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始发于公众号“中科健齿”
在前几期介绍了“口”、“牙”、“齿”等汉字的演变之后,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同样在口中、与牙齿关系密切的“舌”吧!
“舌”字的步步演变
“舌”字从古至今都十分常用,最早在甲骨文及金文中就有出现,一直以来它代表的意思基本都是“舌头”。
“舌”字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仔细看甲骨文的“舌”,因为舌头在口腔里面,所以造字的时候没有只画舌头,而是加了“口”字作限定范围,上面部分的“Y”像伸出来的舌头,整个字形就像舌头从口中吐出来的样子。
后来在上方伸出的“Y”又多加了几点,这是在表示唾沫。到战国时期则简化了表示唾沫的几点,将两斜画改作一横。隶书则将上方的两斜画也改作一横,自此代表舌头的部分就变成了“干”。到了楷书时期,“干”又被写作“千”,从而固定为今天我们所见所用的“舌”字。
舌头除了能够辨别滋味,还是发音的重要器官。人在说话的时候舌头就会动,因此“舌”字也引申出“言辞”的意思。摇唇鼓舌中的“鼓舌”就是指卖弄口舌、花言巧语的意思。后来“舌”字还引申指像舌头一样的东西,比如伸出来的帽檐是“帽舌”,铃铛中间垂下来可以使铃铛发出声音的部分是“铃舌”。
带有“舌”的字大多也和舌头所能发挥的作用有关,比如:
与舌头辨别滋味的能力有关。“甜”是指像糖或者蜜一般的滋味,也比喻让人舒服的感觉,是苦的反义词。“甜”字的结构,左“舌”右“甘”,恰恰是舌头尝到甘美滋味的样子。难怪《说文解字》提到“舌,知甘者。”
与舌头的动作能力有关。我们的舌头能够十分灵活地运动,也能够发挥很多不同的作用,所以有一些汉字就是以“舌”为偏旁,与舌头动作相关。例如“舔”,是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舏”,是用舌头取物;“舐”,与舔的意思相近,我们常说“舐犊情深”,说的就是老牛用舌头舔舐爱抚小牛,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慈爱。
尝遍“酸甜苦辣咸”的舌头
再看看我们的舌头,舌头是人体最灵活的肌肉,不依附任何骨骼,能够伸长、缩短、卷曲、展平,以不同的形态和姿势“辗转腾挪”。
但这么柔软灵活舌头,实际上并不是一整块肌肉,而是八条肌肉的组合,在这些肌肉的互相协同作用下,舌头的位置可以不断变换,也能够做出各种动作,帮助我们咀嚼、吞咽、发声说话,更重要的是辨别滋味。
舌头的表面有粘膜,粘膜上有许多粗细不等的突起,是舌乳头。有些舌乳头上皮中含有味蕾,这是让我们的舌头能够尝到各种不同滋味的最大“功臣”。
我们尝到的基本味觉大致有5种,分别是:
酸 柠檬汁或食醋尝起来很酸,主要是因为这些酸味物质解离出的氢离子,刺激味觉神经后产生酸味。适当的酸味有提鲜、增香、解腻、开胃的作用。
甜 甜味通常来源于糖及其衍生物,如果糖和乳糖。甜味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味道,大家也常说吃点甜的能让人心情愉快,放松起来。
苦 感觉细胞中共有约35种不同的蛋白质对苦味物质有反应。如果从进化的角度看,许多苦味植物或食物是有毒、不可食用的,苦味提醒着人们不要把他们吃到肚子里。
咸 食物中所含盐分是我们尝到咸味的主要来源。这种咸味的化学基础是盐晶体,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另外钾盐或镁盐等矿物盐也会让人尝到咸味。
鲜 鲜味通常来源于食物中的谷氨酸或天冬氨酸。在亚洲,能够提鲜的味精是很流行的调味品。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是20世纪初日本科学家在海带中找到的。
辣 可是“酸甜苦辣咸”,怎么上面就把“辣”给漏掉了?其实,“辣”或“热辣”,虽然被描述成味道的一种,但其实是传递触觉和温度感觉的神经所发出的疼痛信号。用辣椒调味的食物中的“辣椒素”会引起疼痛和发热的感觉。这才是我们感受到的“热辣”本质。
编辑:张欣
排版:吴泽仪
图源:网络
参考资料
- 李学勤主编.字源(上)[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何三纲主编.口腔解剖生理学(第八版)[M].
- How does our sense of taste work?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279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