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下至芸芸平庸的老百姓,从腰缠万贯的富翁到囊中空空的穷汉,小人无时不在,无处不存。人人皆知小人之存在,人人又皆知小人之难辨。当面正人君子,背后卑鄙小人;表面光明正大,暗地阴险狡诈,只要你稍一疏忽,就会落入小人的圈套。辨别小人,就要识清小人的面孔,由表及里,对小人进行层层剖析。

与小人相处的三个小故事(人生的必修课程)(1)

大千世界红尘滚滚,可谓千形万状,无奇不有。在中国古代为取悦帝王,杀亲儿,献鲜肉者有之;为打击异己,以莫须有罪名加害他人者有之;为讨主欢心,逼良为娼献美女者有之;为攀登高位,假话连篇,瞒天过海者有之。

在近、现代,作威作福,欺上瞒下,鱼肉百姓者有之;为牟取暴利,制伪作假,欺骗民众者有之;依权仗势,巧取豪夺,为非作歹者有之……小人的世界,真是形形色色,千姿百态。

小人在世,手握两件法宝:一溜一拍。这两件法宝常常是十分灵验,因为不喜欢别人拍他马屁的人真是少之又少,无论是权,还是贵。溜须拍马之人,总是免不了多得些好处。

1.瞄准目标,死心塌地巴结上司

要想登高向上,长藤必须借助外物,所以它每时每刻都在盘算,应该顺着哪株树爬上去,才能获得充足的阳光。通常,它会选择一株大树,因为小树不能保证它安全地长期地获得阳光,而且,一旦达到一定高度,这棵树满足不了它的要求,它就毫不吝惜地弃之而去,从这个枝桠攀附到另一棵树上。

与小人相处的三个小故事(人生的必修课程)(2)

为了得到阳光,它将不断选择,不断遗弃,不断攀登。同长藤一样,小人也必须作出选择:他应该依附谁呢?或者说,谁是最值得依靠的对象呢?确实,要作出正确的选择是很困难的。

政治形势风起云涌,诡谲多变,各种力量此消彼长,明争暗斗,加之人心叵测、世事无常,即使是智力超人,也很难估计到谁荣谁辱,荣至何位,辱至何期。

但是,小人又往往具有对人心高超的揣度功力和对权力天然的敏感,就如同鲨鱼对血腥的灵敏嗅察一样,他们会利用这种优势去选择那些最有权势的人。因为只有权势才能给他们带来人生欲望的满足。只要权势分配发生了变化,小人便会毫不犹豫地弃主而去。

所以说,小人跟定他们的依附对象是相对而言的,如果主人的权势依然可靠,他们自然会“海枯石烂不变心”,一旦发觉主人的地位岌岌可危,大厦将倾矣,他们自然又会高唱“你我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甚至还要暗中放上一支冷箭,借以向新主子邀赏求功。

了解到这些,我们就会发现,小人们找到并跟定某一他自认为十分可靠的依附对象,所依据的是对权势大小和稳固与否的判断。

2.揣摩上司心思,满足上司要求

社会就是有分工、有管理,存在上下级关系,在别人的管理下,你必须低头,服从管制。上司的喜怒心情直接关系着下属的前途命运,小人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并深信什么样的人都有他的弱点,只要对准其要害,积极地拍其马屁,让他高兴,让他头晕,你的要求肯定能得到满足。

(1)做上司肚里的蛔虫

心理学认为,人们意见、观点一致时,彼此就会相互肯定,反之,就会相互否定。所以,那些溜须拍马之徒,在谄媚巴结他的上司之前,总是先细细揣摩他的喜好,然后尽量迎合他,满足他的欲望。

更妙的是,有的拍马谄媚高手,不只是特别注意研究他所谄媚的对象,还能够抢先一步,将上司想说而未说的话先说了,想办而未办的事先办了,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这是拍马者中的高手,是最被上司所赏识的角色。

与小人相处的三个小故事(人生的必修课程)(3)

戴季陶 ,生于四川广汉,中国国民党元老,国民党理论宣传家。

蒋介石的理论家戴季陶就是一个蛔虫式的小人。

戴季陶一生疯疯癫癫,做了许多怪事,但他精通政治权术,善于揣摩上意,很能体会蒋介石的意思,关键时刻总能帮蒋介石一把,因而在民国官场立于不败之地。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在国民党五届中央执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蒋介石决定辞去行政院长之职,各方以为宋子文救蒋有功,行政院长非其莫属。

