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陈忠实,当代中国作家,1997年凭借《白鹿原》荣获茅盾文学奖。

陈忠实说过的话(人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后底的破布鞋)(1)

电视剧《白鹿原》

陈忠实曾写过一篇精彩动人的散文《汽笛•布鞋•红腰带》,记录当年班主任领着他和20多个同学,徒步到离家30多里的灞桥投考中学的一次经历。

他第一次出远门,前夜激动惶惧到失眠。带着简单文具、课本和几个黑馍,穿着母亲做的旧布鞋,勒着母亲做的红腰带出发了。

沙石路把鞋底磨透了,脚后跟磨出血丝,淌着血,血浆渗透了鞋底和鞋帮,他渐渐落伍了。

班主任和一位同学倒追回来,鼓励他跟上队伍。

立即擦干眼泪,然而他不愿明讲鞋底磨烂的事,怕穿胶鞋同学嘲笑自己的穷酸。

光脚磨在沙石路上,疼痛难忍,他先后用树叶、布巾和撕成一页页的课本塞进鞋底,都被磨得稀烂。

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他,已经看不见那支小小的赶考队伍。

他几乎绝望了,每一次抬脚都会心惊肉跳,走进考场的最后一丝勇气终于断灭了。

在他完全崩溃刚刚坐下,灰心转念的时候,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接着看到一列呼啸而过的火车。

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火车。他被震得从路上弹跳起来。他看见了火车窗户里晃过的男人和女人,还有一个把手伸出窗外的男孩的脸……

陈忠实说过的话(人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后底的破布鞋)(2)

火车

世界上那么多人坐火车而根本不用双脚走路,他愤怒了,一股神力突发!还有一个信念:人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后底的破布鞋走路!

于是,他咬着牙,重新举步,脚后跟虽然还在淌血,但似乎不疼了,在离考学还有两里地追上了赶考队伍。

磨烂的旧布鞋代表的是少年当时的身份与境遇,是生活眼前的苟且。

汽笛和火车都是文明,是新世界。生命中的汽笛就像远方的召唤,召唤着一个乡村少年勇敢地前行。

这次赶考经历给了陈忠实深刻的生命启示。

此后,每当他遇到人生重大挫折的时候,在他意念惶惑的时候,甚至在他企图放弃生命的时候,那一声汽笛的鸣叫就会从生命深处响起,他知道,那是远方的召唤。

于是他咬着牙,挺了过去。他坚信一个道理:“无论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怎样的龌龊,不用动摇也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

02

八十年代,父母出工,家中没人带孩子,5岁多被送到小学,进初中时不到11。中学离家18里山地,无住宿条件,必须走通学。每日步行往返4个多钟,若绕开山路再加1个钟。

老家三面环山,出门即爬山,7点20要求到校,5点就必须起床,早餐胡乱塞几口,背上书包,带上中餐,即刻赶路。

山区的凌晨5点,天是漆黑的,没有火把,没有手电筒,少年单凭一腔孤勇,荆棘丛生中开出一条窄窄的山道。

冬季冰封路,夏季蛇出没。

有一次放学回家,遇到一条绿蛇,二尺多长。若它不吐信子,以为它就是植物。与它狭路相逢,不足一米,差点吓晕,立马停下脚步。它似乎正盯着我,我想逃跑,却迈不开脚。

突然想起长辈的叮嘱,遇蛇不能走直线,得走“之”字,可这荆棘遍布的羊肠小道如何走得了“之”字?

陈忠实说过的话(人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后底的破布鞋)(3)

荆棘密布的羊肠小道

有棍子可以赶走它。可哪来棍子?身边就是灌木,折根树枝当棍子?折树枝会弄出动静,蛇会不会趁此偷袭?即使手上有棍子,我敢吗?它会不会咬人?要是毒蛇,怎么办?我会不会身中蛇毒,死在这荒山野岭?打蛇打七寸,七寸在哪里?是从头算还是从尾巴算?这荒无人烟,向谁求救?怎么求救?这降龙十八掌、九阴白骨爪,都白练了,关键时刻也使不来。

时间凝固了。

蛇不停地吐着信子,我早已石化。

蛇也怀疑自己眼花,挡在它面前不是动物,也不是天敌,没有攻击性。它改道,悄无声息、无比丝滑地溜进了灌木丛。担心它折转回来,于是我一刻也不犹豫,如超人附体,山峦叠嶂,如履平地,一路狂飙。

