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辉 张志勇 王紫晨 王立志 霍玉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阜新市张三丰故居?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阜新市张三丰故居(阜新张三丰文化研究报告)

阜新市张三丰故居

刘艳辉 张志勇 王紫晨 王立志 霍玉斌

张三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宗师和武当始祖,是中国近六百年来最有影响的高道,他的道学成就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集道学、武学、文学于一身的历史文化名人。张三丰是辽东懿州(今阜新)人,是从懿州走出的道教宗师,是阜新的一张名片,阜新要打这一文化品牌,深入开展三丰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

一、张三丰出生地在阜新塔营子

因张三丰道士闲云野鹤、云游不定、忽隐忽现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其出生地点众说不一。根据目前存有的文字、遗址、文物等历史遗迹证明,张三丰的出生地就在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镇。

1、明史记载张三丰出生于辽东懿州

张三丰,元定宗贵由汗二年(1247年)生于辽东懿州,有明史记载为证。明史《方伎传》(方伎,指精通医药技术的人才)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尽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 善嬉谐,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岩壑,与人曰‘此山,年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皆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1。这是有关张三丰籍贯较系统且较早的记载,在之前有关张三丰的文献记载中,关于其出生地的说法是“不知何许人”。

对《明史》的记载有人怀疑过,质疑张三丰出生地是懿州,实质也在质疑明史的可信度。

明史是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正史,是由清朝特设史馆编纂的,修史时间自顺治朝到乾隆朝,历时九十五年,参与编纂的人多达二三百人,其中有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的史学家、思想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万斯同等。明史撰写的依据材料丰富,考订也十分讲究,为中国设馆修史活动中最突出的一次。因此,明史是研究张三丰籍贯的最权威的史料。

2、古城遗址证明辽东懿州城在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塔营子镇

1955年5月,考古学家刘谦到阜新县六区进行文物调查,在塔营子村(今属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镇)发现一座古城遗址,城靠绕阳河的西岸,城墙是用黄土夯筑的,南北长910米,东西长1010米,周长4600多米,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现在城内东部为塔营子村民住宅,西部为耕地。古城西、北两面城墙遗址约高1至2.5米,墙基塌宽7至9米,东墙址位于今塔营子村通往下四道沟屯路基西侧。城墙南部已坍平成为耕地,东南部自塔营子接101公路外起,101国道由西南至东北环城墙而过,并未破坏城墙遗址,四门之中唯有西门保存较好,现仍为通往城内的乡路通口。遗址现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就在离西城门不远的田野中高高地耸立着一座八角十三级密檐佛塔,塔高约32米,因塔的上部久经风化,塔檐只可看出八层,八层以上均已残损,但依然可清晰地看见塔身上的佛像、佛龛和形态各异的飞天,还有宝盖上的砖额清晰地刻着“南无普光明佛”的字样。根据1935年《阜新县志》载,为灵峰塔,建于辽圣宗年代(982---1031年)。这座辽塔无论造型和装饰都是完美的和雄丽的,是中国佛塔的佼佼者之一。另根据刘谦先生分析,因这座塔与塔东部一个大方圆形土包即金代王寂提点懿州所驻的“宝岩寺”遗址有关,或可称为宝岩寺塔。佛塔已于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北约150米处有高约6米的土台,俗称“点将台”遗址,部分堆土已被取掉,露出夯土积层。地面散布着一些辽、金、元时期的砖瓦和各种陶瓷残片,尤以古塔附近分布较为密集。

古城、辽塔、点将台、残存陶瓷残片,这种种遗迹证明塔营子城址具有辽代懿州州治所的规模,宝岩寺塔正是辽代懿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懿州古城建于1023年辽圣宗耶律隆绪时期,是圣宗以4000户陪嫁的奴隶,连同土地一同赐给他三女儿燕国公主(封号)槊古的一座头下军州。后在重熙十五年,槊古公主将自己的宅院赐给佛寺,因有宝岩寺之说。后来槊古公主的女儿萧观音将母亲的懿州私城进献给朝廷,懿州由原来的私城及其附属地方变成了国家的行政州,也叫懿州,由原来隶属于上京改为隶属于东京(辽阳),下辖宁昌、顺安两县。懿州城既是顺安县城,也是州城。此后的金国依然保留了懿州建制。到了元代,懿州升为路,级别大于府而低于行省,但是懿州城曾三次作为管辖东北地区的辽阳行省的临时治所。(正式治所在辽阳,今辽阳市。)

阜新市在辽宁省西部,《明史》为什么称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的懿州古城为“辽东懿州”呢?明代在东北设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东北南部地区,包括今辽宁省全境。因此,《明史》称东北南部地区为“辽东”,懿州为“辽东懿州”。此“辽东”并非指今日辽西、辽东之地域。

3、出土文物是塔营子为辽代懿州的有力佐证

近年来,在塔营子镇陆陆续续出土了许多文物,这成为塔营子是辽代懿州城的有力佐证。

(1)辽代懿州记事碑。2004年1月,新华网记者报道,一块既为辽代记事碑,后又称为金代造像碑(金代人又在碑上刻像)的石碑,被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文物部门重新挖掘出来,现存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此石碑原位于塔营子古城,几十年前当地一位农民用马车将其送到县文化馆。“文革”期间,为保护古碑免遭破坏,文物干部将其深埋于当时文化馆院内的地下。

此碑在辽代是作为记述当时懿州绕阳河发大水,各地百姓赈灾建桥筑堤的功德碑。石碑四面刻有正文、村寨名、人名等共5000余字。在碑阳偏左阴刻一人物画像,右侧旁提一首七言诗,因诗中提唐朝八仙之一吕洞宾,故民间俗称“吕洞宾造像碑”。

(2)懿州城南学田碑。1955年刘谦先生在塔营子另发现古石碑一座,据村长讲,古石碑原来位置在古城南门外,后来运到古城内。碑上刻“大元国辽阳行省懿州城 元统二年立”,碑题作:“懿州城南学田记”。

