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创建巡礼

人水和谐促发展 文明清泉润湘南

——湖南省欧阳海灌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局文明创建综述

长沙水生态文明建设(人水和谐促发展)(1)

群山沸腾庆盛事 清泉奔涌润湘南

青山巍巍,渠水潺潺,欧阳海灌区的汩汩清泉行走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滋润着湘南大地。作为“衡邵干旱走廊”一条重要抗旱“生命线”,湖南省欧阳海灌区历经近50年的风雨砥砺,几代人的开拓进取,走出了一条文明、和谐、持续发展之路,支持着湘南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了灌区的黎民百姓。1970年建局以来,欧阳海灌区管理局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灌区、全国水利管理先进单位、全国职工技协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省防汛先进单位等近40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2017年被授予“全国水利文明单位”称号。

以德为先 润物无声“正思想”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文明创建应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和道德建设放在首位。”党委书记、局长贺振华一再强调。

近年来,欧阳海灌区不断创新思想教育方法,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文明职工评选、道德讲堂……一堂堂“道德课”以各种形式呈现,润物无声地规范着欧阳海人的一言一行。

导向上坚持以“德”为先。注重将“四德”教育与各类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大力宣传十九大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文明理念等,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弘扬长征精神,推进‘两学一做’”、“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等特色主题活动,注重用道德的力量感化人、鼓励人,努力创造和谐环境。

长沙水生态文明建设(人水和谐促发展)(2)

生动深刻的廉政教育课

方式上坚持以“典”带面。为发挥先进示范带头作用,欧阳海灌区通过宣传专栏、专题宣传黑板报、印发“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大力宣扬本局“全国职业道德模范”柏青华、“全省水利十大工匠”蒋卫德、“全国水利劳模”谭宏东、“省百岗明星”廖冬花及“我身边的共产党员”的先进感人事迹,并组团参加省水利厅组织的“社会公德模范”段意花李国庆、“全省水利系统防汛抗灾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一系列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挖掘提炼先进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将学习身边人物与“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主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对引领行业新风尚、践行行业精神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广大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长沙水生态文明建设(人水和谐促发展)(3)

“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辩论赛

长沙水生态文明建设(人水和谐促发展)(4)

爱心播种太阳 阅读点亮童年

内容上坚持以“民”为本。针对妇女、青年、儿童等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积极开展了关爱女性的女性心理讲座、展现青年风采的“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辩论赛及“企业是我家,全靠你我他”演讲比赛、满足下一代需求的亲子阅读活动及弟子规精典诵读、以工会为主体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以及“我们的节日”舞龙闹新春、灯谜游艺会等贴近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要的系列活动。特别是立足社区民众需求,组建了“雷锋服务队”为社区民众特别是空巢老人提供便民服务,创办了“欣海园爱心书屋”公益项目为社区少年儿童提供免费阅读服务,还积极参与省直工委组织的“绿色·文明”志愿活动、省水利厅 “关爱山川河流,节水护水在行动”金牌志愿服务项目组织的各类活动,并结合工作实际在欧阳海水库开展了水质监测、“植树护绿”及清理河道垃圾等志愿活动、在灌区沿线村庄开展“渠道安全管理和沿线水质保护”及“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绿色发展主题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近800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志愿服务这一载体,引导了广大干部职工将道德的力量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服务基层 春风化雨“促和谐”

长沙水生态文明建设(人水和谐促发展)(5)

青春水利人

“通过文明创建,让我们的环境变好了,形象变美了,动力变足了。”坚守在灌区一线的老职工感慨道。

欧阳海灌区点多线长面广,两百多名职工长年坚守在偏远的欧阳海水库及灌区5所23站基层一线。如何让这个年近“半百”的老灌区焕发出新活力?欧阳海人给出的答案是以文明创建加速发展之轮,以改革发展夯实文明之基。

“发展提质”给职工信心。近年来,欧阳海灌区紧扣“福民强局”目标,坚持改革创新,以职工增收、单位增效为核心,积极挖潜增效,投入1.3亿元成功对发电机组进行增容改造,装机容量增加了0.66万千瓦,年发电量增加4905万度,正常年份可年增电费收入1500万元;同时利用自身的人才与技术优势,主动走出去承接小水电代维代管业务;利用资源优势商谈合作开发建设“欧阳海百里山水画廊度假区”,积极打造国家水利风景区……辛勤的付出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欧阳海灌区经济效益实现了新突破,连续三年总收入过亿元。大河涨水小河满。单位的跨越发展,让职工的平均年收入翻了一番又一番,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文明创建所带来的实惠,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空前高涨。

