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说,儒家设计的集体人格是“正人君子”,君子之道成了中国文化的思想重心。成为一个正人君子,也就成了一个合格的,有理想的中国人。那么,正人君子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余秋雨提出九大标准。

余秋雨说人生四种境界 正人君子需要具备哪些素质(1)

​​第一个标准,君子怀德。

德主要指“利人,利他,利天下”的社会责任感,用通俗的话说,君子首先必须是个“好人”。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意思是说,君子心存仁德,小人心存占有;君子心存法禁,小人心存利惠。作为一个君子,放在最前面的必须是道德,有了道德,才会有真正的人,有了人,才会有脚下的土地,有了土地,才会产生财物,有了财物,才能有所享用。因此,道德是本,财物是末。

现代人把那些只看重财物不看重道德之人统称为“土豪”。这里的土,就是孔子所曰“小人怀土”的土。土就是钱,小人心心念念想的,就是钱。

余秋雨说,《易经》有句名言,君子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只有以厚重稳固的道德为基座,才能承载万物。许多土豪行善,都是“厚物载德”,厚积大量财物,然后施些善行。虽然他们居所里也挂着“厚德载物”的牌匾,但在行动上却把二者关系颠倒了。“无德而货丰,殆也”。

余秋雨说,“君子以德,小人以​力​”。有段时间甚嚣尘上的“成功学”,其实就是一条背离君子之道的“缺德路”。“成功学”崇尚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甚至从童年开始就给孩子灌输“输赢”的符咒,一直贯穿终生,这是舍本逐末的教育理念。试想,如果一个小区或者街道拥挤着一个比一个“成功”(或者不择手段渴望成功)的“力士”,摩肩擦踵,我们还敢住吗?

第二个标准,君子之德风。

孔子说,君子德行像风,民众德行像草,风吹向草,草随风倒。因此民众也被称为“草民”。这里的草民并非贬义,草是依附在辽阔大地上的广泛存在,一旦生根便难以挪移,一切动静枯荣,只能凭借外力。风,便是让草进入动态的外力。这风,便是君子之风。

第三个标准,君子成人之美。

成人之美,就是促成别人的好事,比如促成良缘,介绍益友,消解误会,帮助合作等等。小人成人之恶,比如为殴人者提供木棍,挑拨亲密好友反目,玷污他人清白等等。余秋雨说,每个人都能成为正人君子,成为正人君子的第一步便是“要见得别人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遭遇的一切,绝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第四个标准,君子周而不比。

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君子严正而不争执,合群而不偏执。

余秋雨说人生四种境界 正人君子需要具备哪些素质(2)

​第五个标准,君子坦荡荡。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说,君子每天活得从容坦然,小人每天活得忧虑不安。当然了,君子也会忧愁苦闷,却与小人不同。“君子忧道不忧贫”,“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就是说,君子对日常得失困苦并不放在心上,全然无忧无惧,但对大道沉浮起落,却抱有一生担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就会被日常琐碎小事搅扰的心神不宁,愁绪万端,怨天尤人,郁郁寡欢。只有心胸宽广了,眼界开阔了,才能拨开眼前迷雾,眺望灿烂前程,否则只会一生困在原地,被世俗同化,成为一个讨厌的人。

第六个标准,君子中庸。

中是指避开两头的极端而权衡出的一个中间值,​庸​是指一种寻常实用的稳定状态和延续状态。《大学》第一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思是说,人心崩溃,大道不行,唯一可以操作的,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执就是执行和掌控,把两端掌控了,只取中间部位的合适支点,利民利国。这个支点照顾牵制着两端,使两端不至于滑落。

第七个标准,君子有礼。

精神需要赋形,人格需要可感,君子需要姿态。普通一个人,只要有礼上身,就能显出高贵,既尊敬人,又感染人。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是讲“礼”的。礼出自两种态度,一是敬,二是让。

一个有礼的君子,需要表达对他人的尊敬。敬,就是通常所谓“高看一眼”的意思。而且敬是互馈互生的,你敬他人,他人也回敬于你。让就是后退一步,让人先走,让出佳位,留给旁人。让是礼的起点,世界太拥挤,欲望太密集,纷争太激烈,唯有后退一步,才能给他人留出空间,也给自己腾出余地。

当然了,让也要讲究“仪式美感”,比如一起吃饭争着付款形同打架招来众人围观,还不如不让。

余秋雨说人生四种境界 正人君子需要具备哪些素质(3)

​​​第八个标准,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有两层意思,第一,尽量不要成为器物的奴隶,君子​使​物,不为物使。我们很多人其实都不是为自己本身而活,而是为身外之物而活,为了房子车子票子,鞋子褂子帽子,包包猫猫,坛坛罐罐,拼尽一生之力,耗尽一生光阴,却从来不想一想,自己千辛万苦来到人间走一遭,究竟为了什么,到底想要什么,所作所为有何意义和价值。