据考证“学田碑”立于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2。懿州城南学田碑记载了从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到元顺帝元统三年(1335年)30多年间懿州兴办教育的事。文载:“懿州当衣冠之会,文风必待人而振左丞洪鹤山从韦氏得地,建学宫,构讲堂,士得庇其身”。“懿州当衣冠之会”,是指懿州城是文人墨客聚会的地方,碑文记载了懿州的有识之士慷慨解囊捐款建公办学堂的事迹,并具体提到当时辽阳行省位在正二品的左丞洪鹤山亲自购地,建学宫,构讲堂,让求学之人能有读书之地。立碑者为辽阳行省的主要官员,碑文中有多位官员署名。元代,懿州城曾经三次作为辽阳行省的临时治所。但据专家考证,这辽阳行省的临时治所比正式治所时间还要长3。通过碑文我们能了解到,从1299年到1334年,元代的懿州城(今塔营子)不仅是辽阳行省政治军事重地,更是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正是古代阜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和政治稳定的时期。

懿州古城遗址和学田碑的记载,充分证明懿州古城就在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镇,也就是说塔营子的古城遗址就是辽、金、元三朝的东北重镇懿州。

(3)大玄真宫祖碑碑文的佐证

位于塔营子西南面百里处、紧邻北镇,有个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新民镇排山楼村,“排山楼”蒙古话,石碑的意思,名字来源于村中保留有一通元代的石碑大玄真宫祖碑。大玄真宫祖碑位于排山楼村西头,正扼乡道要冲,整个碑石高3.85米,宽1.32米。碑石阳面向东,由一个大赑屃驮负。

大玄真宫祖碑立于元宁宗至顺三年(1332年),至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该碑文记述了全真教丘处机的二传弟子杨志谷,在元太祖丁亥年(1227年)之后“逍遥云水,寓泊林泉,饭乞千门,衣穿百纳”,来到这里建玄真宫传播道教的事迹。碑文提到当时“此方雄蓝巨刹,楼阁相望,家庠户序,学校如林”,周围道宫星罗棋布,隔山相望,其中提到“此地东去百里的懿州(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有紫微宫、长生观、昊天宫,西去百里的义州(今义县)有万寿宫、全真观、洞真观、通真观、圣灯院、明阳宫,隔医巫闾山的广宁(今北镇)城内有乾元宫、清征宫、长春观。”碑文记载,这个地方当时叫单家寨,归广宁府路管辖。广宁,即北镇。单家寨“此地东去百里懿州”,从距离上看也说明懿州城即塔营子古城。

由此可以看出元代懿州是一个人口繁盛、工商业发展、交通便利、人民生活富庶、且儒、释、道文化兴盛学者众多的地方,正是这得天独厚的懿州古城文化孕育了张三丰这样名扬海内外的道教大师。据考证张三丰的青少年时代基本上是在懿州度过的,并饱学和研读儒释道书籍,尤其在那个时代全真教的发展更大的启发了张三丰的智慧,约在32岁的时候他离开懿州,开始了极富传奇色彩的求道游道生涯,约在76岁的时候,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融儒释道为一体的道学思想体系。

(4)其他的出土文物

几十年来,在塔营子出土了许多辽、金、元时期的遗物。1982年春在城内地下约0.5米出土一件红铜铸造的的元代铜权。1986年7月在城内塔东约150米村民吕秉权家后院发现砖砌古井一口,并从井底出土10件元代文物,其中有一枚八思巴文铜印。据《元史》记载,八思巴文字的正式使用是在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到至元八年(1271年)正月,世祖忽必烈就八思巴文字的使用专门颁发一道圣旨,明确规定“省、部、台诸印信并所发铺札子并用蒙古字。”即八思巴文字4。此枚铜印印面阳刻八思巴印文,译为“懿州路总管府之印”,印背面阴刻“礼部造”三字5。毋庸置疑,此方塔营子出土的铜印是元代官印,这是元代懿州路治所在懿州塔营子的有力证据。

4、张三丰诗歌证明其出生地在辽东懿州城

张三丰是集思想、武术、医学、文学艺术于一身的道教大师,其道迹仙踪遍布大江南北,诗歌成为大师抒发情怀、想念家乡的真切表达方式。他在《还蜀吟》中写道:“六合是我家,二曜为我烛。我虽辽东人,游蜀似还蜀。”在他由重庆到江陵的诗作中又写到“山水苍茫怀道侣,乾坤浩荡少仙俦。不知自夸辽东鹤,乘舆还乡省故邱”,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据说自他寻道后两次回乡,除至元二年(1265年)那次为父治丧外,另一次是在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这一年离辽阳行省官员立的懿州学田碑只有7年,九十四岁高龄的他已经是名誉天下的名人“真君”了,由蜀回到懿州的积翠村扫墓祭祖,并留下两首诗《辽阳积翠村二首》,其一:“手持长弓逐鸟飞,是谁知是老翁归?白杨墓上留诗句,城郭人民半是非。”其二:“纷纷景象乱如麻,身世粗完早出家。莫待巢危复累卵,功名势利眼前花。”看着眼前繁华的俗世,想着故交都已不在,大师不禁油然而生沧海桑田的伤感,顿感看破浮华的超脱与释怀。诗里的“辽阳”,即辽阳行省;“城郭”,无疑是指当时繁华的辽阳行省临时治所懿州古城(塔营子)。九十四岁高龄的张三丰是回故乡懿州古城(塔营子)祭祖来的。

