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是北京人,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26岁之前一直住在北京,到了50岁又回到北京,直到他67岁去世北京是老舍写作的生命之源,他的一些重要作品也全都写的是北京,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老北平老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老北平老舍
老舍是北京人,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26岁之前一直住在北京,到了50岁又回到北京,直到他67岁去世。北京是老舍写作的生命之源,他的一些重要作品也全都写的是北京。
老舍先生以为热烈的追忆往往能写出绝妙的传世之作。他说:“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就能产生出最好的作品来。”因此,他笔下的北京充满韵味,而且洋溢着老舍心头散射出的热烘烘的情感。
小妞们黑亮的发辫上戴着各色绸子做成的小老虎,笑窝一缩一鼓地吹着小苇笛子。光着小白脚丫子的小孩子,提着一小竹筐虎眼似的樱桃,娇嫩地吆喝着:“赛了李子的樱桃哇!”铺户和人家的门上插上一束两束的香艾,横框上贴上黄纸的神符,或是红色的判官。路旁果摊上摆着半红的杏儿,染红了嘴的小桃,虽然不好吃,可是看着多美!——长篇小说《赵子曰》
老舍是第一位纯粹用北京人的口语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他的文字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被誉为最活泼的、最俏皮的、最有音乐性的、最流利的和最上口的。无论是散文、小说还是话剧,老舍都力求将自己的语言滤到“京味”十足,读后真是让人解馋和过瘾。老舍是这样锻铸他的语言的: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下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散文《想北平》
这样的语言风格,用老舍先生自己的话说,便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同时又在浅近俗白中追求一种讲究精致的美,写出“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其实,这样的一种语言风格,正是他深切踏实地得益于北京文化独特的底蕴。在话剧《茶馆》中,老舍更是将京味口语醇化到“出口便响”的地步。无需看,哪怕是闭着眼睛听一部《茶馆》,一座老北京城所有的呼吸和脉络都会清晰地浮现到我们的心脑之间。
老舍先生长期生活在穷人杂居的小胡同里,这使得他对城市贫民的生活异常熟悉。拉车的、做小买卖的、艺人、妓女、耍手艺的、巡警、看坟的、小职员……老舍先生对他们的生活可谓了如指掌。基于这样的状况,老舍的作品里显示着两种特征:一方面是悲剧倾向,一方面是幽默风格。老舍用不断的笑声来深化显示生活中莫大的悲酸,愈到晚年,这样的一种特征便愈是明显,这样的一种风格也愈是老道。
老舍是满族旗人,旗人文化一方面给了老舍多才多艺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也给了老舍外在热情温和、内里严肃自尊的性格特点。我们把握住了这一点,也就能领悟老舍先生的综合文化成就,同时便也可以深切领悟文革中老舍舍身于太平湖的凄楚内心。
— END —
来源 | 《语文报·高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