果然蒋介石推宋子文继任,无人异议,独有戴季陶站起来说:“子文同志侃侃大才,党国倚畀正殷,将来必委重任。但在今日之情况,则天下将以为委员长以国家名器为私人酬庸之具,以为子文同志出处之玷,非所以爱子文之道。”

这一番慷慨陈词,显得堂堂正正,无可辩驳,弄得宋子文哭笑不得,眼看到手的行政院长一职又白白地丢了。

戴季陶的这番话不合宋子文的心意,却很合蒋介石的心意。蒋介石不愿宋子文出山,因为宋子文有才华,在英美方面很有影响,不愿对蒋介石俯首听命,这正是蒋介石不能容许的,因此,蒋介石就借戴季陶的“元老”地位阻止宋子文当行政院长。

不明白内情的人,还以为戴季陶这番话,既得罪了蒋介石,又得罪了宋子文,实际上蒋介石希望戴季陶这样说,无怪乎蒋介石说:“知我者,戴公也。”

由此可见,民国政坛的斗争是错综复杂的。政客们表面上一套,背后又一套,玩得非常娴熟。

戴季陶作为蒋介石的政治工具,是很有用的,正因为这个原因,戴季陶官运亨通。

(2)把上司想办而未办的事先办了

统治者历来都标榜自己是好忠正、恶谄媚、近忠贤、远小人的,是虚心纳谏的,可是有几个人是真正做得到的。历代的统治者,其实也同常人一样,喜欢奉承,喜欢吹捧,听人当面指着鼻子数落自己的不是,与听着用恭敬、柔媚的声音说着“皇上圣明”,那感觉绝对是不一样的。

奸佞之徒掌握了帝王们这一精神上的弱点,便以谄媚之道来对付他,窥伺他的好恶,顺应他的意志,夸张甚至编造他的丰功伟绩,将他吹捧成天才、圣人,最大限度地去满足他好大喜功的虚荣心。

与小人相处的三个小故事(人生的必修课程)(4)

和珅,钮祜禄氏,本名善保,辽宁省清原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

很少有统治者能逃脱这张用谄言媚笔织成的网。因此,在历代的官场上,谄媚之臣总是很得势,像自以为聪明绝顶的乾隆皇帝,最终也没能逃脱和珅精心编织的“谄媚”网。

3.费尽心机的和珅:侍候上司有道

和珅常常侍候在乾隆身边,他对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习惯,甚至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处处注意,留心观察。时间一久,把乾隆的脾气、心理、爱憎等等,了解得十分清楚。

乾隆什么时候想要什么东西,什么时候该办什么事情,他一看乾隆的脸色,就能猜得出个八九。有时不等乾隆开口,他早已把该要的东西准备好了。因此,和珅费尽心机,在各方面都使乾隆非常满意。

乾隆还有一个特点:爱听奉承话,但又不喜欢看到人们是在当面捧他,就是说吹捧奉承需要技巧。他非常喜欢谈文讲史,对文史的整理工作很重视。相传文庙时刊印二十四史,乾隆怕有舛谬,常亲自校核,每次核出一件差错来,就觉得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心中很是痛快。

大臣们为了迎合他的心理,就在抄写给他看的书稿中,故意于明显的地方,抄错几个字,以便“宸翰勘正”,这是变着法儿让乾隆高兴的。这样做,比当面奉承他学识高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当然,书稿中也有乾隆改正不到的,但经他改定的书稿,就没有人敢再动了。所以,今天见到的殿版书常有讹舛,有不少是这样形成的。

和珅最了解乾隆的这个特点,他在任何事情上,都曲意奉迎,选取最恰当的方法,博取乾隆的欢心,因此也最得乾隆的宠信。

和珅除了对乾隆曲意奉迎外,对乾隆身边的人,特别是对乾隆喜欢的人,更是百般讨好。

十公主是乾隆最小的女儿,后来被封为和孝公主。乾隆非常疼爱他这个小女儿。他常说:“我这小女儿长得像我,一定有福气。你可惜不是个男孩,要是男孩的话,我一定立你为太子。”十公主性格刚毅,不像一般的女孩子。她有些力气,据说十多岁就能拉弯十石硬弓。乾隆对这个小女儿提出的任何要求,总是百依百顺。她说的话,乾隆听来句句顺耳。