5、驳张三丰出生地的不同说法

有关张三丰出生地,在《明史》之前就众说纷纭,有说宝鸡人的,有说闽县人的,有说天目人的,有说平阳人的等等,这些说法大多见于文章汇编之类的野史书籍,均非正史。都因为张三丰曾游历过这些地方而被误认为是他的出生地。据考证张三丰三十二岁开始游览名山古刹,北达燕赵,冬至齐鲁,南往韩赵,这样奔波三十年,而后到秦陇,走褒斜,渡陈仓至宝鸡,入四川,到云南、贵州,又到武当。从中州到江南,几乎所有名山胜地都留有他的足迹,其中宝鸡停留的时间最长。6这些地方作为张三丰的出生地,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他成长的环境上都与明史记载及文物证明相矛盾,甚至是与张三丰本人诗歌记载不相吻合,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近来又有人称辽宁锦州市黑山县是张三丰的出生地。我从目前掌握的材料分析得出结论,黑山与懿州是没有关系的两个地方,懿州的地位要比黑山重要得多,可以说是当时辽东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而黑山是无法与它相比的,黑山也从来没有归懿州管辖过。据黑山县政府网站记载:“辽代,黑山属显州山东县(今北镇县)。金,天辅七年(1123年),黑山归广宁府山东县(今北镇县)管。山东县改为广宁县后,黑山属广宁县。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设望平县于梁鱼务(今黑山县境内姜屯镇土城子村)后,黑山为望平县属地。元朝,黑山为广宁府路望平县境地,隶属辽阳行省。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望平县为望平军民千户所,后又恢复望平县。明朝,实行军卫制,黑山是辽东郡司统辖下的广宁卫地。”由此可以看出,懿州从未管辖过黑山县,也就是说黑山县从未归懿州管辖。出生在懿州的张三丰怎么会出生在不属于懿州的黑山县呢?

另据《辽史》地理志记载,辽代的懿州在显州东北二百里,懿州的位置是以显州为坐标来记述的。7显州,即北镇,元代叫广宁,黑山县所在的望平县在元代归广宁府路,懿州城归懿州路,懿州路管辖今阜新地区及朝阳、义县部分地区,懿州城还曾经三次作为辽阳行省的临时治所。广宁府路、懿州路是元代同级并存的两个行政区,同属于辽阳行省。张三丰出生在黑山是误传。之所以有人误认为黑山县是张三丰的出生地,其原因可能在于元朝时期,管辖黑山的广宁府路和管辖懿州城的懿州路都隶属于辽阳行省,但实际上,黑山和懿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且互相没有隶属关系的地方。

综合《明史》与黑山县历史沿革的记载,张三丰出生在元代辽阳行省懿州路懿州城,即今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古城,并非辽阳行省广宁府路望平县(今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说张三丰是黑山县人是没有历史依据的。

二、张三丰传奇的人生

1、出生与学道

张三丰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道教人物,据说张三丰出生时有一只仙鹤落到他家的屋顶上,祥云罩屋。《明史》记载三丰的面相非同寻常:“丰神异彩,龟形鹤骨,大耳朵圆眼睛”,遂取名“全一”,取字“君实”,他就是张三丰。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尽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

张三丰5岁时染上了眼疾,越来越严重,眼看即将失明,一位云游道人不期而至。此人端详了一会儿张三丰,说:“此子目遭魔障,乃尘缘孽根所致。须拜吾为师,方能了脱尘翳,慧珠复朗。”家人只好让他出家,这样,张三丰就被送到碧云寺当了道士。半年以后,张三丰的眼病居然奇迹般的好了。

张三丰的祖籍为江西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张三丰的祖父裕贤公是道教祖师之一的张道陵的后人,携家眷来到懿州。懿州是辽太平三年(1023年),辽圣宗以4000户陪嫁的奴隶,连同土地一同赐给三女儿槊古公主的头下军州,槊古公主的女儿辽道宗的皇后萧观音将其进献给朝廷而成为行政州。元代,懿州曾三次作为辽阳行省治所,人口繁盛、工商业发展、交通便利、人民生活富庶,使得寺院众多,高楼阁台相望,学校如林,是个文化兴盛、学者众多的地方。正是这样的人文环境,才培养出张三丰这样名扬海内外的道教大师。

少年张三丰通读道教十三经的道学经典、四书五经的儒学经典和诸多佛学经典。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13岁的张三丰考中秀才。次年,以“文学才识”被推荐到朝廷以备录用。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的秋天,他离开家乡到大都(今北京)游览,结识了当朝平章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廉希宪。廉公非常赏识他的才识,上奏推荐他做中山博陵县(今河北省唐县)县令,开始为官从政。

张三丰从政不到两年,因为个性不爱羁绊,加上职微权轻,抱负不能实现,就有了断绝仕途的想法。恰在这时,家里传来父亲病重的消息。于是他急忙请假回到懿州老家,侍奉父亲,不久父亲撒手人间。父亲死后,按惯例自动离职三年。张三丰便在懿州老家为父母选了块好风水的墓地,将其安葬并在墓地旁建房守孝。三年后,将家产全部送给族人,请他们代为扫墓,而他自己则开始云游天下。

2、云游与修炼离开家乡后,张三丰先后拜碧落宫的白云禅老张云庵和丘真人为师。不久张三丰拜别师父,在燕赵、齐鲁、韩魏故地游历名山古刹、访佛问道近30年。

元皇庆三年(1314年),当时他67岁,进入终南山,拜火龙真人为师,开始系统学习道教的思想理论。元泰定元年(1324年),南游至湖北武当山,面壁修炼了9年,进而全面掌握了道教的系统理论。后又在四川、陕西、湖北一带遨游十几年,为当地百姓传道、治病,终于成为一位勘破生死、充满传奇色彩、赫赫有名的道教大师。

进入明朝后,张三丰忽隐忽现,行踪莫测,有传其死而复生,事前能知。张三丰在宝鸡的金台观修炼的时候,一日告诉观里的道人,今天自己应当死去,念了首颂就圆寂了。道士上报给官府,县令派杵作开棺检验,证明其确实死亡。但到安葬的时候,人们听到棺内有声音,打开棺材一看,人已经复活了。这事被记录在案,广泛流传。就是在这个宝鸡金台观,他见鸡峰插云,三峰挺秀,于是自号为“三峰居士”,后改为“三丰”,从此这个名字就流传于世。后张三丰又回到武当山。

