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张嘉译又改名了。

在他新剧的一支片花里,张嘉译变成了“张嘉益”,而他官方认证的微博工作室也变成了“张嘉益工作室”。

新人改名不奇怪,但中年戏骨改名的确不多见。 同时相比较他人改名时的遮遮掩掩,张嘉译甚至已经更改了百度词条。

张嘉译在演40集的时候幕后花絮(张嘉译演的中年人)(1)

01

1997年,冯巩主演的电影《埋伏》里,张嘉译还被叫做张小童。

他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有四个哥哥一个妹妹。小时候一放学,他就跟朋友在大院里下棋、做弹弓、玩烟盒;夏天晚上,就夹着凉席跑到职工食堂的房顶上睡觉。他那时候没有一点文艺细胞,觉得搞文艺是女孩的事,“根本没想过就我这能耐还能当演员”。

那时候叫做张小童的他,一心想当个奥运冠军。

上中学时,学校成立了拳击队,张小童想去学,但却因为老师要户口本而放弃。

因为他妈妈压根不同意他练“那么凶残”的项目。

无奈之下,他退而求其次,进了“不需要户口本报名”的摔跤队。

张嘉译在演40集的时候幕后花絮(张嘉译演的中年人)(2)

右一是张嘉译

上了高中之后,张小童依旧沉迷于“奥运冠军的梦想”无法自拔,学习成绩也差强人意。

1987年,毫无意外地,他在高考时落榜了。在不知道去哪上学时,报纸角落里一则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广告吸引了张小童,里面的面试要求是只需要朗诵一首诗,表演一段小品就可以参加。

听起来简单,但面试的时候张小童心里就犯了嘀咕,由于没学过表演,就始和前后排队的同学讨教。

恰好,张小童后面排队的小伙子,曾经学过武术,也不会表演。

张嘉译在演40集的时候幕后花絮(张嘉译演的中年人)(3)

两人一商量,就表演了一段“师兄弟打架”的小品,被老师以“表演逼真”为由,双双录取了。

“当时就觉得这个小孩儿比较端正,长得比较好看,而且挺有个性,挺朴直,挺耿的。”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马精武回忆。当时,张嘉译是被作为喜剧演员招进去的。

刚进电影学院时,张嘉译出了名地害羞,害羞到第一学期排小品,没和女同学合作过,“不好意思,脸红”。为了扳他,老师设计了一个桥段,让他把一名女同学抱到舞台中间的床上,像演激情戏一样,老师不喊停不能停。“结果抱上来,站在舞台上,往那儿一放,我就停了。”

一直到大三学期末,张小童才出演了电影《魔表》中的一个小角色,算是打开了演艺之路。

第二年,他又出演了管虎的《头发乱了》,搭档耿乐、孔琳等,但依旧籍籍无名。

这两部电影中的演员署名,依旧是:张小童。

直至大学毕业,分配了工作之后,张小童才在姐姐的建议下,改名叫:张嘉译。

02

毕业时,张嘉译很想留在北京。亲戚替他向北京的剧团写了封推荐信,父亲特意带他一起去。“进去以后,那个人对我父亲的态度一下让我就受不了了,很傲慢,很不耐烦。我父亲跟他赔着笑脸。我当时话都没说完,拉着我父亲就出来了。”

他最终没在北京工作,回到西安电影制片厂。那个年代没有青春偶像剧,老师跟他说,“你这个年龄段,暂时还没适合的角色,你一定要忍,耐住。”他开始在各种影视剧中演大大小小的角色,20多岁就开始演“孩子他爸”。

张嘉译在演40集的时候幕后花絮(张嘉译演的中年人)(4)

他那时候胖,长相也算不上多帅,他的老师劝诫他:“你的形象很受局限,可能毕业以后不会演主角,可能更多只是演配角,但是你要坚持。”

恰恰是老师这句话,让张嘉译很踏实,从没有想红的欲望,只是想有个工作,有口饭吃。

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张嘉译一直跑了9年龙套。

这9年间,他一直活跃在屏幕上,是很多电影中的小配角,成为这圈中最可有可无的那类人。

演技是有的,但称不上戏精。

外形是普通的,不帅也不丑。

张嘉译在演40集的时候幕后花絮(张嘉译演的中年人)(5)

因为要强,张嘉译演武打戏不用替身,直接往水泥地上摔。“自己给自己发过一个狠,我说我不要多,让我到45岁,现在这样能保持到45岁。我一定要演出来。”

