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对流行音乐的传播,从1983年开始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居功至伟。从第一届开始,一直到现在,对于能够登上春节联欢晚会,是一个歌手莫大的荣耀,和成名的机会!记忆中,从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董文华的《十五的月亮》,蒋大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到港台歌星费翔的《故乡的云》,《冬天里的一把火》,谭咏麟的《水中花》,姜育恒的《再回首》都是通过春晚红遍大江南北的。

盘点90年代春晚歌曲(流淌的歌声盘点1980)(1)

说说第一届春晚的一些故事

1982年11月的一个下午,时任央视文艺部歌舞组导演的黄一鹤正在办公。时任央视台长的王枫打来电话,让黄一鹤马上去台长办公室。

看到黄一鹤进来,王枫开了口:“老黄,这一次的迎春晚会交给你搞怎么样?你要尽力把它办好。”导演的任务落在了黄一鹤的身上。

如今已年逾六旬的杨勇(时任中央警卫一师文化科长)仍然清楚地记得,“春晚”碰头会是在11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六下午在黄一鹤办公室召开的。

“老黄首先传达了台领导的意思,大概就是今年继续办迎春晚会,要有新意,能够吸引观众。”杨勇回忆道,几个人出了不少点子,其中就提到了要请观众参与晚会活动,进行电话点播和有奖猜谜。但如果要点播,就必须让晚会现场直播。

20时,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正式拉开帷幕,姜昆,刘晓庆等四位主持人同台亮相。

盘点90年代春晚歌曲(流淌的歌声盘点1980)(2)

姜昆,刘晓庆

盘点90年代春晚歌曲(流淌的歌声盘点1980)(3)

刘晓庆也唱了

晚会第一个节目就是李谷一的独唱《拜年歌》。整场晚会中,李谷一一共演唱了7首歌曲,这个纪录直到今天仍没有被打破。然而,李谷一差点就和这个纪录失之交臂。

杨勇记得,当时李谷一所在的中央乐团原本不愿意让她上“春晚”,因为1983年大年初一,团里安排了一场在深圳剧院的大型表演,李谷一作为招牌演员必须出场,并且是面向港澳地区售票,门票早已售空。那时深圳没有高速公路,没有机场,去深圳必须过两条河和边防安检,参加了“春晚”演出一天之内再赶到深圳演出几乎不可能。

但是,李谷一是当时全国最火的歌星,为了保证收视率,策划组怎么也得想办法让她出现在“春晚”现场。

策划组与中央乐团的领导开了两天的电话会议,始终没有谈妥。最后还是通过公安部协调出一个方案,初一一大早央视用专车送李谷一到首都机场,赶上午8时多的飞机飞往广州白云机场,广东公安厅派专车接到人后,一路免检过边防到深圳的表演场地,确保当天晚上的表演。

晚会最大的一个高潮,是李谷一演唱的歌曲《乡恋》。

盘点90年代春晚歌曲(流淌的歌声盘点1980)(4)

李谷一

《乡恋》诞生于1979年,由著名作曲家张丕基作曲、李谷一演唱,随着电视片《三峡传说》的播出而红极一时。可是,由于当时文艺界仍然受“文革”时期歌曲“高、快、响、硬”的影响,《乡恋》一经播出就受到点名批评,被列为禁歌,尽管受到全国许多观众的喜欢,但在正式场合谁也不敢碰。

晚会刚开始不久,负责电话记录的一位小女孩就端着一个盘子走进了导演间,盘子里堆满了点播条,都是观众通过热线电话打进来的。

黄一鹤随手打开一看,几乎全部都是点播李谷一的《乡恋》。

一开场就碰到了这个雷区让黄一鹤措手不及。他知道,如果《乡恋》在电视节目特别是在“春晚”上播出,那就意味着开禁。这可不是件小事!

怎么办?黄一鹤看到了坐在观众席旁的吴冷西。

这个决定只能让领导斟酌了。黄一鹤朝小女孩使了个眼色,意思是“找那位老同志去”。小女孩走到吴冷西面前,把盛满点播条的盘子递给吴冷西。

第一次,吴冷西看了之后马上摇了摇头,将盘子放到了面前的桌上。可没过多久,小女孩又端来一满盘子,黄一鹤一看,还是点《乡恋》的。黄一鹤又指了指,小姑娘再次把盘子送到了吴冷西桌上。吴冷西看了看,稍稍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摇摇头。

就这样,一连递了四五盘后,黄一鹤看到,吴冷西有点坐不住了,在过道里来回踱步,还掏出手帕擦了擦汗。终于,他走进导演间,沉默良久,猛地一跺脚,对黄一鹤说:“黄一鹤,播!”

黄一鹤马上通知主持人姜昆插报《乡恋》、李谷一准备。《乡恋》终于在“春晚”中亮相了。

聊起这段往事,李谷一在一次访谈节目中感慨万分地回忆,当时她突然听到主持人姜昆拉长了音报:“乡———恋———”惊讶之余,李谷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里只涌现出三个字:“解禁了。”

《乡恋》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这个惊喜也把晚会推向了高潮。

上世纪80年代的“春晚”让一大批新面孔一夜之间成为明星,红透大江南北,也让亿万观众在除夕之夜带着期待和惊喜,牢牢地守候在电视机旁。成为了老百姓每年除夕夜的视听盛宴,更成了华人的年夜饭

盘点90年代春晚歌曲(流淌的歌声盘点1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