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在秦国实行(商鞅变法为何选在秦国)(1)

(商鞅影视剧照)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使秦国从一个边陲的蛮夷之国迅速崛起,最终并列在了七雄之中,而且还为秦国统一六国,及以尔后的政策部署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姑且不论变法的实质性内容,只说商鞅为什么选在在秦国变法,为何在秦国变法能够获得成功,最后,他又是因何而死的?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在秦国实行(商鞅变法为何选在秦国)(2)

(商鞅影视剧照)

一,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在秦国获得成功

1.1,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商鞅,本姓公孙,是卫贵族的后代,所以又称公孙鞅或卫鞅,后因其变法成功,被秦孝公封于商,史称商鞅。商鞅所处的时代,正值战国中期,中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国彼此为了壮大实力和抢夺地盘,而争得你死我活。所谓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因此这个时期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各家门徒都怀揣学问,想着在乱世之中得以施展自己的身手。而各个诸侯的君王,也都想着如何发展壮大自己的国力,兰木候珍鸟,于是一系列的变法就得到了支持。

战国中期先后出现了多次变法,比如:赵武灵王变法,魏国的西门豹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但这些变法均时间较短、规模很小,没有使这些国家走向彻底的强盛,从而一统天下。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在秦国实行(商鞅变法为何选在秦国)(3)

(商鞅变法)

1.2,商鞅变法为什么在当时最为弱小的秦国得到了贯彻

商鞅既是贵族后裔,又是一名有志之士,他思想活跃,素喜刑名之学,有本事而且很想显本事,生在这样一个纷纷扰扰的纷争时代,商鞅自然是不甘落于人后,于是他来到了魏国,投靠到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做了一名门客。

商鞅经常在公叔痤面前谈论他的想法、思路、还有个人抱负,并得到了公叔痤的赏识和器重。公叔痤甚至发出了“中国一统,唯有变法彻底者当之”这样盛誉之论,足以显现出商鞅当时对公叔痤的影响是何其之大。公叔痤临死的时候,他千叮咛万嘱咐,一再的建议魏惠王 “要么重用商鞅,要么杀掉他”,可见商鞅确实是一位十分难得的盖世奇才。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在秦国实行(商鞅变法为何选在秦国)(4)

(公叔痤影视剧照)

公叔痤死后,魏惠王并没有采纳老丞相的建议,既没有重用商鞅,也没有杀掉他。当然这也有一定的历史客观原因,当时魏国的国力是七国中最强大的,朝中能人众多,因此不重视商鞅也是合乎情理的。

秦国本居中国西部雍地(甘肃和陕西一带),与少数民族西戎杂居,祖上是给周朝放马的,因此在中原的地位非常之低,甚至被视为蛮夷。在秦十一代时由于秦穆公的励精图治,才使得秦国稍稍有所发展,秦孝公即位,他日思夜想,都思忖着继承穆公的遗志,光大祖宗事业,使国家繁荣强大。

一个很穷的地方,又想着徐图发展,还缺少得力的人才干将,商鞅此时来秦,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并具也!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在秦国实行(商鞅变法为何选在秦国)(5)

(商鞅影视剧照)

1.3,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

商鞅和秦孝公晤面之后,说出了自己的策略,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当然这个过程颇为曲折,不可能商鞅一表自己的想法,秦孝公立马就说:“兄弟你说的对,咱就照你说的这么干”。

秦孝公一定要和大臣经过了很多次反反复复的推理论证,才能够做出最终的决定。因为把一个既成的体系推倒再重建,本身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所谓“破而后立”的前提是这个“破”字。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在秦国实行(商鞅变法为何选在秦国)(6)

(在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商鞅变法实施的较为顺利)

毋管怎么说,商鞅变法的理论得到了大部分秦国臣工的认定,随后孝公便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全权负责制定,实施变法的内容,任何人都不得干涉,包括孝公自己在内。

商鞅变法从秦孝公二年(公元前360年)一直持续到秦惠文王元年(公元前337年),期间一共二十三年,变法之后,秦国国力大增,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遵循先祖的东出之策,选择迂回之后再主动出击。先后攻城略地,占领了一大片的土地,随后迁都咸阳。自此,秦国占据了关中平原,凭崤山函谷关之险,退可自保,进可出关东以争天下,成帝王之霸业。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在秦国实行(商鞅变法为何选在秦国)(7)

(商鞅影视剧照)

二,商鞅因何而死

2.1,商鞅为了推行变法,采用了严酷的政治手段,因此得罪了很多人,为自己的政治前途埋下了重重的隐雷

商鞅变法确实使秦国走上了国富民强的道路,但靠严刑酷法来保证变法成功,尤其是连坐的政策,委实十分残酷。商鞅也因此得罪了上到太子下到一般老百姓的大部分人众。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朝中的王公贵族。在秦孝公在位时,这些人不敢站出来公开反对,孝公驾崩,等到反对商鞅的秦惠文王即位时,这些人就站在了一致的立场上,疯狂地反对商鞅。

2.2,秦孝公临死前传位的举动,更是把商鞅架在火上烤,彻底逼上了绝境

据《战国策》记载:“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秦孝公临死的时候想要把君位传给商鞅,但商鞅不敢接。站在后人的角度,我们揣测秦孝公当时的意图,其实是非常复杂的,颇像演义里刘备白帝城托孤时所说的那段话:“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这两段话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在肯定一个人,实则话语暗藏玄机,弄不好会把一个人架在火上烤。果然,商鞅遇到的是一直跟他不合拍的惠文王,而诸葛亮就幸运多了,他遇到的是演义里乐不思蜀的安乐公。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在秦国实行(商鞅变法为何选在秦国)(8)

(商鞅影视剧照)

而且,极有很可能的是,秦孝公当时完全是在试探商鞅的忠心度,因为彼时的商鞅业已是大良造的位置,既得势又得力,在秦国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他若造反,是非常轻而易举的事。

不过反过来又说,孝公当时或许真的有想传位于商鞅的可能性,但是,这在世袭制传天下的那个年代,可能性显得极小。毋管怎么样,让位于商鞅的话语传到当时太子的耳朵里,换做谁都不会很爽。本身太子和商鞅就深有隔阂,孝公驾崩前又来了这么一出戏,这不明摆着膈应人吗?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在秦国实行(商鞅变法为何选在秦国)(9)

(商鞅变法,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影响很大)

2.3,其他六国的反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为商鞅变法使得秦国迅速强盛,其他六国都非常忌惮,因此周边六国一直没有停止对他的离间行为。尤其是魏国,他逃亡去魏国的时候,魏国也因他诈使杀魏将而拒绝,最后无奈又回到秦国,想以封地十五邑之兵和朝廷抗拒,结果战败而亡,其尸体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之后示众。

中国传统的正统观念所引发出来的知恩图报,士为知己者死,虽说是悲壮的,但同样也是轰轰烈烈的。秦孝公能够赏识商鞅重用商鞅,商鞅置生死于度外而报答之,正应了那句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壮哉!公孙鞅!

(注: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与本文作者联系,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