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段话被朱元璋作为大明祖训世代流传,纵观明朝276年的兴衰消亡,其中虽也不乏庸君、昏君的存在,但无一人胆敢触犯这条祖训,直至崇祯皇帝在皇宫中自缢,大明依旧以一种誓死不屈、至死方休的姿态令世人为之动容。

相比于明朝,宋朝在外交上的态度可谓是天壤之别,宋朝在经济、文化上的成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首屈一指的存在。但在外交上的种种做法也使得后世对此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接下来本文将通过对宋辽、宋金两次外交过程探究宋朝的外交运作。

澶渊之盟对宋朝利多还是弊多(以宋辽澶渊之盟)(1)

一、宋辽澶渊之盟

辽国一直以来都是悬在宋朝头上的心腹大患,宋辽持续二十五年的战争在双方签订澶渊之盟后走向和平,对澶渊之盟的历史评价,有人说这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也有人说这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了和平的局面。深入了解澶渊之盟的始末,可以从中发现宋朝的外交思想之始。

1、宋辽冲突的历史渊源

在宋太宗时期曾两次大举出兵,试图将契丹贵族势力赶出长城,但都以失败告终,雍熙北伐的失败,也使宋朝对辽国的态度从主动出击转为被动防守,有心无力的宋太宗并没有将这一隐患消除,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辽国也愈发的猖狂。

在咸平二年,辽国的獠牙终于暴露出来,不断派兵在宋朝边境地区抢夺财物、屠杀百姓,宋朝虽然组织军队进行抵御,但由于两国绵长的边境线,辽国灵活的骑兵部队令宋朝边境部队与百姓苦不堪言。位于北方土地肥沃、经济发达的幽云十六州,成为辽国虎视眈眈的一块肥肉,双方大战蓄势待发。

澶渊之盟对宋朝利多还是弊多(以宋辽澶渊之盟)(2)

2、宋辽大战一触即发又戛然而止

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自率兵大举攻宋,兵马所至之处势如破竹,朝野之中人人自危,甚至宋真宗也产生了迁都南逃的打算,在诸位大臣的一致主张下,宋真宗被迫选择了亲征,此时在前线辽国的重要将领萧挞凛被射杀,辽军士气大降。

《辽史》载:“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可以看出辽国此时已经出现了退兵议和的打算,加之当时辽国军队深入宋朝领土,后备补给十分困难,长久下去将如强弩之末,甚至辽军已经开始祈祷天公的帮助,以此期望百姓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宋军若在此时奋起反击,定将势如破竹、一往无前。

宋真宗在此时登上了檀州城门:“帝乃命进辇。既至,登北城门楼,张黄龙旗,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可见当时宋军的气势是远超辽国的,在这时辽国提出了停战和议的主张。

寇淮、杨延昭等武将主张以战止战,不应一味软弱下去,但在重文轻武的宋朝,一贯乞和的大臣与畏战不前的皇帝,这一主张并未被采纳,对视辽国为洪水猛兽的宋真宗赵桓来说,求和成为了他能想到的唯一选择。

澶渊之盟对宋朝利多还是弊多(以宋辽澶渊之盟)(3)

3、宋朝外交条约之始——澶渊之盟

宋朝一开始的打算是只要不割地,不背上割地求和的骂名,便是每年付出白银百万也不在话下,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看,赔款求和未尝不能算的上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一方面对当时财大气粗的宋朝来说些许的白银九牛一毛,另一方面随着宋辽两国走向和平,双方将开始友好的贸易往来,凭借着远超辽国的商品质量与数量,宋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取的经济收益也将远超这个数字。

况且战争所消耗的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当时繁荣的经济局面来说是得不偿失的,于是,双方十分顺利地签订了澶渊之盟。澶渊之盟中将辽宋称为为兄弟国,辽圣宗为弟,宋真宋为兄。在后世看来是齿牙余论,也就是微末的赞扬言辞,一些不费力的奖励的话。

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不准双方藏匿罪犯,边界各地区如常交往,不允许修筑防御工事。这一条代表了宋真宗不割地的态度,但随之而来的便是不得不说的赔款了。

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每年三十万的绢银在禀报宋真宗后非但没有受罚,反而使赵桓大喜,重奖了当时负责谈判的官员。

澶渊之盟对宋朝利多还是弊多(以宋辽澶渊之盟)(4)

最后一条是,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自此之后,辽宋之间的交易往来十分密切,大体上维持了较长时间和平的局面。

