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成语典故】上勤下顺

成语“上勤下顺”,是指领导勤奋工作,属下顺从领导指挥。

典故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郓州豀堂诗序》:“(马总)于是为堂于其居之西北隅,号曰“谿堂”,以飨士大夫、通上下之志。既飨,其从事陈曾谓其众言:“……惟所令之,不亦顺乎?上勤下顺,遂济登兹,不亦休乎?……”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马总出任第一任天平军节度,兼郓州刺史,上任后政绩斐然。

在任职的第四年,也就是唐长庆三年(823年),在郓州治所(今东平湖底)的西北方向,修建了“谿堂”,用来招待官吏、士大夫等,协调政务。

一天宴饮后,一个叫陈曾的官员说:“马刺史治理郓州以来,勤劳无人可比,百姓都受到教化,政令畅通,百姓顺服。现在上勤下顺,我们登临谿堂,真是值得纪念的快乐事情。修建谿堂,意义和作用重大,但是没有诗歌作纪,将来难以考究马刺史的功德,也不利于当地德政文化的传承。”

在他的提议下,于是,韩愈被请到郓州(今东平),写下了《郓州豀堂诗》,该诗前面的“序”是一篇介绍写作背景的散文,文辞优美,情切意绵,并诞生了“剥肤椎髓”“截然中居”“上勤下顺”等成语。(撰稿:陈淑锋)

成语的出处以及典故(东平成语典故之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