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40年代,上海一份小报刊登了一则名叫《钢笔与口红》的漫画,画了当时沪上走红的三位女作家——张爱玲、苏青、潘柳黛。

漫画里,事务繁忙的苏青一手挟稿件,一手拎公文包;奇装炫人的张爱玲,穿着一件古装短祆;弄蛇人潘柳黛,手上盘弄着一条蛇。

苏青和张爱玲的形象都不算夸张,唯把潘柳黛画成“弄蛇人”,就有点不妙,似乎在隐射她的“毒舌”。

大才女张爱玲人生三大恨(她是民国四大才女)(1)

潘柳黛

是的,潘柳黛就是那种“野气冲天”的女作家,笑谈间俨然有金戈铁马,手中笔大有横扫三军之势。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她和张爱玲之间的一段笔墨官司,从此不死不休将近半个世纪。

1943年,张爱玲在《紫罗兰》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让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崭露头角。

大才女张爱玲人生三大恨(她是民国四大才女)(2)

张爱玲

很快,在汪伪政权担任宣传部次长的“汉奸文人”胡成兰认识了张爱玲,并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才女作家出道,总要先贴上点高光的标签。主抓宣传的胡兰成,深谙此道。

1944年,《杂志》月刊第十三卷刊登了胡兰成撰写的《论张爱玲》一文。

胡兰成一改政论家的风格,将此文写得情意绵绵,夸赞张爱玲的作品“横看成岭侧成峰”,尤其盛赞张的“贵族血液”。

大才女张爱玲人生三大恨(她是民国四大才女)(3)

这下,潜伏在潘柳黛内心里的“毒蛇”复苏了。

这位出身于北京旗人家庭,亦是高官之后的女作家,向来对张爱玲视之为圭臬的“贵族血液”不以为然。

于是,一篇石破天惊的《论胡兰成论张爱玲》的游戏文章横空出世,让潘柳黛一时登上风口浪尖,以至于今人,即便知道潘柳黛,也只有此文而已。

在文中,潘柳黛先断章取义,调侃胡兰成何时“横看”和“侧看”张爱玲了,暗示两人关系不正常。

对于胡兰成吹捧的“贵族血液”,潘柳黛则嘲讽道:张爱玲是李鸿章的重外孙女,这种关系就像太平洋上淹死一只老母鸡, 上海人吃黄浦江的自来水自称“喝到鸡汤”的距离一样,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如果以之证明身世高贵,根本没有什么道理。而且以上海人脑筋之灵,不久将来,“贵族”二字,必可不胫而走,连餐馆里都不免会有“贵族豆腐”、“贵族排骨面”之类出现。

大才女张爱玲人生三大恨(她是民国四大才女)(4)

潘柳黛

正巧,当时碰到鸳鸯蝴蝶派鼻祖陈蝶衣主持的大中华咖啡馆改卖上海点心,陈蝶衣竟然贴出了海报,上面大喇喇写着:贵族排骨面上市!

潘柳黛果然是“毒舌作家”,一出口就幽默刻薄,一针见血地戳中了某些人的软肋。

那段时间,潘柳黛供职的报社电话被打爆了,有张爱玲的粉丝直接打电话骂潘柳黛, “你是潘柳黛女士吗?”她回说“是呀”,对方又说“你是不是潘金莲的潘呀?”潘柳黛回敬道:“不错,我是潘金莲的潘,我知道你姓王,王八蛋的王!”

女作家苏青嘲讽她,“这种女人,腰既不柳,眉也不黛,胖得像箩筐,装得倒是风情万种的样子,其实骨子里俗得很。”

对于超重,潘柳黛自己倒是看得开,她曾说:“有人看见我名字,总以为我一定是瘦比黄花的样子,我说那是因为他只看到柳枝,没有看到柳树的缘故。”

大才女张爱玲人生三大恨(她是民国四大才女)(5)

潘柳黛

一个女人,对自己都敢毒舌,难怪张爱玲看到潘柳黛这篇游戏之作时,也只剩气得浑身发抖。

1975年,潘柳黛在《记张爱玲》一文中写道:当时我是只顾好玩,说得痛快,谁知以后不但胡兰成对我不叫应了,就是张爱玲也“敬鬼神而远之”,不再与我轧淘(交朋友之意,吴语)。以后隔了十年,再到香港来时,据说有人向她谈起我,她还余怒未消地跟人说:潘柳黛是谁?我不认识。