和珅为了讨好乾隆,就特别想法讨好这位十公主。和珅知道,博得十公主的欢心,也就是博得乾隆的欢心。

与小人相处的三个小故事(人生的必修课程)(5)

固伦和孝公主,清朝公主,满洲正黄旗人。清高宗乾隆帝第十女,生母为惇妃汪氏,养母容妃和卓氏。

有一次,乾隆去圆明园游玩,和坤随驾,十公主也女扮男装一起前往。圆明园建造十分华丽,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圆明园福海之东有同乐园,皇帝每年赐大臣在这里观剧。乾隆年间,每到新年,园中还设有一条买卖街。这条街上,凡古玩古衣,茶馆酒肆,一切应用之物,应有尽有。这些走买坐卖的,都是那些专门为宫中办事的皇商经营。

和珅跟随乾隆和十公主来到买卖街,走到一家店铺门前,见有一件大红呢夹衣挂在那里。十公主看了,微露喜欢之色。十公主脸上这细微的变化,一般人不会去注意,即便注意,也不一定看得出来。可和珅却极善于察颜观色,而且一看就能猜出公主的心理活动。这时他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转眼之间,就以二十八金的高价把那件衣服买了下来,进献给公主。

和珅还用许多小恩小惠,贿赂在乾隆身边服侍的一些太监。太监虽然没有什么地位,但他们天天在宫中进进出出。他们无意间的几句话,有时在皇帝和皇后面前会起很大作用。心眼极多的和珅深谙此道。

和珅揣摩了乾隆的心理,他见乾隆处处以康熙为自己的楷模,就投其所好,常常借着歌颂康熙的威德来赞颂乾隆的恩泽四海和武功盖世。

一次,他见乾隆说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话,就趁机向乾隆描述了江南的山光水色,还讲了康熙下江南的盛况。他在讲述这些的同时,忘不了以适当的方式称颂乾隆的盛德,说:“万岁的文治武功在百姓心中和皇祖的一样。现在是太平盛世,如果万岁也能像皇祖那样南巡,乃是万民的幸福。”

乾隆被和珅说得有些飘飘然了,就决定也要效法圣祖巡游江南。

和珅借机行文到沿途各省、抚台、衙门,让沿途地方官赶修行宫,疏浚水道,整修旱道,做好各种准备,迎接圣驾。

各地方官接到和珅的行文,个个吓得战战兢兢,深怕迎接圣驾不周,惹下滔天大祸。他们都争着向和珅行贿,让和珅从中周旋。他们知道和珅是乾隆的宠臣,只要买通了和珅,这一关就能过得去,因此,不惜用最珍贵的宝物来打通关节。

与小人相处的三个小故事(人生的必修课程)(6)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

和珅借此又公开向他们索取贿赂。乾隆这次南巡,其排场之大,大大超过了当年康熙南巡的规模。和珅借着南巡,把自己的私囊填得更加饱满了。

乾隆四十五年,和珅因查办云南总督李待尧贪私案,再次受到乾隆的恩宠,还在返回北京的路上,就被擢升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和珅回到北京,当面向乾隆汇报了云南盐务、钱财、边事等。他尽拣乾隆爱听的话说。乾隆听了他的汇报,很合心意,夸奖他能干,说他提出的办法可行,“授御前大臣兼都统。赐婚其子丰绅殷德为和孝公主额驸,待年行婚礼。”

从此,和珅和乾隆又加了一层新的关系,即儿女亲家的关系。和珅除了上述官职外,又授领待卫内大臣,充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兼藩院尚书事。至此,和珅在清廷的权势达到了极盛。

为了表示宽容大度,帮助了不应该帮助的人,然后活该吃他们的亏。说是不喜欢奉承,却终于接受和提携了奉承自己的小人。——王蒙

4.揽过于自己,归功于上司

作下级的,最忌讳自伐其功,自矜其能,凡是这种人,十有九个要遭到猜忌而没有好下场。当年刘邦曾经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

刘邦面色不悦,韩信接着说:“说陛下是带领大将,而臣是带领士兵。”刘邦于是大喜。这样的回答,刘邦即便心有不快,当下也不会发作出来,但像韩信这样“多多益善”的回答也就注定了悲惨的命运。

那么怎样做才能既可得到建功立业所带来的好处,受到上司长期的宠爱,又避免因此而产生的危险呢?我们的拍马大师们想出了一个妙招,那就是“有功归上”。

与小人相处的三个小故事(人生的必修课程)(7)

韩信,汉代淮阴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后世称汉初三杰 ,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擅长阿谀的下级尽管卖力气卖命,然后将一切功劳、成绩、好名声都归之于领导,而将过错、骂名留给自己,用一句后来流行的话说,就是“干得好是由于上级领导的英明、伟大,干得不好是由于我们执行上级领导的决策不够得力,水平不高”。试问对于这样的属下,哪一个领导能不喜欢、宠信呢?

