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例子是单位开会,领导不来,不会开会,嘈嘈杂杂,领导一来,就开会,鸦雀无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成语来自经验之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来自经验之谈(千古成语今日析之万事俱备)

成语来自经验之谈

最简单的例子是单位开会,领导不来,不会开会,嘈嘈杂杂,领导一来,就开会,鸦雀无声。

因为人家是最重要的,会场布置了、讲话稿摆在桌子上了、茶水倒上了、同志们到齐了,万事俱备了,领导有事耽误了,东风没来。这真的和《三国演义》里面一模一样:周瑜请程普、鲁肃一班军官,在帐中伺候,只等东南风起,便调兵出;一面关报孙权接应。黄盖已自准备火船二十只……只等周瑜号令。甘宁、阚泽……只等帐上号令下来……倘有违误,即按军法。众兵将得令,一个个磨拳擦掌,准备厮杀。

号令没来的原因是“东风”没有来。

如果“东风”来了,而且最怕的是东风突然通知开会,“万事”其一或其二没来,就会声色俱厉的问谁没来,“其一、其二”就倒霉了。没有来,谁听训话,谁接批发的瓜,谁替周瑜卖命?所以《演义》说:周瑜急唤帐前护军校尉丁奉、徐盛二将……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然后)唤集诸将听令,先教甘宁……第二唤太史慈……第三唤吕蒙。同样逃脱后的诸葛亮也高祭令旗:子龙、张飞、糜竺等听令。

所以东西南北风开会,那是打麻将,周瑜不需要这么多风,他只要东风,北风不缺,所以这是重要的,当东南方刮起的时候,不由大惊: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

后来一个叫杜牧的诗人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没有锁住,曹操败走华容,险些被别人锁住。

因为东风经常是春天刮的风,所以咏东风的诗词多了起来,诗人不欠东风,张口就来,气死周瑜:东风夜放花千树;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不过有的诗人的心和周瑜一样狭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东风恶,欢情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们没有听到那个只活了30岁就被大海吞噬的外国诗人曰:冬天(北风)已经到来(刮起),春天(春风)还会远吗?(就要来到!)

后来人批评道,万事俱备了,怎么还欠东风。明显的语法错误,但不耽误人家成为经典的成语。是啊,就像娶媳妇一样,自己认为万事俱备了,可人家媳妇家不这样看:房子。于是房地产的老总们高兴坏了,摇旗呐喊的人曰:丈母娘经济。这一“丈母娘经济”把中国的经济导入了“快车道”。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举的例子很不科学,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弹丸之地也,冷兵器时代在蒙古的铁骑下,解放战争在毛泽东的百万雄师下,瞬间就被踏成了齑粉,天时、地利、人和算个毬。我很早的时候就想,在深山老林里开饭店,再人和天时也不行。所以孟老夫子把这绝对化了,其实我也知道这些先哲们为了提出自己的观点,不惜强调一些例子,我们也不必太当真。

所以如果真的赤壁之战如《三国演义》上所写,这“天时”其实是最重要的,江东的人和和地利其实取决于天时(东风),隆冬季节是可以刮东风的,诸葛亮不过是懂得天气,我记得小时候看这个有关的电视剧就是演的诸葛亮在江边赤着脚提着鱼篓观察天气的。黄盖要诈降,的确得有点预知东南风起才做好准备,否则光等待那一天,士兵们都要紧张的泄气了。至于说东南方得多大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恐怕不好说。

不好说,就像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的: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他说的是家庭,我觉得许多都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