“环境美化”让职工舒心。多年前,陈旧的发电厂房,简陋的办公场所,泥泞的巡渠小道……这一切羁绊着欧阳海人文明的步伐。建设“园林式生产区”和“花园式生活小区”成了欧阳海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欧阳海人加大资金投入,打响了局容局貌“美容整形战役”。现在的欧阳海灌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新颖的防汛调度中心参天耸立,整齐实用的办公及职工宿舍用房在灌区基层所站拔地而起,功能齐备的职工公寓在大坝生产区熠熠生辉,大坝、发电厂房、欣海园职工居住小区在“穿衣戴帽”后焕然一新。看,门球场上,老人们自由自在地挥动球棒;篮球场上,后生们欢快熟练地演绎着精彩;广场上,女士们舞动着美满生活……欣海园被评为衡阳市“文明小区”,欧阳海灌区成为耒阳市“文明示范单位”。欧阳海人尽情得享受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文明成果,文明的能量从他们内心深处释放。

“管理民主”让职工放心。将民主管理纳入单位管理体系,重点抓职代会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运作,建立了重大问题提交职代会审议制度,充分维护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注重把办事公开向基层延伸,坚持把全局干部职工的奖惩情况、先进评选、职称评定、岗位考评等与职工利益紧密相关的事项向职工公开,让职工明明白白。同时突出中心工作和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充分发挥职工对单位技改、“三重一大”、文明创建等重大问题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欧局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全局上下共识共为,以主人翁姿态争做文明的传播者、践行者和维护者。

情系三农 和风细雨“润民生”

长沙水生态文明建设(人水和谐促发展)(6)

巍巍大坝锁蛟龙

“欧阳海灌区,以英雄欧阳海命名。50年后的今天,这里的人们正将英雄欧阳海的牺牲精神传承光大。”湖南日报记者在报道中如此写到。

欧阳海灌区肩负着为湘江错峰防洪保安澜及衡阳市64个乡镇72万亩农田抗旱保灌溉的双重重任。每当库区遭遇特大洪水,欧阳海人科学调度,确保了防汛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每当遭遇大旱,欧阳海人总是主动牺牲发电利益,停机蓄水保灌溉,每天发供电损失就达20多万元。尤其是特大干旱的2013年损失达1500万元。发电服从防汛抗旱,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这是欧阳海人多年坚守的责任,也是欧阳海人对“文明”内涵的独特解读。

金杯银杯不如人民的口碑。近年来,欧阳海灌区管理局践行抗洪保平安、抗旱保丰收、抗灾保发展的为民服务的初心,以文明创建为推手,积极推进“生态、安全、节水、智慧、人文”现代化灌区建设。至2017年,灌区依托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累计完成投资3.521亿元,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 9.5万亩,经济作物增加了16.21万亩,年增粮食生产能力1200万公斤,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80万元。灌区各县市特色农业形成了规模,衡南县成为全国100个种粮大县之一。同时,还开展了改造跨渠便民桥、修建便民公路、“抗洪救灾募捐 助力灾后重建”、“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攻坚战”等系列民生活动,积极开展桂阳县欧阳海村等三个结对村的扶贫帮困联建工作,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

一件件实事关系着民生,一个个项目记录着发展,一张张笑脸见证着改变……工程自1970年开始发挥效益以来,电站累计发电80亿kwh,水库累计调度1000m3/秒以上的大洪水160余场,灌区累计供水222亿m3,为湘南地区的农业生产、防汛保安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得到了省市县各级政府和受益群众的高度赞扬!

一份荣誉,折射出文明单位的深厚文化底蕴;一番成就,凝聚着欧阳海灌区所承载的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一种精神,彰显了水利人奋发进取的昂扬斗志。新时代新征程,欧阳海人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水利改革事业大发展、大迈进的历史机遇,将精神文明薪火相传,一路且歌且行,谱写水利文明新篇章!

来源: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