传说他活了200多岁。因张三丰的从道活动主要在明代,且声名显赫,所以一直为明朝几代皇帝所崇拜。明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在武当山天柱峰下派几十万人、耗费百万巨资修筑规模宏大的宫室,历时7年,建成8宫2观、36庵、72岩庙,以供其传教、修炼。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明英宗加封他为“通微显化真人”;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明世宗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明天启三年(1623年),明熹宗加封他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自张三丰赶考离开懿州后,只返回今阜新家乡两次。除至元二年(1265年)那次为父治丧外,另一次是在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已经94岁高龄的他已经是名誉天下的名人“真君”了,由湖北回到懿州的积翠村扫墓,祭祀祖先和父母。并留下两首诗《辽阳积翠村二首》。其一:“手持长弓逐鸟飞,是谁知是老翁归?白杨墓上留诗句,城郭人民半是非。”其二:“纷纷景象乱如麻,身世粗完早出家。莫待巢危复累卵,功名势利眼前花。”以诗明志,抒发真人想念家乡的真切情怀和淡泊功名利禄的博大胸怀。

三、张三丰的伟大成就

1、张三丰继承了道教宗师三教同一学说和内丹炼养思想,并使其发扬光大。

自汉代以来,道教学者就把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张三丰针对当时众人贬低道教、崇尚儒教、质疑佛教的观点,倡导儒道释三教同一之说,否认有三教之分,他认为所谓三教不过是创始人不同而已。他说,儒、佛、道都讲道,它们的社会功用都是“修身利人”,“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他巧妙地把道家的内炼思想同儒家的道德学说牵合在一起,说:“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这些说法较之于先前的道教宗师可谓别具一格。

为了广泛宣传道教理论,张三丰著述了大量文章,深入浅出地向世人讲解了许多原本深奥的道教经典。诸如《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被后代收集成集,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张三丰先生全集》。其中不少篇章为后代奉道者所推崇。不过,张三丰的杰作当称《无根树》丹词。千百年来道家理论玄奥,文字晦涩,不能为社会所广泛接受,从而阻碍了道教的深入传播。张三丰采用歌词的体裁、通俗的文字,把玄奥的修炼理论化为脍炙人口的曲词《无根树》。这篇《无根树》共24首,包含了张三丰的全部修炼理论和方法,以通俗易懂的歌词形式表现出来,这便是张三丰在促进道教思想传播方面的贡献。此外,他将道教医学和内丹养生结合起来研究,从而奠定了道教炼心、修道、治病的基本原则。

张三丰的道教理论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道为万物之本的观点。在本体论上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它说:“大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理,统无极,生太极。无极为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有名者,万物之母。”这就是说,道是一种无形无象,不可名状的东西,因此也就是无,故称无极,但一切天地万物都产生于它,因此从它是万物之母的角度说又可称之为太极。由于“道”是本体,所以它不仅有实体性特征,同时又具规律性,运动性或动力性特征,故说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理。

二是辩证法的思想。张三丰将本体和事物看作是运动的和有规律的东西,这是辩证法最基本的观点。除之而外,他和中国古代很多其他哲学家一样主张“阴阳说”和“五行说。”

“阴阳说”认为一切事物内部都有阴阳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统一和斗争引起事物的发展变化。张三丰也说:“一阴一阳之为道,修道者修此阴阳之道也。”还说:“无极为阴静,阴静阳亦静也,……太极为阳动,阳动阴亦动也。”

“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一切有形之物最基本的构成元素,五行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他把万物归结为五行,把五行又归结为道、无极或太极等等,这体现出他和很多古代哲学家对于一般和个别,整体和部分,一和多等问题的看法。这里所谓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说多中含一,一表现为多;所谓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说一可分解为多,多可合而为一;正因为如此一和多是相互过度和转化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此外,张三丰也和很多中国古代哲学家一样把五行和儒家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相比附,以论证封建时代道德观念的合理性。张三丰也说:“仁属木,木中藏火,大抵化育光明之用,乃曰仁;义属金,金中生水,大抵裁制流通之用,乃曰义。”还说:“金木交并,水火交养……意土合而五行全,大道之事备矣。”

三是长生不老说。爱惜生命,保护生命,主张人在世界万物中的耸高地位,因而希望通过修道炼丹来达到长生不老之目的,是整个道家哲学,也是张三丰哲学的突出特点。它说:“天地之间,至灵至贵者,人也;最忙最速者,时也;可大可久者,金丹也。”这就是说人生最可贵。但时光匆匆,不为我待,因而要求人们及早进行修道炼丹,以延长生命,乃至长生不老。

四是修行方法。内外兼顾,心性双修,是张三丰主张的全面修行方法。张三丰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道家修行传统,同时深受儒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他的论著中,还更多地体现在他的修行方法上。所谓内外兼顾是说在外在行为上要炼丹练功,在内在的精神领域要至虚守敬,用以排除杂念,从而真切体验道的阴阳之理。要做到这些,还要按儒家所谓正心诚意端正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他说:“修道以修身为大。然修身必先正心诚意。”这种致虚守敬,正心诚意的过程也就是修心的过程。而对所谓心性双修的“性”和与此有关的“命”张三丰有自己的解释。他认为所谓“命”就是上天(也就是道)对人的命令;而“性”就是天理,也就是道之理。两者结合起来就是说“道”让人们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而道家的修行过程就是照此去做了。

五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张三丰的整个哲学思想中,都体现着一个重要思想,即力求做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主观能动性就是人不应甘于堕落衰朽,以致死亡,而应振奋起来进行修道练功,以求健康长生。客观规律性其至大者就是“道”的运行规律,“道”是不生不灭的。张三丰要求人们通过修道练功的主观努力以达到与“道”的客观的永恒规律相统一。

张三丰哲学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因为他不是职业哲学家,其哲学属于应用哲学。所以对观点的论证不系统和连贯。二是混淆了“道”和具体事物以及两者变化规律的区别。“道”是抽象本体,故无生死变化,而人属于具体事物,是有生死变化的。

