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真正的放手(林徽因三观不合的人)(1)

文/高晓岚

图/来源网络,与文无关,侵删

-

民国那个动乱的年代,出现了很多才子佳人,也留下了很多感人的爱情故事。

林徽因作为民国才女之一,却给世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胡适说:“林徽因就是中国一代才女。”

即使和她有些不合的冰心也对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她很美丽,很有才气。”

不得不说,林徽因真的了不起。

但除了才女的称号,她超正的婚姻观着实让人佩服。

林徽因真正的放手(林徽因三观不合的人)(2)

三观不合的人,果断放手

16岁的林徽因在伦敦遇上了24岁的徐志摩,那时的她学识卓越,而那时的他也风华正茂,当才子遇上佳人,一段美好的爱情就要开始了。

林徽因真正的放手(林徽因三观不合的人)(3)

徐志摩擅长用美丽的文字歌颂自由,歌颂爱情。

就像《再别康桥》中优美的句子,谁看了都会为之惊叹。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草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才女被俊才吸引,本就是情理之中,只是,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出现了。

直到这时,林徽因才知道徐志摩已经结婚,而徐志摩为了和林徽因在一起,不仅要与妻子离婚,还让她打掉刚刚怀上的孩子。

当一个男人背后,站着一个被深深伤害的妻子,同为女人,林徽因做不到视若无睹。

即使处于懵懵懂懂的年纪,她仍然保持着理智,不愿让这种虚无缥缈的感情为难自己。

于是,她坚决地拒绝了徐志摩:

“我降下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浪涛的拍打。”

这诗句背后的含义耐人寻味。

林徽因真正的放手(林徽因三观不合的人)(4)

降下帆,选择留在港湾,因为自己还是尚未成熟的少女,所以不敢轻易驶入未知的大海,冒着卷入漩涡的危险,引起人们的误解与指责。

林徽因看清了徐志摩,徐志摩却不懂林徽因。

他不懂她的童年噩梦,更不懂她对婚姻的看法。

正值青春岁月,林徽因也会对爱情产生过憧憬和向往。

可是,当一个博学多才的男人为了追求自己坚决离婚,闹得满城风雨,与心动相比,更多的是悚然。

林徽因清醒地选择了离开,直至多年以后,她对孩子说起往事:

“徐志摩当时的爱不是真正的爱我,而是用他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那不是真正的我。”

年少时,总以为林徽因太自私,辜负了深爱着她的徐志摩。

如今再看林徽因当时的选择和婚姻观,却不由得心生佩服。

《三十而已》中,王曼妮得知梁正贤在香港有一个交往七年的女友时,她崩溃了。

好友顾佳对她说:“你要明白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爱你。”

于是,当梁正贤提出,希望王曼妮和香港女友“一南一北”与他轮流交往的提议时,曾经深爱他的王曼妮嗤之以鼻,直接离开。

林徽因真正的放手(林徽因三观不合的人)(5)

当女人清楚自己的定位以及对婚姻的态度,对于不适合的人,绝不纠缠。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对爱情不必勉强,对婚姻则要负责。”

我们的一生中会碰到很多人,遇到三观不合的人要敢于放手。

这既是对爱情的尊重,更是对婚姻的负责。

林徽因真正的放手(林徽因三观不合的人)(6)

三观相合的人,共度一生

在父母的安排下,林徽因最终嫁给了梁思成。

传说梁思成曾问过林徽因:“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回答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

林徽因确实做到了,她用自己独有的方式爱着梁思成。

莎士比亚说: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的。”

由此可见,幸福的爱情就是要找一个有共同语言的人。

林徽因真正的放手(林徽因三观不合的人)(7)

林徽因喜欢建筑,而梁思成也愿意为了她,一起投身于建筑事业。

他们的工作既不简单,也不浪漫。

他们需要经历长途颠簸,去野外进行测量、绘制,从1930年到1945年,两个人走过了中国15个省,190个县,考察了2738处古建筑物。

尽管日子很苦,林徽因却始终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她与爱人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

当梁思成因为长期劳累脊椎病复发,只能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针线活,林徽因承担起照顾一家人的责任。为了补贴家用,她要走很远的路去给学生补课。

这个集美貌与才能于一身的女人,每天面对成堆的家务事,却从未后悔,因为她收获了爱情和幸福。

林徽因真正的放手(林徽因三观不合的人)(8)

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家人居无定所,长期困扰的林徽因肺病再次复发,来势汹汹。她只能每天躺在床上,吃不好睡不好,瘦成皮包骨。

那段时间,为了给林徽因治病,梁思成常常去当铺,当掉衣物,甚至还有自己的手表,买回吃的给林徽因补身体。

在医生难寻、药物短缺的情况下,他学会了帮林徽因打针,熟练地用火炉生火,每次用过的器皿都不厌其烦地用蒸锅消毒。

生活的艰难,并没有让两人心生抱怨,当其中一个人走不动时,他们总会温柔地停下来,照顾彼此。

林徽因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着,婚姻里能够三观一致的人,才是可以共度一生的人。

爱情可以浪漫,但婚姻需要现实。

徐志摩对于林徽因而言就像“诗与远方。”

梁思成对于林徽因而言就像“柴米油盐。”

林徽因之所以幸福,是因为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在彼此相伴中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虽然生活也会有磕磕碰碰,但能选择一份长久的感情,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是幸运的一生。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

“不如意的婚姻好比是座地狱,一辈子鸡争鹅斗,相反的,选到一个称心如意的配偶,就能百年谐和,幸福无穷。”

愿每个女人,都能在面对婚姻时,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智,找到一个可以白头偕老、幸福一生的人。

林徽因真正的放手(林徽因三观不合的人)(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