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自省的经典句子(读懂了苏格拉底就读懂了拥有幸福人生的书)(1)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思想家、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生平,依据古代的记载,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但是他的家庭非常贫寒。苏格拉底出身于雅典的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衰败时期,一生目睹了希腊社会由盛转衰的过程。

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伟人苏格拉底的一生经历了雅典民主制度由盛到衰的过程。面对处于灾难和衰落的祖国,苏格拉底不仅用自己的身体、更是用自己的头脑——用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教育实践,企图挽回这一切。他没有留下任何的著作,但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行为和思想学说被记述于后来的学者——主要是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同时代的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剧作中。

一、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

我们每个人都禀赋德性,不过如果没有对德性没有知识,我们就还不是有德性的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认识自己的德性?

苏格拉底自省的经典句子(读懂了苏格拉底就读懂了拥有幸福人生的书)(2)

苏格拉底的回答就是“助产术”。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但是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他所实施的对象是男人而不是女人,是灵魂而不是肉体,所以他扮演的是知识的助产士的角色。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经常以向别人请教的方法,来传播自己的思想。他声称“我自知无知”,把问题提出来请教,用剥茧抽丝的方法,当别人做出回答的时候,他又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使对方逐渐了解自己的无知,而发现自己的错误,最后,终于引出对方把苏格拉底自己所主张的观点说出来。使对方对所讨论之问题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渐深入,最后得到正确认识,生下自己孕育的真理胎儿。

他以逻辑辩论的方式启发思想、揭露矛盾,以辩证思维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在苏格拉底的讽刺的消极形式中存在着揭露矛盾的辩证思维的积极成果。这种方法,一般被总结为四个环节:反讥、归纳、诱导和定义。

二、心灵的转向

苏格拉底可以说是古代希腊哲学的一个分水岭。在他之前,以希腊为起始的欧洲文化的特点比较多集中地表现在从原始神话宗教式的世界观发展为宇宙论的自然哲学的世界观,即前苏格拉底式的世界观。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

而苏格拉底要求“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苏格拉底之所以极力主张以探究人事为主要任务,目的就在于通过这些探讨让人们明白,人生到底应该追求什么以及如何获取真正的幸福。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他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知识问题。这些问题和人息息相关。他引用德菲尔阿波罗神庙所镌刻的那句神喻来呼吁世人:“认识自己”,旨在希望人们能通过对心灵的思考关怀而追求德行。在他看来,哲学是通往智慧和幸福的最佳途径。

因此,在苏格拉底看来,幸福不在于欲望的满足,而在于清心寡欲、一无所求。没有欲望的生活才像神仙一样幸福。但是,一般人都免不了到物质利益的诱惑,以至于千方百计地设法追求,人们要想认识到这一点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践行,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实属不易的。欲望导致了人们的堕落,一切的事端由此而生。唯当人们懂得了克制,才可望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共同拥有幸福的生活。苏格拉底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他追求幸福,而且得到了幸福。这种幸福不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苏格拉底是一位追求幸福的人,幸福是苏格拉底一生思考的主题,经过对幸福的探求,他总结出了几条人生的幸福信条:幸福来自关注人类自身的事情、幸福来自感知、幸福来自身心的锻炼、幸福来自成就自我、幸福来自自由、幸福来自健康的心态、幸福来自自足、幸福来自分享。

苏格拉底自省的经典句子(读懂了苏格拉底就读懂了拥有幸福人生的书)(3)

三、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关于理性的人的品质和道德伦理的论述。他认为,从道德伦理本身来说,“无人故意为恶”,人们之所以恶是因为不具备“善”的知识,而具有了道德知识的人必定会选择“善”的行为,人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所以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美德即知识”揭示了教育和道德的关系,即教育的目的就是去挖掘、发展人的美德和善性,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但是他放弃了对道德的范围进行界定,他认为真正的道德是因地制宜的,有纷繁复杂的环境。不能脱离现实空谈道德,道德并不是固守的假大空的理论,而是我们在学习和思考后,对心灵的不断改善才会对道德有理性的把握,而不是机械地背诵和遵守刻板的道德规范。

他强调,知识并非人类的全部知识,而是指一种理性的普遍的知识,即伦理道德方面的知识。无知的人就是不道德的、可耻的。对于我们来说,应承认自己的无知,从而去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去获取知识,通过教育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但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也存在着片面和肤浅的地方,他盲目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而忽视了道德习惯的培养,道德行为是知识和实践培养的结果。

苏格拉底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尽管现存关于他的为人和学说的记载真伪难辨。但是,他作为一名圣哲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更是超乎我们想象地深刻,千百年来,他一直都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是剧本、雕塑、绘画、文学作品的素材。苏格拉底虽然离我们远去了,可以他的哲学思想却是不朽的,不仅影响着近现代哲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对我们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诠释着什么是幸福;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我们应当怎么度过自己的一生;怎样才能做一个知识和美德并存的智者。

我们读懂了苏格拉底就读懂了拥有幸福人生的书。我们知道苏格拉底的丑和他的哲学一样的出名,但他仍然每天都去广场上去演讲。苏格拉底告诉我们人活着的主要特征是感受,感受来自于现实,人应该过在当下,解决好自己的事物。如果你因为自己长相而感到烦恼的时候,那你才是真的蠢!

人们都更应该注重气质涵养和内心道德修养,而不是在意外表长相那些肤浅的外在。你以为走到大街上别人关注你笑话你,那么你错了,他们关注的只有自己。如果你是丑小鸭那么你需要做一件事就是相信丑小鸭也是美的,而不是变成白天鹅。没有现实就没有幸福可言,找到活着的意义,才能打开幸福的大门。

苏格拉底不修边幅到一年四季都只穿着一件长袍,经常不穿鞋,吃的东西也不是很好。但他的内心世界是狂野的,是充实富足而又火热的。苏格拉底说:“如果你想要让土地带来丰盛的果实,你就是必须得耕耘这块土地。如果你们想要使身体健康,那你就必须使身体成为灵魂的仆人,用劳动出汗来锻炼它。造物主赋予我们劳动的双手就是为了让人们去缔造幸福而不是不劳而获,坐享别人的成果。”因而那些平日享用着大鱼大肉,衣着华丽的人们往往更是对肉体宠爱有加,他们不懂得怎么去经营上天赐予我们的身体,最后的下场往往都是百病缠身,终日郁郁寡欢。

单就哲学而言,苏格拉底以一种对哲学的崭新理解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是公认的“古希腊三杰”之一。他和柏拉图,拉里士多德一起造就了希腊哲学的光荣和辉煌。而且,从三人之间薪火相传的师承链条来看,苏格拉底正是其中最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苏格拉底的出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相继成为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实在天方夜谭。三人的成就缔造了希腊文化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在我国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相继出现,也构成了我国古代哲学的黄金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