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云星座(陈锦云讲起承转合005烛之武退秦师)(1)

烛之武石雕像

烛之武退秦师

〔春秋〕左丘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起题。开端。秦晋围郑。)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起)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承)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转)许之。(合)(承题。发展。推荐烛之武,说服烛之武。)

夜缒而出,(起)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小起)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小承)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小转)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小合)(承)秦伯说,与郑人盟。(转)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合)(转题。高潮。烛之武说服秦伯。)

子犯请击之,(起)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承)亦去之。(转、合)(合题。结局。秦晋撤离郑国,郑国危机解除。)

(节选自春秋鲁国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年》)(《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陈锦云星座(陈锦云讲起承转合005烛之武退秦师)(2)

秦穆公想象画

陈锦云老师简评:

《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全文形象鲜明,层次清晰,语言优美,说理透彻,脍炙人口。

(清朝)吴楚材、吴调侯评论说:郑近于晋,而远于秦,秦得郑而晋收之,势必至者。越国鄙远,亡郑陪邻,阙秦利晋,俱为至理。古今破同事之国,多用此说。篇中前段写亡郑乃以陪晋,后段写亡郑即以亡秦,中间引晋背秦一证,思之毛骨俱竦。宜乎秦伯之不但去郑,而且戍郑也。(《古文观止》卷一)

(清朝)过珙评论说:得势全在“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二语,先令人气平了一半。以后纡徐曲折,言言刺入秦伯心窝里去。词令之妙,一至于此。其悦而且戍也,固宜。(《详订古文评注全集》卷一)

以上二家,均从思想内容方面高度评价此文之妙。下面笔者试从写作技巧方面略析此文之妙。此文的写作技巧很多,例如“伏笔照应,组织严密”、“波澜起伏,生动活泼”、“详略得当,说理透彻”等等,前人已经说得很多了。兹拟从“行文结构”(谋篇布局”)方面分析一番。其实古人写文章是不分段落的,读者阅读时必须自己断句,自己判断“句逗”。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够看出来,此文明显分成四个部分,严格对照着起题、承题、转题、合题部分,真是丝丝入扣、榫卯契合,令人叹为观止,堪称百代记叙文之鼻祖!

再把某些局部放大,仍然得到上述结论。例如第二自然段,即承题部分,依然遵照“起、承、转、合”结构展开。第三自然段,则更加明显。此段虽总而言之曰“烛之武说服秦伯”,但其实这顶帽子太小了,盖不住全段文字。因为,“与郑人盟”,恐怕已经超出烛之武的预期了;“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则完全是意外的惊喜,根本不可能是烛之武原定计划中的一分部。

最不能忽视的是,在第三段中,烛之武一长串演说辞中,仍然严格按照“起承转合”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孰前孰后,均系精心安排,绝不容随意调换位置,否则游说效果将大打折扣。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笔者特意用“小起”“小承”“小转”“小合”标明。这种类似“俄罗斯套娃”木制品玩具的结构模式,古今罕见,尤显珍贵。“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要看的“门道”,就是这些结构技巧。

至于最后一段,即全文合题部分,依然清晰可见“起、承、转、合”的结构模式,只不过转题、合题二合一罢了。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可以充分证明,“起、承、转、合”结构模式,是记叙文写作(其实也包括议论文写作!)的客观规律的体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后来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东晋干宝《李寄斩蛇》,唐朝独孤及《吴季子札论》,北宋欧阳修《纵囚论》,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第九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明朝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清朝徐大椿《用药如用兵论》这些名篇,无一例外,都使用了这种写作模式,而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初学写作的朋友们,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把这篇记叙文的经典范文熟读、背诵、模仿,尽量做到一提起记叙文,就条件反射般地想起它,从而在新作品的创作中,自觉地运用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2年5月5日于德化。

陈锦云星座(陈锦云讲起承转合005烛之武退秦师)(3)

晋文公想象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