,女之吉拜如是,丧拜反是。”

吉拜和凶拜的适用范围 今年流行拱手礼(8)

貌似周莹做反了

看来,古人们的礼仪规则变化还是挺大的,鉴于他们都是过去式,早已弃而不用,咱们今天只谈谈离我们较近的时代简化后的揖礼。

现代学者考证,作揖分“吉拜”和“凶拜”两种:

“吉拜”的基本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

为什么?

因为右手是攻击手,要包住以示善意、真诚与尊敬。

反之,右手成掌,左手握拳则为“凶拜”。按照传统礼仪,这一姿势只会在报丧场合中使用。

吉拜和凶拜的适用范围 今年流行拱手礼(9)

除手位外,还有高度等讲究。男人对长辈、长者作揖,正确动作是:两手抱拳高抬,身体略弯,两脚并放,手要举到眼睛部位,下至与腰相平再放下。以示敬意。一般朋友,见面晃三下就可以了。

说了那么多,我们来实践一下,看看下面这些例子,你能找出错误的手势吗?

吉拜和凶拜的适用范围 今年流行拱手礼(10)

吉拜和凶拜的适用范围 今年流行拱手礼(11)

吉拜和凶拜的适用范围 今年流行拱手礼(12)

吉拜和凶拜的适用范围 今年流行拱手礼(13)

图1:右手抱左手,王老师,您这动作错了哦。此乃凶拜,拜年时避免该手势。

图2:朱军的手势是对的,左手在外,右手在内,他旁边的仁兄手势做反了。

图3:男子的手势都对,女子的手势都错了,男女有别,女子行拱手礼时,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反之则为凶拜。

图4:这一组男女的拱手礼手势都是对的,男子左手在外,女子右手在外,此乃吉拜。

拱手礼作为一种礼仪,也是一种民俗,礼仪学者表示,国人是讲究以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现出“敬”,这种距离不仅散发着典雅气息,而且也比较符合现代卫生要求。因此,拱手礼不仅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

标准示范

吉拜和凶拜的适用范围 今年流行拱手礼(14)

今年见面不握手,作揖行礼好礼仪。

见面饮酒皆有度,健康生活我和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