2、张三丰创立了武当绝技内家拳,为中华武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内家拳是中华武术的一朵奇葩,自从创立就广泛流传,影响巨大,和少林拳成为中华武术的两大门类之一,是遗泽后世的一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关于张三丰创立内家拳有3种主要的传说。一是真武神君所传授。张三丰北赴汴京途中的一个夜晚,梦见真武神君降临,向他传授拳法。次日黎明,张三丰被一群拦路抢劫的强盗围住,便运用神授拳技打败了这群强盗。从此,张三丰以拳技闻名于世。二是鸟蛇斗的启示。张三丰在“邋遢崖”看见一只鸟与一条蛇打架,每当鸟上下飞击长蛇时,蛇就蜿蜒轻身,摇着闪避,不曾被击中。相持时久,鸟已精疲力竭,无可奈何地飞走了,长蛇也自由自在地钻进了草丛。张三丰由鸟蛇斗得到启发:以柔可以克刚,以静可以制动。于是,模仿长蛇的动作创造出了内家拳。三是脱胎少林拳。有人说张三丰早先精熟少林拳法,他发现这些功夫奔腾跳跃,就对它加以改造,使其变为以静制动的新拳法。张三丰创造内家拳或多或少地与梦中的灵感、动物的启示和少林拳的先导相关,而同道家理论和道教修炼更是紧密相连。内家拳的定名、路数、打法和特征处处都打上了道教的烙印。张三丰精贯道教经书,他创立的内家拳技,诸如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纯阳拳、混元拳、玄武棍等的命名和路数都是从道教经书中演绎引申而来的。内家拳博大精深,派别林立,但都奉张三丰为祖师,拳技也有着共同性的特征,即注重内功,阴阳变化,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体现在具体的应敌对抗中则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和道教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三宝”修炼相吻合。内家拳是道家哲学在养生之道和技击之法方面的一种实践体现。“内以养生,外以却恶”。

武当武术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大小流派有几十派之多,其中以张三丰为祖师的主要流派有:武当三丰正宗自然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派、邋遢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内丹西派等众多流派,各门派都有传人,世代流传。

武当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形成以防身、健体、祛病、养生、延寿为主题风格与特色,已流传到海内外,备受世界人民喜爱和欢迎,并成为人们养身保健、祛病延年的体育运动。在我国道家理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张三丰是一位具有里程碑式、划时代的代表人物,应该说张三丰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把武当武术理论化、系统化,把武当武术推行到顶峰。张三丰结合道家思想观点与武术相融合创造了以下几种闻名于世的拳法:

一是太极拳。太极拳是武当武术主要拳种之一,它以其健身、医身、防身、娱身为一体的特点,已成为是全人类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太极拳虽原创于张三丰,但太极拳的产生是离不开中国道家文化、离不开前人的传承,更离不开张三丰高深的文化底蕴。张三丰把道家的内丹功,养生家的导引术、武术家的拳法等加以揉合、编创和演化,并在前人基础上创造出了一套“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全新的拳法。这套拳法由于包含“朋、捋、挤、按、采、列、肘、靠,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共十三势,故名“太极十三势”或曰“长拳”,长拳者,有如长江大海,滔滔不断。后人之所以叫太极拳,相传杨禄禅去北京教拳,其高超的技艺让光绪帝的老师、大学士翁同龢折服,他对王公大臣说:“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如猿猱,手如运球,犹太极之浑圆一体也”,并题写了“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的联句。自此,太极拳之名得以确定和流传。

太极拳的产生奠定了武当武术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拳法为主的完整武当武术体系。太极拳产生于道家,因道家主张清净、无为、不争,不喜欢炫耀于世人,受此思想影响太极拳在传承过程中,明朝以前始终在道家内部传承,直到明万历年间云游道人徒弟王宗岳将武当太极拳一支传艺给蒋发,太极拳才流传于世外。此后,蒋发又传于邢喜怀、陈王廷等人,历经几代人的不断传承,形成了赵堡、陈式、杨式、孙式、武式等太极拳众多流派。

总之,中国太极拳经过六百多年的师承流传,如今已是流派纷呈,弟子亿万,遍及海内外。如果说七百年前张三丰创拳时,太极拳还是涓涓细流,七百年后的现在太极拳已经是汹涌澎湃的大江大河。尽管七百年前张三丰创造的太极拳是一滴水,它也是源;七百年后的太极拳是江河,它也是流。没有滴水之源,就没江河之流!不管是哪一个太极拳流派,不管哪个太极拳流派如何兴旺,都不应该忘记太极拳那滴水之源,不该忘记古训“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应该忘记那开掘太极拳源头的开山祖师——张三丰!

二是八卦掌。八卦掌是武当武术主要拳种之一,是一门融养生、技击功能于一体,以走圈为主要练功方法的武术拳种。八卦掌的传承与太极拳同源,均为武当武术祖师张三丰。八卦掌自开创以来始终在道家内部少数弟子中传承,直至清末年间董海川在九华山遇到云盘道人(毕澄霞),学得八卦掌基础部分,八卦掌才得以在世面传播。此后,董海川传于尹福、程庭华、史继栋等弟子,形成了日后的尹派、程派、史派等流派。

八卦掌是以走圈为主要练功方法,看似简单,但深藏玄机奥妙。八卦掌的左右反复走转符合自然界规律,通过不停的左右旋转运动,把人体运动和天体运动之规律有效结合在一起,从外形到实质,从理论到实际,处处体现了地球公转之规律和道家阴阳理论。

习练武当八卦掌,要求身手娇健、神态机敏、走观坐翻转、手眼身法步、心神意念合为一身。做到身随步走,步随掌换,掌随身变,手眼相合。步法稳沉轻盈,行如流水,身法灵活柔韧,似水中蛟龙。走圈时要以腰为轴,讲求周身旋转,劲力完整,掌法敏捷遒劲,上中下三盘连贯一气,内外相合。