结果这句话还没实现,他就落下了毛病,强直性脊柱炎。他每天拍戏要比别人早起,拿热水冲开整个后背,否则就疼得不行。

2000年,他才回到北京。“一是因为有戏拍,二是我觉得再不来北京就没闯劲儿了,专业也要荒废了。”

导演刘惠宁记得,刚回北京时,张嘉译“落魄”得很,“没什么钱”,“脏乱差”,“衣服一打卷就来了”。最开始那段时间,他什么都干过,改剧本,跑剧务,当副导演,不喜欢的剧也接,“因为要生存”。

张嘉译在演40集的时候幕后花絮(张嘉译演的中年人)(6)

张嘉译走红,是2009年《蜗居》中的贪官宋思明。据说,当时导演找他,是因为他长了“一张公务员的脸”。没成想,这个念着“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什么大问题”的反面角色大受欢迎。因为女粉丝居多,他被称为“师奶杀手”。

张嘉译在演40集的时候幕后花絮(张嘉译演的中年人)(7)

这时距离他出道足足相隔14年。

若从考上电影学院那天算起,就是18年。

他用半生才等来宋思明。

03

因剧爆红的演员一茬茬一片片,能持续下去需要能力,更需要态度。

张嘉译的优势在于,凭借《蜗居》走红的时候,他已年届不惑。

懂得了取舍,更懂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面对很多机会,他争取抓住全部。

只要喜欢,主角、配角、客串都没所谓。

换句话说,他不清高,也不那么挑剔。

于是40岁的张嘉译,开启了他的“恋爱之路”。

张嘉译在演40集的时候幕后花絮(张嘉译演的中年人)(8)

在《急诊科医生》中,他被小14岁的王珞丹“倒追”;《一仆二主》中与小16岁的江疏影略显“暧昧”;在《我的!体育老师》中,更与比自己小18岁的王晓晨“结婚”。

而结婚次数最多的,还是当属闫妮。二人也是被不少人锁定的“中年CP”。有次,闫妮拍戏说着台词,忽然闻到袜子有味道,忍不住出戏了。

这时,看着走神的对手,张嘉译还能把戏接住,足见两人的默契之好。

张嘉译在演40集的时候幕后花絮(张嘉译演的中年人)(9)

张嘉译在演40集的时候幕后花絮(张嘉译演的中年人)(10)

拍《我待生活如初恋》的时候,有一幕场景中,闫妮坐在三轮车上,张嘉译在前面卖力蹬车。等到蹬累了停下来,张嘉译回头一笑,闫妮拍着他的背也相视笑着。

张嘉译在演40集的时候幕后花絮(张嘉译演的中年人)(11)

如果不说是在演戏,你根本不会注意到这对夫妇,他们平凡得就像是你家菜市场中的那对小贩。

张嘉译自己包揽了社会上所有的中年男人形象,加上他本人就是面若甩饼,天庭饱满,下颌圆润,正气中带点朴实,朴实里掺点倒霉催,一看就跟生活抱在一起翻滚过。

艰难岁月里的经历和磨练,让张嘉译自带一种颓废气息,演起被生活裹挟,被命运打压又自我开解的中年男人来,得心应手,人戏合一。

虽然是炒CP来维持流量是常规操作,但他似乎有意规避时下所有的“炒作”、“爆红”的套路,只愿意以“演员张嘉译”的身份,被大众熟知。

国外走红毯的那些明星们,每次都带十几个随行工作人员,而张嘉译每次走红毯都揣包烟,夹着一个皮包,只身一人参加完,当天就坐飞机返程。

其实中国从来不缺少好演员,但不是每个好演员都能长期活跃。

有些人太挑剔、没运气、受年龄所困又不想凑合……

张嘉译在演40集的时候幕后花絮(张嘉译演的中年人)(12)

有些人干脆选择更赚钱的综艺……

张嘉译在演40集的时候幕后花絮(张嘉译演的中年人)(13)

只有吃过苦受过罪的张嘉译,依旧孜孜不倦的构筑着电视剧中的“中年男人宇宙”。

哪怕五部戏的片酬不及小鲜肉一部,他还是会拍五部。

他担心以后身体更加不好,再也拍不了。趁现在还可以,能多拍一部是一部。

对于年纪,张嘉译有自己的看法。他最喜欢的演员是马龙·白兰度和罗伯特·德尼罗,因为“太经典了”,从青年演到老年。他最大的理想是,“60岁的时候,能做一个表演艺术家”。

“很多人说谁谁是收视保证,过了这个巅峰时期,可能会沉寂很久。但是我还会再起来。我要是70岁还能演老头儿的话,我太牛了,成表演艺术家了。

“我耗都跟你耗成表演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