从结果来看澶渊之盟积极的层面大于消极的影响,宋真宗出于保全自己的地位和不愿大动干戈的本意促成了合约的形成。

后来辽国趁西夏与宋朝冲突的时候再次勒索了每年二十万两绢银的岁币,其后又被迫割舍了一部分土地,可以发现辽国的贪婪之心只会在宋朝的一味软弱之下变本加厉,纵使那些岁贡九牛一毛不值一提,一种名为民族气节的东西也悄悄在忍让中流失殆尽了。

二、宋金皇统议和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满腔怒火的岳飞发出的肺腑之言,后来的结局我们都知道,岳飞壮志未酬饮恨而死,每个华夏儿女无不咬牙切齿、愤慨激昂,瞻仰那位生不逢时的民族英雄。

澶渊之盟对宋朝利多还是弊多(以宋辽澶渊之盟)(5)

1、宋金战争的前因始末

在北宋宣和二年,宋金结成海上之盟计划一同攻辽,战后金国只把燕京及其所属的六州二十四县交给北宋,不仅要求宋朝每年给予金国40万的岁贡,还要将燕京及六州二十四县的税收全部交予金国,在北宋被迫答应以每年一百万的“代税钱”代替后,金国才同意撤军,但燕京的金帛、官绅、富户早就被席卷一空了。

这次事件令本就不可一世的金国更加的变本加厉,靖康二年,大举入侵的金军攻破东京,宋徽宗、宋钦宗及大量皇室子弟、臣子、妃子被俘,此后的金国更加的不可一世,吞并宋朝的野心人尽皆知。

在宋朝对金国的抵抗过程中,岳飞作为抗击金军的重要将领带领岳家军使金军的入侵多次受挫,成为了金军入侵的最大威胁,几经战斗,金军都未占到便宜。

于是金军集结兵力与宋军在颍昌大战,双方投入三万多人马,这场大战使得金军损失惨重,遭到与南宋战争以来少有的惨败。

澶渊之盟对宋朝利多还是弊多(以宋辽澶渊之盟)(6)

随着金军在战争中的节节失利,岳飞主张乘胜追击,带兵北伐,收复中原。但此时的朝廷却视岳家军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他们将岳家军附近的军队调走,使岳家军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岳飞被迫班师回朝。

此时金军进攻的重点转向淮西地区,大量城池被攻陷,前线战事吃紧,岳飞等人被派去火速增援,双方各取得一胜一败的战绩。一方是没有收复故土的打算的宋朝,一方是虽胜少败多但刚刚取得一场胜仗的金国,一场从一开始金国就处于有利地位的议和开始了。

2、绍兴和议的过程

《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今兹荐将天威,问罪江表,已会诸道大军,水陆并进,师行之期,近在朝夕。”这是金国借放还的宋使带给宋朝威胁的话语,在这种情形之下,宋朝的态度越发的软弱,不仅向金方悔过请罪,为表诚意还将岳飞关进监狱并在其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割让了大片土地、给予了大量“岁币”向金国求和。

澶渊之盟对宋朝利多还是弊多(以宋辽澶渊之盟)(7)

3、皇统议和的内容

重新划定两国的边境,位于河南的唐州、邓州沦入金国之手,位于陕西的商州秦州也失去了近半土地。这时,割地求和已经成为了宋朝对外交往的常态,庆幸的是,到底还算是维持了和平的局面,可悲的是,这种虚假的和平还能够维持多久。

宋奉表称臣於金,金册宋主为皇帝。长期割地求和的宋朝终于迎来了俯首称臣的一天。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须遣使称贺。曾经四海咸服的大宋,最终被迫成为了金国的附属。

金国每年向宋朝收取绢银汞50万,每年于泗州进行交纳。屡见不鲜的赔款,也给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提供了范例。

此前无数鲜血换来的抗金硕果付之一炬,皇统议和给宋朝带来了二十年短暂的和平局面,其后金国撕毁条约发动战争,宋朝再次陷入到无休止的战乱当中。

澶渊之盟对宋朝利多还是弊多(以宋辽澶渊之盟)(8)

三、总结

本文以宋朝在外交上的两次事件进行阐述,暴露出宋朝在外交态度上的一味容忍与软弱的态度,礼仪之邦不应称为无底线退让的代名词。

纵观宋朝的外交史,从赔款不割地直到既赔款又割地甚至俯首称臣。能够发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国际现实,宋朝的“弱”并不体现在国力上,更多地体现在思想上,重文轻武、以和止战的政策虽然造就了中华历史是一个经济腾飞的空前时代,但外交上的软弱无力也留下了无数惋惜与遗憾。

参考文献

《宋朝外交运作研究》

《宋代外交思想研究》

《论宋朝外交文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