其实,张爱玲和潘柳黛一度曾是密友。

像张爱玲这样冷情的人,若谁能去她家喝茶,恐怕就能算最高礼遇了。毕竟,吃茶风是沿袭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和姑姑张茂渊的做派。

大才女张爱玲人生三大恨(她是民国四大才女)(6)

张爱玲

有一次,苏青和潘柳黛一起去张爱玲的赫德路公寓看她。一开门,发现张爱玲穿着一件柠檬黄晚礼服,“手镯项链,满头珠翠”(潘柳黛语)。还以为张爱玲要接待贵客,不料这只是张爱玲遵循西方礼仪,盛装迎接苏潘二人而已。

得知张爱玲妆容精致,只为悦己,衣着普通的潘柳黛非但没有感到受宠若惊,反而窘极,感觉自己就像不知礼节的山顶洞人。

对于这段经历,30年后,潘柳黛仍不放过张爱玲。

她在《记张爱玲》中写道:后来她在上海时,又一度攻读于圣约翰大学,虽然没有毕业,但教会学校的神髓被她领会到了……听说她现在在美国,在中国卖弄美国噱头,到美国再去卖弄中国噱头,我想聪明的张爱玲很可能已经放下剪刀,拿起厨刀,在美国朋友面前,正在大力表演她的“祖传秘制”“李鸿章杂碎”的“贵族”烧法呢。

关于潘柳黛和张爱玲的恩怨,很多人认为,这是潘柳黛不甘心文坛地位拱手让给张爱玲。

潘柳黛的文学之路,算得上是“野路子”。

潘柳黛16、7岁时,一家小报(《新北京报》)以中秋为题征文,潘柳黛写了一篇五六百字的小说,居然中选,还得了5角钱的稿费。

从此,不甘做小学教员的她,走上了创作之路。

1940年,潘柳黛只身来到南京,进入《京报》,开始她的报刊生涯。从副刊的一员,再到《华文每日》的编辑助理,两年后再负责杂志分社的业务,总之,一年又一年,潘柳黛一直在打怪升级,学着掌控自己的命运。

大才女张爱玲人生三大恨(她是民国四大才女)(7)

潘柳黛

但很快,张爱玲来了,就像一轮初升的红日,那种热力和光芒,将同时代的女作家都变成了她背后的地平线。

“她(张爱玲)不像丁芝那么念旧,也不像张宛青那么通俗,更不像苏青的人情味那么浓厚,说她像关露,但她却比关露更矜持,更孤芳自赏。”

虽然潘柳黛总是对张爱玲冷嘲热讽,但她却十分得意于自己和张爱玲、苏青、关露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尽管,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文坛领袖柯灵和魏绍昌先生都明确表示不同意,称潘柳黛只是一个“下层品味的”作家,岂能和张爱玲扯在一起。

晚年的潘柳黛再次回想起当年的沪上风云,张爱玲嫁给了大汉奸胡兰成,苏青曾任陈公博的秘书,关露为打入汪伪特工总部76号,而接近李士群……

只有通透的潘柳黛,万花丛中过,片叶不留身。

及至晚年,苏青留在大陆,深受胡风事件影响,际遇坎坷。1982年12月,苏青去世。病危时,她很想再看一看代表作《结婚十年》,但家中没有这本书。

大才女张爱玲人生三大恨(她是民国四大才女)(8)

苏青

关露背负了43年的汉奸骂名,受了10年的牢狱之灾。1982年12月,被昭雪7个多月后,关露服安眠药自杀。

大才女张爱玲人生三大恨(她是民国四大才女)(9)

关露

张爱玲,晚年生活在美国,一生无儿无女,丈夫病逝后,一人尽享孤独。1995年9月,张爱玲在洛杉矶家中寓所死后一星期才被发现。

只有潘柳黛,1950年移居香港,在邵氏公司担任编剧,和相濡以沫的丈夫生了两个儿子,晚年随儿子移民至澳洲,于2001年安然去世,享年81岁,平淡又温馨。

大才女张爱玲人生三大恨(她是民国四大才女)(10)

潘柳黛次子、香港演员蒋金

对此,潘柳黛依旧“毒舌”,她说:我比张爱玲幸福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