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关注十点君的人都知道,上周十点君安利了一部网剧——「白夜追凶」。
安利的时候,这剧刚播了5集,豆瓣评分就已经杀到了9分。
到现在又过了一个多星期,这片从只有几千人打分,到现在有3万多人评价,仍然保持在9分居高不下。
如果之后再没有更牛逼的剧,而它又没烂尾的话,十点君敢预言,这剧八成就是今年的国产剧NO.1了。
对这剧感兴趣的戳☞(今年第一部9分国剧,果然每秒都好看)
不过这剧除了剧本牛逼,集集高能之外,还有一点必须夸一夸:
在这剧里,潘粤明一人分饰两角,演了一对双胞胎,哥哥是警察,弟弟是灭门惨案的通缉犯。
一正一邪,一个站在明处,一个躲在暗处。
但有意思的是,哥俩的个性却和他们的明暗属性刚好相反。
代表正义的哥哥,反而心思深沉,有些阴郁;而躲在阴影中的弟弟,却浪漫又阳光。
够矛盾,够难演。
但还没完。
哥哥在警队担任顾问帮助破案,但因为自己患有黑夜恐惧症,不得不让和自己长得一样的弟弟假扮自己,在夜晚出门。
所以,潘粤明看起来是一人演两个角色,但实际上,他要演的应该是4个角色:
阴沉的哥哥、阳光的弟弟、扮成哥哥的弟弟以及扮成弟弟的哥哥。
每个角色之间要通过语气、微表情、神态将人物进行区分。
就放两个眼神,你就知道潘粤明在这剧里的表演有多牛。
哥哥,老成持重。
弟弟,性格跳脱。
而且涉及到哥俩对戏的场面时,他只能一个人对着空气说话,没人能跟他对戏,更别说有人能帮他入戏了。
更绝的是,过一会儿,他可能就要站到对面,想象着几分钟前的自己,再做出回应。
十点君想象了一下这个场面,整个就是一大型精分现场啊!
怪不得微博上有人替他叫屈,演着4个人的戏,却只拿着一个人的钱,感动中国。
但说到潘粤明,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估计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的离婚丑闻。
包括现在,十点君在百度输入“潘粤明”3个字,排在前5的消息里,也一定有关于他离婚的信息,即使这件事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5年。
2008年,潘粤明和董洁在北京结婚,第二年生下了他们的爱情结晶。
那时候的两个人,在广大吃瓜群众眼中,只有4个字可以形容:金童玉女。
一个常演公子书生,一个常演清纯小姐,这对郎才女貌的组合,就跟从偶像剧里走出来的一样,让多少人高喊又相信爱情了。
但在婚姻持续4年后,他们却突然在微博上爆出离婚的消息,并且双方一度互怼撕逼,互相指责对方是过错方,撕扯得相当难看。
潘粤明还一纸状书,把董洁的经纪人告上了法庭。
潘粤明没因为自己的戏上头条,却因为离婚官司在头条上挂了好多天。
而这件事也明显影响到了潘粤明的生活。
在一些采访中,他甚至坦诚,他曾因为这件事一度颓废、绝望,在片场状态不好,但又不得不勉强自己继续工作来维持生计。
而他个人的公众形象,也因为这件事,受到了冲击。
之后的潘粤明虽然一直在接戏,但却一直没什么大的水花,这个人仿佛突然从观众的视野中消失了。
直到2015年,他出现在「唐人街探案」当中,演了个中年大汉。
一身黝黑的皮肤,发福的脸,粗到快跟肩膀同宽的脖子,大部分人都以为这就是导演找了个泰国当地的演员客串。
气质变化太多,表演又完美的契合了片子里底层修车工的人设,不少人甚至根本就没认出来,这是潘粤明。
什么叫做整容般的演技。
至于他片子里的表演,讲真,就是十点君这种阅片无数的老司机,都差点被吓到。
话不多,但眼神相当阴森,只要他出现在荧幕上,我鸡皮疙瘩就起来了,他浑身上下都充满变态杀人魔的感觉。
十点君都想感叹一句,潘粤明真是天生就是吃反派这碗饭的。
但实际上,潘粤明开始演反派或者硬汉,其实也就是这几年的事儿而已,曾经的他也算是国民老公。
而他的演艺道路,或许可以归纳为两个词—— 犯傻和醒悟。
2000年,潘粤明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出道后走得相当顺。
第一部作品「非常夏日」就拿下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