第二,尽量不要使自己变成器物,用现在话说,就是“防止人的工具化”。这比成为器物的奴隶更严重。机器人再精巧,也不会成为一个谦谦君子。当然做到这点也最难,孔子弟子中最有成就的便是子贡,经商富可敌国,从政至于齐​相​,为学从者如风,时人都认为他比孔子还博学。子贡问孔子,我到了那个境界?孔子说,你不过是一器而已。子贡又问,我是啥器?孔子说,琏​瑚​(祭祀时盛黍稷的礼器)。子贡听了很高兴,有老师这个评价,我一辈子没白活。

所以我们芸芸众生,绝大多数无非世间一器而已。当然了,想成为一器也很不容易,老子就说,大器晚成。我们奋斗一生,最多成一​小器​。

余秋雨说,无论是不做器物的奴隶,还是不做器物本身,都有一个简单的防身术,就是坚持做一个有体温,有弹性,不极端,不做作的平常人。

第九个标准,君子知耻。

君子要有“耻感”。孟子说,羞耻对人来说是大事,可是玩弄​机谋​的人不会羞耻,因为用不上。有段时间“厚黑学”甚嚣尘上,认为一个人只要脸厚心黑就能成事,结果很多人误入歧途,被带进沟里。其实《厚黑学》作者李宗吾之所以写这本书,就是劝诫世人不要厚黑,做个正人君子。

余秋雨说,许多人也想“知耻”,可是却不知以何为耻。有人经常为贫困而羞耻,为陋室而羞耻,为卑贱而羞耻,为浅学而羞耻,为请教他人而羞耻,为别人强加于身的污名而羞耻,等等,其实这一切都不值得羞耻。君子之耻,耻在自己不修,不耻别人污蔑;耻在自己失信,不耻别人不信;耻在自己无能,不耻别人不用。因此,不为荣誉所诱,不为外物倾侧,才是真正的君子。

写了这么多,许多人肯定有个疑惑,按照这九项标准来套,世间还存在合格的正人君子吗?余秋雨说,不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特别健全的正人君子,他便是,王阳明。

君子之道到了王阳明身上,出现了全新的力量。王阳明也展示了一种无比强大的生命结构,让人们看到了君子的极致状态。余秋雨认为,王阳明的最大魅力,在于把自己的哲思和经历,变成了一个生命宣言。这个生命宣言的主旨,就是做一个有良知的行动者。他提出的行动是重大行动,他提出的良知是普遍良知,两方面都巍然挺拔。

王阳明讲的既不是哲学,也不是成功学,而是有关如何做人的宣言。王阳明的人生宣言一共三条。

第一,心即是理。

在王阳明看来,天下一切道理,只有通过我们的心,发自我们的心,依凭我们的心,才能站得住。如果没有一颗强大包容的心,那么任何理都是空理虚理,不能为我所用。如果理在心外,我们要逐一领教物理,学理,地理,生理,兵理,文理,短短一生怎能轮得过来。怎能成就王阳明这样没有进过任何专业学校却能事事精通的全才?

第二,致良知。

良知是人之为人与生俱来的道德意识,不学不思就已存在。良知表现为一种直觉的是非判断,以及由此产生的好恶之心。有良知的正人君子遇到困难不会怨天尤人,而是觉得自己致良知的功夫尚未抵达。

第三,知行合一。

王阳明认为,知和行并不存在彼此对立的关系,而是合为一体,不可割裂。我们经常听人说,我知道事情该怎么办,只是行不通。其实行不通就证明你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是“不知”。因此,能不能行得通才是判断“知否”的基本标准。王阳明在别人看来根本办不成的情况下办成那么多事,就是不受预定的“知”所束缚,只把眼睛盯住“行”的前沿,“行”的状态。他认为,“行”才是唯一的发言者。

余秋雨说人生四种境界 正人君子需要具备哪些素质(4)

​余秋雨曾经斩钉截铁地告诫他的学生们,千万不要听那些所谓“文艺评论家”的只言片语。他又质询那些“文艺评论家”,你们从来连一篇小说都没有写过,一篇散文也没有写过,一首诗也没有写过,何以侃侃而谈创作?想要问津文艺,还是先创作几首短诗吧。

最后余秋雨总结,如何成为一个正人君子?那便是像王阳明一样,有个明确主题:我的内心,我的良知,我的行动。三者组成一个中心课题:我该如何度过短暂的人生?王阳明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提供了答案,不能不让人心动。

与诸君共勉。


所有这些“君子之道”,都写在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化必修课》里。

余秋雨先生是中华文化的守护者和践行者。三十年前,他出版《文化苦旅》,风行至今;二十年前,他走遍全国,寻找中华文化之根,写下《山河之书》,洛阳纸贵;现在,他用一年时间全面科普中国传统文化,收听人数突破6000万。阅读本书,相当于选修六门大学专题文化课程,阅读十本20万字的文化专著,领略30个光耀千年的美学奇迹,掌握100个破解文化基因的关键词。

这两本《老子通释》和《中国文化必修课》是余秋雨晚年集大成之作,譬若生姜,老而弥辣,书中还有余秋雨亲笔珍贵手迹(手抄道德经全文),想要领略中国传统文化和余秋雨博深学问的朋友赶紧入手一套吧,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