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化妆师给自己化妆(莫当学习的化妆师)(1)

【周克平专栏】

莫当学习的化妆师

文|周克平(国家开放大学南昌学院副教授,校长传媒专栏作者)

(1)

同在一个办公室的L老师,茶余饭后,不工作的时候,也不闲着,买一款迷你型的IPad,用来读书,充实业余生活。

L老师一边读,还一边记下知识点,那些读不准音、把握不住义的字,也在笔记之列。随着阅读兴趣的浓厚,L老师又增加了一项习惯,将记下来的东西与人共享。近水楼台先得月,我成了L老师"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最方便的对象。说是"共享”,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一块"共想”,对似是而非的疑义想一想。

我也乐得有一个学习探讨的机会。我们的探讨,回归小学,从读字识词开始。有一些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字词,重新辨认,无需辩论,便发现过去的认识,有漏洞,见短板。

比方说,"床前明月光”的"床"字作何解,"孤城一片万仞山”的"仞"字是何义,什么叫"收官","杀青"一词是怎么来的,"度量衡"各字表示什么,"和”字有几个读音……真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固化在我们脑子里的音与意,跟L老师在百度字典里查出来的答案,大相径庭。

好在我们是小人物,只在屋里直播,用自己的眼睛收看,不致于贻笑大方,彼此哈哈一笑,也就一笑而过了。若是放到大庭广众之下,用电视来直播,难免难堪。

(2)

前些年,有三个国內知名大学的校长,分别在电视直播中,玩认字游戏,颇有些看点。

一个是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向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赠送一幅小篆书法,内容是黄遵宪的诗《赠梁任父同年》:

寸寸河山寸寸金,

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

精卫无穷填海心!

顾校长不仅让人当场将书法作品铺展开来,还饶有兴致地念了起来。只是在念到 “侉离分裂力谁任”时,被 “侉”字卡住了,后经人提醒才得以圆场,引得一旁的学生们哄堂大笑。

第二位是原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 ,在欢迎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的致辞中说: “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七月流火”出自《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流火”的确切含义是 “天气转凉了”,不是形容 “天真热”,更不能形容热情。纪校长也像许多人一样,来了个望文生义,脫口而出。

第三位是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请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题字,连战先生挥笔题写了“泱泱大学止至善,巍巍黉宫立东南”。

朱崇实校长为表示谢意,现场高声朗读。只不过把“黉宫立东南”错念成了“皇宫立东南”。不知台下人是出于礼貌,还是与朱校长一样,认字认一边,不用查字典。这一回大家没有哄笑,反而用一片掌声和一串啧啧声为之点赞。

“黉”是学校的古称,“黉”与“红”同音。古有“身入黉门,天子门生”的说法。堂堂大学校长竟然对学校的古称一无所知,有些捂脸。

大小文人时有登台讲话的机会,大小官人在台上讲话的机会更多。文人讲话出错常有笑声引起警觉,官人们在台上念白字,台下人一般不敢吱声,谁会去给领导挑刺呢?这就使得有些领导,往往今天已读错,明天又读错,一错到底,死不改悔。

网上有个段子:省里召开一个案情通报会,会上,领导们“前仆后继”读白字:省纪委书记介绍原省委某常委的近况时说,“他在看守所里流下了千悔的泪水……”; 省委书记分析省委某常委犯罪动机时说道,“身陷令吾,悔之晚矣”;省长接着讲话,将“孤注一掷”说成了“孤注一郑”;市里在收看收听案情通报会之后,市委书记的即兴发言掷地有声:某某某的落马发人深省(shěng)!

这虽是一个段子,在现实中却比比皆是。学问这东西,它不会因为你是大文人或大官人,就会自动钻进你的肚子里,让你变得大有学问。

学问对谁都一视同仁,你对它有情,它对你情深,你对它若即若离,或虚情假意,它也离你远去,或对你不理不睬,甚至让你在众目睽睽之下,频频出糗。

(3)

不论是谁,对待学问都要抱着友好的态度。你待它情同手足,它就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助你光彩夺目。

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毅力。

学无止境。一个人穷其一生,也难穷尽天下学问之皮毛。若懒于学习或干脆不学习,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了,在别人面前闹笑话的情况,会不打招呼地跑来亮相。越不学习,越感觉不到自己的无知,越学习,危机感越强。学习并不需要天天抱着书本,做个有心人,时时处处皆可学习。"知识”,是人这一生最亲密的知心爱人,值得一生追求。

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学问学问,学着学着就有问题,问着问着就有长进。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长项,也有短板。长项是人们经年累月修炼而成,而一个人生命有限,没有那么多精力修炼成完人,皆有短板。学别人的长处,就是节省自己的时间,延长自己的生命,走捷径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许多人往往扒不下面子向别人请教。殊不知,放下身段,不耻下问,既给别人长面子,又给自己长里子,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要有"求甚解"的学习品质。

许多人读书,不求甚解,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习惯于想当然。有的知识点,当初老师或书本就教错了,自己接力不动脑筋,认为老师和书本不会有错,这样下去,错便在心里扎下根来,并且以讹传讹,错上加错。"不求甚解”是学习者容易出现的毛病,"求甚解"是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品质。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是良好的学习姿态。

现在我身边的L老师,年逾五十,尚能老夫聊发少年狂,爱上学习,不摆不懂装懂的花架子。这样的人多了,既是时尚,更是风尚。

莫当学习的化妆师,更不要做学习的伪装者。给学习化妆,学习的瑕疵还在。要让学习成为由内而外的调养。身体好了,自然满面红光。

素颜时很美,才是真的美。

(本文为周克平老师原创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