三是形意拳。又叫心意拳,是武当武术主要拳种之一,源于武当武术祖师张三丰,于清末年间流传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后经过历代传人不断钻研、实践、总结、提高,逐渐形成各种流派,其各派拳法虽各有千秋,但其根为同源。

形意拳以劈、崩、钻、炮、横五拳为母拳,按照道家理论对应天体金、木、水、火、土,对应人体肺、肝、肾、心、脾胃。五行拳相生相克,互为其根。形意拳又属于象形拳,它摹仿一些动物的捕食、自卫动作而演变成十二形,即:龙、虎、猴、马、鼍(tuo)、鸡、鹞、燕、蛇、鲐(tai)、鹰、熊形。

形意拳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导力,形意一体。通过对形与意的相互调节,内与外的相互作用来达到体用兼修的功效。形意拳雄浑质朴,动作简练实用,整齐划一,讲究短打近用,快攻直取。在技击原则上,形意拳主张后发先至,抢占中门。形意拳动作简约,富于攻击性,切于实战。

四是武当剑。是武当兵器类中最重要兵器之一。剑,在道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道教的法事活动中,剑是降妖伏魔的神物,在道教的传承意识上,剑又代表着“法”。剑又代表着正气,代表着决心,年轻道人外出云游、师父会送他一把宝剑告诫他要紧记道教的风范,不受一切拖累,若遇俗世牵挂,应当机立断斩断尘缘,后来,剑成了道人外出云游的必佩之物。剑,不是道家独有,而是说高超的剑术来自道家,可以说,道家的剑术是向社会培养和输送高超剑术家的摇篮。

武当剑讲究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武当神。曾有赞武当剑诗云:“翻天兮惊飞鸟,滚地兮不沾尘,一击之间,恍若轻风不见剑,万变之中,但见剑光不见人”。武当剑主要以抽、带、提、格、击、点、刺、崩、搅、压、截、劈等十三剑法为主。练习时要求剑随身走,以身带剑,应用时要做到剑与身合,身与气合,气与神合。

3、张三丰的医学养生思想与实践

张三丰精读医书,勇于探索。张三丰18岁出任中山博陵县令。期间结识了道教名家葛洪山道长,自古以来十道九医,葛洪山擅长医术且存有大量的医书。受葛的影响,张三丰开始阅读自古以来的医学著述,特别是专心研读了“黄帝内经”。探寻中国中医中药的神秘源头,潜心研究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运用客观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先人的文明成果,并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由于张三丰天资聪明、勤奋,不久,在博陵县内医名大震,经常给百姓治病,受到百姓的爱戴和赞扬。

有一次张三丰在街上走,路过一家时,听见里面有哭声,进屋一看,原来这家男人害病躺在床上快要断气了,三丰给他摸摸脉,,翻开眼皮看了看,于是就从头上取下7根银针,将7根针扎入他的头、手、脚上。过了一会儿病人苏醒,伸伸懒腰舒舒服服做起来,知道是张三丰救了他,连忙和妻子儿女给三丰跪下磕头。妻子说:“我家遇到神仙了,你真是太神了,太神了”。附近的居民同声说:“神医、神医啊”。从此当地的老百姓给张三丰取了个医名,叫“七针先生”,这个称呼在本地到处流传。

张三丰自采自制,医除百病。人生百病,天生百草。天生的百草为的是帮助人类医治百病。张三丰在湖北武当山生活期间,发现武当山崇山峻岭之间有着丰富中药资源,于是就带领众道士上山采集中草药。草药品种达1000余种,他就在千余种草药中选出108种名贵草药,拿到太和宫进行单独调制,其中有一种药叫“八宝紫金锭”的药,药效神奇,可医治百病,而且药到病除。这种药还有一功能,能够治未病,也就是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无病者也可服用,服用日久,可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有延年益寿之功效。此药调制复杂,制作不易,相当名贵,现已成为湖北武当山不外传的秘方药。

张三丰认为养生之道,顺应自然孔子说“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张三丰则提出“从大自然中去领悟养生的道理,养生应预防保护在先,药食疗法在后”。中国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即天为一大天,人为一小天。太极采气法正是基于这一观念指导下的一种练习法。通过人体内外(天与人)之间的气息交换,达到调节人体与外界的适应关系,进而加强和补充人体的精、气、神。道家重要的养生观念就是顺其自然。养生之道说到底就是养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心静则养心。顺乎自然界的规律,按自然之理依规律摄生养物,学会正确的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思。只要顺应自然规律来生活,就获得了正确的养生之道。

4、张三丰对道教修道场所进行园林建设,确立以环境修心的练功法则。

张三丰曾先后三次到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崂山修道,一个问题困扰着他,因为每到冬天这里没有一个花朵,到处一片萧索,不利于修道炼心。于是,他就多方寻找耐寒的花卉品种,以改善环境。终于在一个海岛上找到一种茶花,种植到道观的前庭。这种花即使是隆冬严雪,叶色愈翠。每年的正月红花怒放,茂盛鲜艳。这株植于崂山太清宫三官殿的耐冬山茶至今犹存。张三丰在崂山移栽树木花卉,为中国道教宫观园林增添了意韵深远的哲学底蕴和美学内涵,对明朝以后的道教建筑文化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5、张三丰的文学修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一生著述颇丰,诸如《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云水集》等,被后代收积成集,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张三丰先生全集》。他的文学创作成就,主要表现在阐述儒、道、佛三教义理的文章,其中以道教为主,不少篇章为后代奉道者所推崇。如称他的《大道论》“穷尽性命归真之道,发微圣贤仙佛之理”。他的杰作当称《无根树》丹词,采用歌词的体裁、通俗的文字把玄奥的修真理论化为脍炙人口的曲词,通俗易懂,便于后者研习。这篇无根树共24首,包含了张三丰的全部修真理论和方法。只要细细领悟他的《无根树》,就会打开通玄路,就能步入仙道之门,正如他在《自题无根树词》中所说的那样“要知端的通玄路,细玩无根树下花”。

