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宝鸡过端午#记忆中,端午节是一个蕴含着香气的节日。

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前夕,母亲便早早地趁着赶集的当儿,先买上几小把那种彩色的丝线,准备端午节编花花绳。然后秤上一点平时舍不得吃的糯米,再买上半斤红糖和大枣,准备端午节时蒸甜米饭。

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先是取岀彩色丝线,把几种颜色的丝线裁下一般长的几缕,然后让我拽着线的一头,她象编麻花辫似的,不一会儿就编岀好多花花绳来。这种方法编的花花绳,稍显扁形,简单朴素。还有一种比较复杂的编法,编起来费事一些,成品是圆滚滚的那种,看起来精致许多。有时候,母亲还会让我挑岀自己喜欢的几种丝线,编岀专属于我的花花绳。我的内心别提多高兴了,刚刚编好就缠着母亲给我的手、脚都戴上,然后迫不及待地跑出门,向小伙伴们炫耀去了。

端午节前一天的另一件事,就是缝香包。缝香包用的布,是从做裁缝活的四婶那里讨来的小布头。里面包的香料,是从生产大队的中药铺子里买的。香包的样子要么是元宝形的,要么是葫芦形的。四婶手巧,母亲偶尔还会向她讨教,缝上几个动物形状的香包来,那戴岀去可是太有面儿了。

一个特别的端午节(记忆中的端午节)(1)

端午节前一天的傍晚,母亲就将糯米淘洗干净,然后搁在盆子里用凉水浸泡起来。第二天一大早,母亲把糯米、红糖、大枣混合在一起,搁到锅里隔水蒸上一柱香的功夫,然后再一直让热气焐着。估摸着我和哥哥快起来了,母亲才把盛着甜米饭的盆子从锅里端出来,顷刻间,甜滋滋、香喷喷的气息就氤氲开来,那可是平日里不可企及的美味。我和哥哥被香气逗醒了,着急忙慌地拿起筷子就要吃,而母亲每每总是嗔怪地喝住我们,叮嘱慢点吃,小心别烫了嘴。

在母亲忙着蒸甜米饭的时候,父亲早已拿起镰刀,走向了西边的水渠边,那里有野生的艾草。父亲的任务就是割回一捆艾草来,先把坏枝败叶清理掉,然后拣岀最好的几枝来,用细麻绳绑了,悬挂在门框上方。至于剩下的艾草,父亲会把它摊开晾在房檐台上,等阴干后用口袋收拾好,在秋冬季用来熬水泡脚。

一个特别的端午节(记忆中的端午节)(2)

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过的紧巴,在买丝线、糯米、红糖、大枣、香料的时候,母亲总是估摸了又估摸,唯恐买多了浪费。记忆中,有一次丝线买的多了些,母亲便把剩下的用纸包了一层,又用布包了一层,搁在柜子顶上的一个木盒里,说是裹紧些丝线不褪色,等第二年编花花绳时再用。

早些年,父亲在院子里栽了一棵石榴树,生长的很是茂盛。端午节的时候,枝叶间除了初生的石榴果外,仍旧有红灿灿的石榴花。母亲在蒸甜米饭的间隙,有时还会折下几枝石榴花,搁在我的枕头边上。母亲不识字,说不岀什么大道理来,问她摘石榴花干什么,她只会笑着说:“好看么!”而我内心明白,母亲总是在她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想把最好的都给她的儿女,那代表着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殷殷希望呀!

一个特别的端午节(记忆中的端午节)(3)

再后来,随着我和两个哥哥的长大,家里光景慢慢好过了些,加之大街上兴起了机器做的各式各样的香包,母亲便不再缝制香包了,但端午节自制花花绳、做甜米饭、悬挂艾草的习惯则一直延袭了下来。

对于我从街上买回的香包,母亲说样子比她缝制的好看多了,但香气却远远不及。我也觉得,手工缝制的香包,虽然样子简陋了些,但它却象有灵魂一样,一直镶嵌在了我的大脑里,无论何时何地,总是难以忘却。

二十年前,父亲走了。前年,94岁的母亲也走了。每到端午节,我就更加思念老人家,更加思念那已经远去了的一切……

前几天,我和几个闺蜜已经上山,采了好多的艾草,回来后给亲朋好友都分了些。今天中午,我上街买了花花绳、香包。明天早上,我也依旧会象母亲一样,给家人蒸甜米饭。

一个特别的端午节(记忆中的端午节)(4)

我想,父母亲一定希望我高高兴兴、精精神神地过好端午节,过好每一天属于自己的日子。我想对父母亲说:“我很好,你们别挂念!你们在那边,也要好好的哦!”

端午节,馨香缕缕,思念长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