紧接着第二、第三部作品先后获得了金鸡百花奖最佳男主提名,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那时候的潘粤明刚大学毕业,与其说他演技有多好,不如说他在演自己。
比如在很多人第一次被潘粤明圈粉的电影「情不自禁」里,他演了个卧底毒枭组织的年轻警察,掩护身份是个卖盗版光碟的小混混。
年轻、混不吝、痞里痞气,就看他从楼梯上跳下来,一路勾肩搭背这流畅的动作,满身的朝气盖都盖不住。
他有忠义,但也有年轻人的浪漫,而这样的气质,和那时候的潘粤明非常相似。
他家就在北京,他却和几个朋友跑出去租了个半地下的房子,每天扫楼式的投完简历后,一群人看电影、聊理想、骑着自行车看星星。
哪怕穷到几个人分一碗泡面也照样能躁起来,就感觉自己插上了隐形的翅膀,扑腾扑腾就能一飞冲天。
浪漫、热血、又带点儿叛逆,在潘粤明早期的角色身上,你多少都能看出点这样的影子。
到了2006年,潘粤明32岁,都说“三十而立”,这个时候,潘粤明的角色有一个挺明显的变化。
如果说他之前演得大多男友型的角色,那么到了2006年之后,潘粤明更多演的就是老公型的角色,也是在这一时期,潘粤明多了个人设——公子。
当年大爆的「京华烟云」,十点君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反正我家太后是边看边骂,越骂越想看,骂的是谁呢?
就是潘粤明出演的三少爷曾荪亚。
桀骜不驯,因为不满意家里给自己定下的婚约,公然在外面养小三。
尤其是这个角色的前期,潘粤明把一个任性公子演到了极致,眼睛里面那种不耐烦和叛逆、在大哥的葬礼上当着许多宾客的面发脾气,根本不考虑场合。
而紧接着「红衣坊」,潘粤明再次出演大少爷,他成了上海服装老字号“同义昌”的少东家。
但性格和「京华烟云」里完全不同,更复杂,也更多面,为了给父亲报仇,他甚至利用了自己的爱情。
再之后的,就是大家都很熟的「白蛇传」里的许仙。
这部剧里,他几乎抛弃了自己的机灵劲儿,将全部的棱角都收起来,尽可能的软下来。
尤其是哭戏,眉头微微皱起,一脸的欲语还休,让看到这张图的老妹儿大呼“好苏。”
2006年,潘粤明连续的三部大剧,几乎让他成为了当年最红的小生之一。
但这个时候潘粤明的角色,其实都还没有脱离他自己。
我们回过头看看潘粤明之前演的角色,热血小青年过渡到儒雅的公子,从20多岁成长到30多岁,你发现潘粤明的角色轨迹和他本人的成熟轨迹几乎完全对应。
好的一点是,这可以让他将自己的生活经历无缝对接进戏里,更好的表达;但也有局限,与生活太过相近的角色,很难挖掘出他的潜能。
看似演的角色都不同了,但实际上,演的还是潘粤明。
从出道以来,潘粤明走得太顺了,处女作之后连续三部戏都拿奖,直接给他一种做什么都很容易的错觉,紧接着的3部电视剧,又立马把他推上了一线小生的舞台。
而就是因为太顺,反而让他只是将演戏看作了工作,少了点敬畏,也少了点追求。
在后期他的一个采访中,他曾经这么说到:
人之所以能进步,是因为前面有东西勾着你,但是这是它勾你,是你得够它,你得够得着,你得清楚自己干什么。你不能说一会儿弄这个,一会儿弄那个,怎么都成。
其实我以前是吃过这样的亏的,就是觉得太顺了,来了就接了,不来你爱去哪儿去哪儿,没个大方向。反正嫌够了,娶媳妇,生孩子,就逃不了人该做的这点事儿呗,没大追求。
「蓝色爱情」
如果潘粤明的生活一直这么顺,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可能就默默的退圈了。
但突如其来的婚变、和网络上无所不在的舆论压力,把他打醒了。曾经的张狂、不成熟,统统给了他“报应”。
他突然意识到曾经的自己,有天真,有多挥霍机会。
“我第一个戏就拿奖,第二个戏就“金鸡奖”提名,第三个戏就是“最受欢迎大学生电影节”。以前觉得好像就这么干就行,怎么都好,反正我自己的决定就是对的,慢慢就会形成这样不好的习惯。
但是实际上真正聪明的人,应该在机会来了的时候更加珍惜,我就没有做到这一点,这就是自己的败笔之处。”
「孔雀东南飞」焦仲卿
他在自己38岁,入行十多年后,终于开始试着转型。但这条路不好走,先不说之前的离婚事件给他的个人形象造成了多少影响,就说2012年前后,冒出来多少小鲜肉?
