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的主题流程(Scrum XP)

pmp知识归纳(PMP第六版新考纲中敏捷知识点)(1)

显示PV 通过PO整理出最高优先级的,分解成任务,release plan ,整理成迭代任务列表。也叫sprint backlog;

迭代周期是1-4周,不要小于一周,有个时间盒规则,不要迭代一下长,一下短。

后面每一次迭代,每日都要开会,就是每日站会。(昨天做了什么,今天要做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但是不讨论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开完站会,再开一个问题解决会。(如果有问题)。

团队成员之间频繁地面对面的交流,迭代完成后,会产生功能增量。

评审会也称演示会,请到PO(一定要参加),团队内部再开一个回顾会(这次迭代哪次是做的好的,在过去迭代中哪些做的不好,在下次迭代中哪些可以做的更好的)

核心要素:

产品愿景(Product Vision):属于项目的高层级目标

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ner):客户利益的代表者,最能理解客户需求的人以及需求价值排序的人。

产品未完项(Product Backlog):产品待办列表

发布计划(Release Plan)又称版本计划

开发团队(Team):所有负责开发产品功能的技术人员,规模不能超过5-9人

敏捷教练(Scrum Master):又称敏捷项目经理,属于仆人式领导,负责激励团队,帮助团队消除障碍。

迭代计划会(Sprint Planning Meeting):当次迭代的会议

迭代计划(Sprint Backlog):具体的任务列表

迭代(Sprint): 又称冲刺,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任务。

每日站会(Daily Standup Meeting):最大程度促进项目团队成员信息流通的交互式沟通

迭代评审会(Review):又称演示会,验收会。

回顾总结会(Retrospective):简称回顾会。在迭代评审会之后,团队内部召开会议,总结本次迭代的经验教训。并制定措施以免问题再次发生。

ps:

功能性需求:PB表的内容,即客户所要求开发的所有产品功能。

非功能性需求:不属于产品功能,但如果不做却会降低产品价值或项目成功的概率。

最小可行产品:也称最小可行版本、最小可售产品。

整合管理

在敏捷中要考虑的因素

团队成员自行决定计划及其组件的整合方式(自组织团队)

对具体产品的规划和交付授权给团队来控制,项目经理的关注点在于营造一个合作型决策氛围。如果团队成员具备广泛的技能基础而不局限于某个狭窄的专业领域、

重点了解:自组织团队、授权于团队,通才(T型人才),专才(I型人才)

范围管理

在适应型或敏捷型生命周期通过多次迭代来开发可交付成果。

采用适应型生命周期,旨在应对大量变更,需要相关方持续参与项目。

采用适应型生命周期的项目,则使用未完成项(包括产品需求和用户故事)反映当前需求。

知识点展开

原型、敏捷的早期计划(产品路线图、版本计划)、价值优先级、时间盒

控制进度

回顾性审查:回顾总结会

优先级排序:每次迭代结束后,产品负责人对任务价值优先级排序

控制进度的工具

迭代燃尽图

迭代燃起图

成本管理

采用轻量级估算方法快速生产对项目人力成本的高层级预测,在出现变更时容易调整预测。

如果易变的项目也遵循严格的预算

质量管理

敏捷方法要求在整个项目期间频繁开展质量与审核步骤,而不是在面临项目结束才执行。

ps

频繁测试和审核、回顾总结会、小增量交付。

资源管理

自组织团队:无需集中管控,

仆人式领导:又称服务型领导

协作型团队:自组织团队的重要特征之一。

沟通管理

敏捷 需更频繁和快速的沟通,首选面对面沟通

ps:

面对面沟通:又称高带宽沟通

信息发射源:在集中办公区域设立一块大白墙或白板,上面用高可视化,图形化的方式展示项目的实施状态和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