张三丰诗词创作的内容更是丰富。有言志方面的 “少年立志道心坚,跳出樊笼出水莲”;有思念故乡方面的“囹圄生秋草,男儿思故乡”;有对山川古刹的赞美,“千里辽阳自往还,眼中山色画中看”;有对历史回顾方面的《读张子房传有感》、《赤壁怀古二首》、《陶渊明潜》等;既有追寻人生真谛的苦闷彷徨《悠悠歌》,也有“散尽锦云空似洗,一轮明月挂长天”,“此间好觅长生路,入世休言出世难”抒发美好心境的诗词;既有对道教义理的口语化、通俗化的刻意追求的“快快快,红尘外。闲闲闲,白云间。妙妙妙,松崖一声啸。来来来,蓬莱岛花开”诗词;也有对自己快乐人生进行描绘的“从今打破是非门,翻身跳出红尘外;拍手打掌笑呵呵,自在自在真自在”诗词创作,这是他一生淡泊功名,清心寡欲的真实写照。我们要深入研读,继承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6、张三丰的伟大品格

张三丰自从出道,一心向学。学习儒释道三教经书,潜心修炼丹功,结交名派道师,像邱长春、沈万三、孙碧云等,虚心求教。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他为了研习道教教义,融汇儒、道、佛三教,游历名山大川古刹,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品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张三丰弃官从道,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秋,以文学才识出众被推荐做中山博陵县令。至元十五年归乡守制,不贪虚荣,不慕富贵。当时的许多道士无不以受到皇帝召见为荣,而张三丰则不然,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成祖朱棣永乐五年(1407)屡次设法迎请,隐而不见。请不到明室采取敕封方式,明英宗朱朱祁镇正统元年(1436)敕封“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十二年(1486)敕封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十四年(1563)又封为“清虚元妙真君”。以此希望张三丰感恩来朝,借以获得长生秘诀。张三丰就是不见,表现了道教“隐仙派”的隐仙精神和隐士风骨,这种人格特征难能可贵的。

总之,张三丰是一位重要的道教历史人物,其功绩在于思想上传承了道教的基本精神;教义上主张三教合一,儒道双修;教派上开创武当派;修炼方式上传承北宗,承接南宗,又有其独创,即深化内丹修炼方法,研习外丹修炼技术;创编太极拳与内家拳等。张三丰在中国宗教史、道教史、哲学思想史、文化史、科学技术史、体育史、气功学方面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张三丰创编的健身长寿的太极拳,不仅在我国广为流传,而且还走向了世界,“衣被五洲,泽及百世”。张三丰拒不受诏,云游传教,遍访名山古刹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其弃官学道,不慕富贵的人格操守,即隐士风骨对后世道徒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张三丰是从懿州走出的道教大师,这是辽宁人的骄傲,我们应该弘扬三丰文化,传承武当武术精神,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四、关于推进三丰文化研究与产业发展的建议

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阜新市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也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阜新市要转型发展,创建转型示范市,必须深入开展文化研究,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建设文化强市。阜新有查海文化、青铜文化、红山文化、辽金文化、佛教文化、玛瑙文化、矿山文化等,有些我们做的非常好像玛瑙文化,有的挖掘得还不够深,特色不够明显,还没有成为阜新的文化精品。比如契丹(辽)文化、三丰文化等。现在有很多地方在争三丰故里、争三丰文化品牌,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阜新有说服力。因为《明史·方技传》明确记载他是“辽东懿州人”,张三丰就出生在这里,我们有历辽金元三代的千年懿州古城、古塔。因此,我们要深入开展契丹(辽)文化与张三丰文化研究,推进三丰文化产业发展。关于深入开展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推进三丰文化产业发展提几点建设性意见,仅供参考。

1、抓住机遇,发挥优势

阜新要推进三丰文化研究与产业发展必须要抓住机遇。一是自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主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为我们建设文化强市、文化强县、文化名镇提供了机遇。二是抓住辽宁省突破辽西北发展战略的有利时机。阜新要实现突破发展,在经济发展同时,更应该注重文化发展,文化是阜新市可持续发展后发优势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三是要抓住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机遇。我国要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步伐,但是城镇化绝不是人口都迁到城镇、也绝不是高楼大厦,而是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把农村建设成经济繁荣、文化活跃、生态环保、乡风文明、民主和谐”的新农村。塔营子镇要抓住这一机遇,打造历史与文化名镇。四是要抓住阜新市创建转型示范市的有利时机。阜新市转型十年来取得较大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大力开展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

阜新要推进三丰文化研究与产业发展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条件。一是领导重视。阜新市在接到辽宁省政府督察室《关于认真落实陈政高省长在<省长参阅>上所作批示的督办通知》(辽政发[2012]122号)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仔细阅读省长批示,认真研究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市长齐继慧责成阜蒙县政府制定了张三丰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这必将为千年懿州、三丰故里——塔营子镇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绝好的契机。二是辽宁省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做了大量的研究、考证、论证工作。三是张三丰仙居一期建设工程竣工。吸引民营资本,沈阳凤祥集团投资2000多万元,占地4.4万平方米,完成规划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分别完成了正殿、东西两座偏殿、前殿、山门,内部塑像和彩绘,部分绿化和环境建设。并于2013年5月18日,张三丰诞辰766年举行1期竣工典礼。这为张三丰文化产业园建构奠定了基础和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塔营子镇建设三丰文化旅游产业园有着得天独厚的的优势与条件。塔营子镇有懿州古城、辽代古塔,辽文化、契丹民族文化颇具特色,懿州是张三丰主要活动区域之一,被称为“千年懿州,三丰故里”。五是塔营子镇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也是战略要地,连接河北、内蒙、吉林重要交通枢纽;现在地处101国道,与锦州、沈阳、内蒙相近,有利于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塔营子镇还具有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