唐朝李泌便深谙“有功归上”之道。

李泌在唐代中后期政坛上,是一位颇有点名气的人物。他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皇帝,在朝野中很有影响。

唐德宗时,他担任宰相,西北的少数民族回纥族出于对他的信任,要求与唐朝讲和,结为婚姻,这可给李泌出了个难题:从安定国家的大局考虑,李泌是主张同回纥族恢复友好关系的;可德宗皇帝因早年在回纥人那里受过羞辱,对回纥族怀有深仇大恨,坚决拒绝。

事情僵在那里。正巧在这时,驻守西北边防的将领向朝廷发来告急文书,要求给边防军补充军马,此时的大唐王朝已经空虚得没有这个力量了,唐德宗一筹莫展。

李泌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时机,便对德宗说:“陛下,如果采用我的主张,几年之后,马的价钱会比现在低十倍!”

德宗忙问什么主张,他不直接回答,先卖了个关子,说:“只有陛下出以大公无私之心,为了江山社稷,屈己从人,我才敢说。”

德宗说:“你怎么对我还不放心!有什么主张就快快说吧!”

李泌这才说:“臣请陛下与回纥族讲和。”

与小人相处的三个小故事(人生的必修课程)(8)

李泌(bì)。祖籍辽东郡襄平县,生于京兆府。唐朝中期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

这果然遭到了德宗的拒绝:“你别的什么主张我都能接受,只有回纥族这事,你再也别提,只要我活着,我决不会同他们讲和,我死了之后,子孙后代怎么处理,那就是他们的事了!”

李泌知道,好记仇的德宗皇帝是不会轻易被说服的,如果操之过急,言之过激,不只办不成事情,还会招致皇帝的反感,给自己带来祸殃。他便采取了逐渐渗透的办法,在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经过多达15次的陈述利害的谈话,才算将德宗皇帝说通。

李泌又出面向回纥族的首领做工作,使他们答应了唐朝的五条要求,并对唐朝皇帝称儿称臣。这样一来,唐德宗既摆脱了困境,又挽回了面子,十分高兴,唐朝与回纥族的关系终于得到和解,这完全是由李泌历经艰苦,一手促成的。唐德宗不解地问李泌,“回纥人为什么这样听你的话?”

如果是一个浮薄之人,必然大夸自己如何声威卓著,令异族都畏服,显示出自己比皇帝都高明,这样一来必然会遭到皇帝的猜疑和不满,李泌却是一个极富政治经验的人,他对自己一字不提,只是恭敬地说:“这全都仰仗陛下的威灵,我哪有这么大的力量!”

听了这样的话,德宗能不高兴,能不对李泌更加宠信吗?

李泌在处理这样一种较为棘手的上下级关系时,显示了中国官场中人的智慧:得罪人的事情我揽下,出头露脸买好的事情都归上司,这样他才能立足、受宠。

5.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人人有自己的特点,人人有自己的爱好。小人坚信,只要你由着他的性子顺竿爬,挑他爱说的讲,挑他爱听地说,什么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与小人相处的三个小故事(人生的必修课程)(9)

张仪,魏国安邑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战国时期的张仪,学了一套“纵横术”,带了几位同乡跑到楚国去求富贵。因找不到登龙途径,在楚国潦倒起来,生活异常困难,同去的人捱不下去了,便怨气冲天地嚷着要回家去。

张仪就说:“你们是不是因为穷了,享受不到什么就要回去?那根本不成问题。这样吧,再等几天,不是我夸口,只要见楚王之后,我包管大家吃穿不尽,否则的话,你们可敲碎我张仪的门牙!”

《如何对付小人》,作者:天舒、段威,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01

感谢大家的支持,因为有你们对这篇文章的观感,才有持续不断更新的动力。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