粉丝经济的时代,他一快40岁的老男人了,飞快的被市场往下刷,他近几年原本就没有多少红起来的作品。
更何况是要完全转到另一种不熟悉的角色设定上,有多少剧组愿意冒这个险?
那段时间,潘粤明真的演了不少烂戏。但不管本子怎么样,我们却能很明显的看出他一直在努力的拓宽自己的戏路。
2012年,他参与电影「帝国秘符」的拍摄,在片子里,他一改从前的贵公子形象,饰演一个为救女儿不惜一切代价的父亲。
从前穿着西装的贵公子,开始飙车、枪战,潘粤明在这部戏里第一次尝试硬汉。眼睛里少了几分儒雅,多了几分身为人父的成熟和坚定。
2013年,他出演了孔二狗的导演处女作「大嘴巴子」,是他之前没演过的,博人一笑的讽刺喜剧。
在他出演之前,所有人都觉得他太正经了,根本演不了喜剧,但他偏偏就演了。
并且他对自己的喜剧表演的要求决不仅仅停留在段子、笑话上。他形容自己的喜剧是“认真办蠢事。”
他想要表现出的是:大家笑的时候会回味,心里会泛点点的酸涩,这是能见功力的,也是他追求的一个方向。
“喜剧的内核是悲”,这句我们说了无数遍的话,他却真真正正想着去落实了。
2015年,他第一次出演话剧,第一次脱离了电视、电影屏幕,直接面对观众,每一个表演的细节都会被放大,每一丝错误都会被立马发现。
与影视剧完全不同的表演方式和对临场表现力更高的要求,让潘粤明的演技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的提升。
接着,他开始接演小人物,「探灵档案」里他出演了一个市侩、迂腐对学生的任何行为都粗暴解决的老师。
那种中年男人身上的疲态,不用台词,你一眼就能看出来。
之后在他身上发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导致他开始草木皆兵,那种哆哆嗦嗦的害怕,相当真实。
潘粤明的身上,渐渐开始出现了更多可能,而他每一年,好像都在打破你上一年对他的印象。
他真正从一个演自己的小生,进化成了一个潜能无限的戏精。
现在的潘粤明,明显成熟了很多,曾经觉得要摇滚乐的爆炸才够味,现在开始背心经,画画。
翻开他的微博,除了新戏的宣传,就是画画和些生活琐事;他有自己的工作室,没有非要争第一的心,在娱乐圈里,他的作品频率也不算高。
这就给了他更多的时间去沉淀和享受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你要想懂得自己的戏,你更需要懂得自己的生活。
在写潘粤明的时候,看他从顺遂到绝望再到成熟,十点君的脑海里其实一直蹦出来一句话:所有打不死我的,都将使我变得更强。
之前写别的演员时,十点君大多会从他们如何磨练演技,这类的技巧上来写,但对潘粤明,我却觉得,他的磨刀石,无关技巧,就是他自己的生活。
经历岁月沉淀,他终于更从容,也终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