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录取通知书,是学子眼里最美的“情书”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当年十岁读大学的神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当年十岁读大学的神童(她戴着耳蜗考上名牌大学)

当年十岁读大学的神童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录取通知书,是学子眼里最美的“情书”。

在湖南岳阳,有一位听障少女,用十余年的奋斗与爱心,终于“听见”了这个世界赠与她最美的“告白”。

7月16日,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635班学生杨雨盟,收获了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正式宣告,自己即将步入大学殿堂,攻读特殊教育专业,将爱的教育继续传递!

她的命运,始于“不幸”。

出生于2004年,半岁时的一次高烧,导致她各方面发育落后,2岁半时才开始迈步走路,迟迟“不肯”开口说话。她被确诊,必须植入人工耳蜗,否则将终身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

在好心人帮助下,她收获了一生的“伙伴”——耳蜗。

3岁半在北京接受了长达半年的康复训练,其中艰辛不言而喻。

自强不息与传递爱心的种子,自此埋在了当年的幼童心里。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

求学路上,纵然充满艰辛,始终保持倔强。

虽然戴着耳蜗,但她依旧很难在嘈杂环境里听清这个世界的各种声音,因此她的座位,永远是第一排。

可她的学习,永远比其他同学吃力。老师的授课内容,她时常只能听懂五成左右,因此必须要花费比别的同学数倍的精力,才能完成当天的学习……

起初,很多同学不理解她为何在学习上如此“较劲”,直到他们发现了她“耳朵上的秘密”……

生物,是她最喜欢的科目,

早已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解,这更激励小雨盟去探寻更多关于生命的奥秘。

“生命中可能会刮风下雨,但我们可以在心中拥有自己的一缕阳光”——

杨雨盟从不觉得自己是不幸的。

她和所有少女一样,爱装点生活,有兴趣爱好,还有对美的向往。

她坚强地学会了弹钢琴,用心感受音乐美妙,聆听亲手奏下的每篇乐章;

她沉醉于剪纸的乐趣,安然享受宁静的力量,拥抱“远离喧嚣”的美好。

她喜欢做家务,分担父母的辛劳,体会“人间烟火”的美妙。

她曾先后荣获市级、省级乃至全国少儿才艺表演等十多项荣誉大奖,2018年6月获得“第十三届宋庆龄奖学金”。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自4岁起,和热衷于做公益事业的母亲一起“奔忙”,成长路上始终沐浴在温暖中。

“以爱之名,以己之力,回报社会”,成了杨雨盟坚持多年的事。

她注册了一个名为“梦飞翔成长俱乐部”公众号,

广泛发动身边同学共同践行公益活动。为社区、学校,尤其是更多残障儿童及家庭带去关爱,送去温暖。

比如这个夏天,她就成了个“小家教”,专门辅导周边社区有需要的孩子完成暑假功课。

她时常说,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

年幼时节,她的梦想是做一名“三语主持人”,用普通话、手语、英语,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听见世界、读懂世界”;

已是成年,填报高考志愿时,她毫不犹豫选择华中师范大学,攻读“特殊教育”专业,希望能用教育的力量,点亮更多孩子的梦想!

奋斗不息,必有回响,听障少女历经淬炼自强不息!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他日定将收获世间更多美好!

[责编:周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