2、深度挖掘,科学规划

塔营子镇历史悠久,文化富集,称“千年懿州,三丰故里”,是历史辽金元懿州古城所在地。根据《辽史》记载:懿州是圣宗女燕国长公主以上赐媵臣户置,后来道宗宣懿皇后(槊古女儿)将母亲的私城进献给朝廷,并改作行政区划,统辖顺安、宁昌二县。金朝懿州属咸平路,后改属北京路。进入元代,“懿州初为懿州路”,后改属辽阳路,辽阳行省三治懿州。元末懿州曾一度成为东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明史》记载,张三丰出生在辽东懿州。少年时的张三丰一直生活在懿州,五岁时因患眼疾,被父母送至碧云宫专习道经兼读儒释之书。十二岁时,思念父母归家,又专读儒学二年,十四岁时便考中秀才。后弃官云游,传功布道,由是留名。当地的老百姓对张三丰有非常浓厚的情感,为了传承张三丰的太极武术文化,形成一支庞大的张三丰太极拳习武队伍,也为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阜新有一支良好的研究张三丰历史文化的学术团队。他(她)们有的来自政府机关、有的来自企事业单位,有专门从事历史文化研究、考古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有热心为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出版和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为张三丰历史与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奠定了人才基础。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懿州古城历史与文化、张三丰事迹学术研究,做好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使其更具有说服力和证明力。发挥懿州古城、张三丰文化优势,全力打造懿州文化、道教文化和张三丰文化。

我们阜新市要抓住这一发展的大好时机,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全力打造懿州文化、道教文化和张三丰文化,把塔营子镇建设成融自然、历史、宗教、民俗、生态、观光、健身、养生于一体的文化名镇。阜新市政府为了落实省政府文件精神,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阜蒙县塔营子镇张三丰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中提出塔营子镇文化产业发展初步规划。近期规划以张三丰故居为中心在其周边兴建道教、养生、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系列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弘扬张三丰文化,打造张三丰文化品牌,创建“张三丰故里·太极拳之乡”。长远目标是以懿州古城为核心,打造“南有宋城,北有辽城”的文化格局。加强对现有懿州古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立懿州历史与文化博物馆,开发一批具有契丹、女真、蒙古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项目。以张三丰文化为品牌,开发一些宗教、养生、健身等一批旅游文化项目,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阜新市应该成立三丰文化旅游产业园的组织机构,市、县、镇、投资企业参与,形成合力。

3、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懿州(塔营子镇)文化特色鲜明,名人品牌彰显。一是突出懿州历史文化,打古城文化品牌。二是要打辽文化与契丹民族文化的品牌。懿州是辽代修建的古城,还有古塔,是辽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辽文化的特点。阜新是契丹族主要活动地区之一。根据《萧德温墓志》记载,萧和家族“一门生于三后,四世出于十王”。实际经过考证,萧和这个家族公出了5位皇后、3位皇妃、16位王妃,封王者5人、任北府宰相14人、枢密使9人、驸马都尉11人。契丹壁画、契丹文字在阜新多有出土,也应该予以考虑。阜新应该建立契丹一条街,建立契丹或辽史博物馆,在塔营子懿州古城绕阳河岸边建立契丹民族村,让游客感受契丹民族生产与生活文化习俗。三是打张三丰名人文化的品牌。《明史》记载,张三丰出生在辽东懿州,少年时的张三丰一直生活在懿州,是从懿州走出的道教大师。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张三丰的研究,加强对道教文化研究,把张三丰放到中国传统道教历史发展中去考察,放到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考查,张三丰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4、扩大宣传,招商引资

围绕着张三丰文化,广开渠道,扩大宣传。通过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对古懿州文化和张三丰文化的宣传力度。塔营子镇的文化品牌就是懿州文化和张三丰文化,通过宣传提高文化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建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尽快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有关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市场,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阜新市各级政府要全力开展文化保护工作,从政策、资金、人力、物力和宣传方面要给与大力支持,稳步推进塔营子镇懿州文化和三丰文化产业的发展。

5、提高质量,文化创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塔营子镇关于张三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就是落实十八大精神,开展惠民工程的重大举措。因此,要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创新文化活动。如已经开展的创建“张三丰故里·太极拳之乡”的健身活动,召开学术研讨会,出版《千年懿州 三丰故里》学术文集,举办张三丰画展,太极武术比赛,三丰故居参观,古城遗址考察,民俗风情体验,农家院饮食文化等系列活动展示塔营子镇文化魅力。通过文化创新,提升全体镇民的文化素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同时,通过品牌效应,开拓市场,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发展。

总之,塔营子镇就是要打三丰文化品牌,致力于将塔营子镇打造成集观光、健身、养生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打造成道教、太极和气功爱好者寻根问祖的圣地;打造成体验契丹、女真、蒙古族民俗文化艺术的基地;打造成武术人才的培训基地;打造成融自然、历史、文化、生态于一体,具有现代气息的农家院文化基地;打造影视传媒的基地。

我们阜新要抓住这一发展的大好时机,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全力打造懿州古城文化、契丹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张三丰名人文化品牌,把塔营子镇建设成融自然、历史、宗教、民俗、生态、观光、健身、养生、影视传媒于一体的文化名镇。

参考文献:

[1]张廷玉.:《明史》(卷二百九十九)(方伎。张三丰)【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王小平.潘喜廷:.《张三丰出生地在阜新》.,《阜新历史文化》.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年7月.

[3]佟宝山:《元代懿州学田碑析》,《千年懿州》,71页.

[4]吕振奎:《塔营子出土八思巴文铜印》,《阜新辽金史研究》第三辑1997年出版.

[5]李宇峰:《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城址调查》,《千年懿州》109页”.

[6]佟宝山、李默、徐翠华:《从懿州走出的道教大师张三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

[7]王绵厚:《辽金元懿州毫州建制考---兼论元代‘洪州’地名之来源》,《千年懿州》,2013.7.36.

课题组成员:

刘艳辉,女,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阜新市地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张志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辽宁省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王紫晨:阜新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阜新市地域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王立志:阜新市农业银行主任。

霍玉斌:阜新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原主任,辽宁省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