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在毕业典礼上毕业生和教职员工入场时经常演奏的是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的《威风堂堂进行曲》(Pomp & environment March No. 1),这首曲子在美国被称为“毕业歌”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哈佛大学背景音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哈佛大学背景音乐(美国高校毕业典礼上常演奏的那首埃尔加的威风堂堂进行曲)

哈佛大学背景音乐

美国高校在毕业典礼上毕业生和教职员工入场时经常演奏的是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的《威风堂堂进行曲》(Pomp & environment March No. 1),这首曲子在美国被称为“毕业歌”。这是怎么回事呢?

爱德华·埃尔加与美国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尽管他从未在那里生活过,但他的音乐却受到了极大的赞赏,如今,在毕业典礼上演奏埃尔加的《威风堂堂进行曲》中的三重奏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但这首歌的意义远不止它在毕业典礼上的背景作用。为了了解这个传统是如何开始的,我们必须穿越大西洋(穿越时间),回到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末期的英国。

在逍遥音乐节上《威风堂堂进行曲》引起了王储爱德华(当时即将成为爱德华七世)的注意,这首曲子成为了音乐节历史上唯一一首双重返场的曲子。爱德华要求为他即将到来的加冕礼把中间的部分做成一首歌,于是埃尔加让诗人阿瑟·本森为这首著名的曲子配上歌词,于是“希望与荣耀之地”就诞生了。但是如果你让一个美国人给你唱“毕业歌”,他们就会表现得完全莫名其妙,因为在美国从未使用过这首歌的歌词。在美国演奏这一曲目的传统始于埃尔加被耶鲁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时,当时只演奏了管弦乐版本。

1905年耶鲁大学毕业典礼充满了音乐,包括门德尔松的《吕布拉斯》序曲和埃尔加的《生命之光》中《要寻求那造昴星的》,但正是这次让《威风堂堂进行曲》的三重奏成为了伟大的曲目,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其它几所大学紧随其后,从1907年的普林斯顿大学,1908年的芝加哥大学到1913年的哥伦比亚大学。

埃尔加是在旋律方面有着灵感的作家,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曲调这么适合毕业生,因为听起来能够有着胜利和怀旧的感觉,使它适合一个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生活的一个新阶段开始的仪式。

回到英国后,阿瑟·本森歌词中的爱国主义让这首歌成为了第二首国歌。如今,这首歌承载着如此丰富的爱国主义文化记忆,以至于打动了很多铁石心肠的人。这些歌词是使这首歌在英国如此具有标志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在100多年后,歌词仍然是那么贴切。

这个作品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最初是为了庆祝战争的荣耀和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力量。然而,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从这首歌中汲取力量。但无论是对国家还是毕业典礼,毫无疑问,埃尔加创作了一幅感人的杰作。那么,是什么让它如此动人呢?

首先,这种音乐在整个进行曲的背景下是最有力的。坐下来,聆听整首曲子:三重奏是平静的绿洲,在铜管和定音鼓包覆的旋律中,是进行曲的主旋律,开始时安静而脆弱,就像一首圣歌,既让人安心,又让人怀旧。然后是节奏。慢节奏的音乐能唤起人们对音乐大小和力度的回忆。埃尔加对慢节奏的运用赋予了音乐帝王般的意境,增强了爱国自豪感。不管有没有歌词,这些旋律都让这首曲子天生就很好听。更重要的是,整个旋律呈楔形,逐渐升高,声音越来越大,最后以胜利的高潮结束,给人一种愉悦乐观的感觉。

1901年首演前,埃尔加写道,他有一首曲子能“把他们都打动”,但令人遗憾的是,他对这首曲子的喜爱并没有持续多久。他对这部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和无情的沙文主义感到厌倦,并开始憎恨这部作品如何盖过了他其它作品的风头。然而,《威风堂堂进行曲》使埃尔加的余生有了稳定的收入,而且唤起了大西洋两岸几代听众的自豪感和怀旧之情,这首曲子也同样适合于爱国主义和庆祝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