下午5点半放学,经2小时的归途,到家都得八点后,饿得前胸贴后背。点油灯写作业到深夜,第二天5点起床,爬山上路。

寒来暑往,日复一日。

家里给买了一辆自行车。骑单车没法走山道,只能绕远道,却能节省一些时间。

可骑单车得看天气。天晴,扁担宽的田埂上,穿梭如飞。

山区的天气别说十里不同天,专门跟天气预报作对。刚才阳光灿烂,好好地,突然乌云压顶,暴雨如注。

天上大雨,地上泥。单车被泥地“黏住”,泥卡在车胎与车架间,推不动,也扛不起。瓢泼大雨,全身浇透,荒郊野岭,更糟的是天色渐暗,雨却没有停的意思。脸上不知淌是泪还是雨,心里早把老天爷骂了八百回。

陈忠实说过的话(人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后底的破布鞋)(4)

泥泞的山路

至于最后怎么回家,第二天高烧咳嗽,都记不清了。

但不管怎样,雷打不动地5点又起床赶路上学。

在我生命中,那声汽笛或许是83版《射雕》,抑或是初中班主任赵老师。

赵老师时年六十多,身形似军人,高大挺拔,头发花白,面容慈祥,气定神闲,衣着虽简朴,但难掩其英俊帅气。他退休后发挥余热,只身来到荒凉偏僻的乡村中学,师娘只偶尔探望,她小巧精致,兰心蕙质。当年谣传,赵老师乃黄埔军校肄业。

赵老师笑起来慈眉善目,不笑时自有一股威严。仅在左脸有个酒窝,不似天然,万一是枪伤也说得过去。

初中三年,寡言少语,人前胆怯的我和赵老师都没有说上几句话,断然不敢闲聊。因此,对一切知之甚少。

天寒地冻的时候,赵老师办公室生煤炉子。他准许几个路途遥远的同学到办公室烤干衣服和鞋子。

那些年的冬季不再害怕上学。心里有光,世界便是暖的。

83版《射雕》让“香港”一词走进我们的话题,那时候的我们,傻傻的,还不分清香港还是澳门,反正是高楼大厦、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纸醉金迷,是时尚、赌城,东方好莱坞,是八十年代大陆人想不都敢想的天堂,是我们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陈忠实说过的话(人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后底的破布鞋)(5)

香港维多利亚港

课本上印着97年香港回归,觉得是很久以后的事,久到想象不到的遥远。

那个在泥泞地里抱着单车一起挣扎、一起摔倒,在暴雨里无助哭泣的少年,梦想着,香港回归后的哪一天,万一能见一见高楼耸立,霓虹灯大街小巷,绚烂夺目,也是极好的。

好似冥冥之中有光的指引,我一路追随着光亮。这些年,因为工作关系,到过很多城市,包括香港和澳门,也旅居过国外。工作虽一言难尽,但也算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有随意选择的能力与底气。

03

汽笛声唤醒了一个被沙石磨破脚后跟、被贫穷击穿了意志的12岁少年陈忠实。

在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上与蛇狭路相逢、瓢泼大雨时在泥泞山道上抱着单车哭泣的少年又是被谁唤醒?

或许,你曾为世界各国的疫情蔓延而焦虑,或许,你为俄乌战争和土耳其地震而悲鸣,或许,你正经历着失业、缺钱的煎熬,或许,你正经历着离婚、丧亲的悲痛,或许,你遭遇了不可预知的意外,又或许……

其实,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曾被生活吊打过、甚至毒打。

但心中有光,何惧路长

有人说: 人生道路是坎坷的,会遇到很多黑暗。要战胜黑暗,就必须唤醒内心的光明。

还有人说:“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见过光明。”

生活的脚步不应该只被眼前的不堪所困住,那是实施的障眼法,不要只看到眼下的压力、坎坷和日复一日的无聊,应该去追求你心中真正在乎的、有意义的东西,去找到你的梦想的方向,努力去追寻,过上梦寐以求的生活

一定要去靠近光源,自从见过光明之后,它会让你迸发出新的追求,使你不再安于现状。

点燃自身的光源,去照亮别人,那是人生远行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忠实散文《汽笛 布鞋 红腰带》

2. 邢小利 《陈忠实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