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匆匆,世间变化太过迅速,被时间这条鞭子催着赶着,匆匆忙忙,曾经风靡一时的很多事物都已经消失了!可能很多人都没在意,时代在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原来的生活方式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1、报刊亭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1)

曾经繁华的街道上,人流涌动的地方会看到一些人在大街上手拿文摘、报纸,穿行在人流中。不得不想起曾经的报刊亭,当时有很多让我们记忆深刻的杂志:《读者》、《故事会》、《知音》等等,每个月都会定期发行,很多人都会期盼着发售的日子。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2)

后来网络手机的出现,让我们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原先的纸质读书,转变成了手机阅读的习惯,电子书成为了当下的时尚。随之而来的报刊亭也逐渐地退出了我们的视野,曾经风靡的《读者》、《知音》这些杂志不知道是否还存在。

2、电话亭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3)

以前的岁月,手机是比较奢侈的,而且话费也是双向收费,费用也不便宜,所以对于很多在外的打工人联系家里的亲人就会用到街边的插卡电话亭。九十年代到两千年代初,城市里或者工业区的电话亭晚上那可是排成长龙的。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4)

以前磁卡电话流行的时候,邮电局还发行了很多种成套成套的磁卡,我还收藏了很多张,现在磁卡电话完全看不到了,手机普及了!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5)

随着最近的一二十年手机价格越来越普及,网络覆盖,联络家人也更便捷了,想和谁聊天一个语音电话或者视频电话,话费都省了。科技的进步给我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边的插卡电话亭也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

3、火车票代售点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6)

在火车站排队买票的年代是很多人都难以忘记,特别是感动春节回家过年,排队的长龙现在还历历在目,排队排一夜也不见得能买上回家的车票。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所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就兴起了火车票代售点,花手续费就可以免去排队的困扰。

然而火车票代售点的渐渐的时候,也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的,之后在繁华街面上和人多的写字楼下已经看不到火车票代售点的影子。

4、手写信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7)

说到信件就让我想起了《一封家书》,歌手李春波演唱。当时的歌词现在还清晰的记得: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

身体好吗 我现在广州挺好的 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

虽然我很少写信 其实我很想家 爸爸每天都上班吗

................

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 好了先写到这吧 此致敬礼。”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8)

朗朗上口的歌词,是很多游子们对家人的牵挂,在七八九十年代,通讯不发达,和家里人沟通的方式以书信为主,当时也特别流行写信交笔友,但是我上学的时候,就交了一个部队的笔友,当年很多同学都是写信给部队或者其它地方的学生。通过书信诉说自己的故事,每个月都互来互往书信2~3次这个样子。每次把信件寄出去了,都非常盼望对方的回信。

后来有了秋秋这个软件,大家就用秋秋沟通交流,更加及时便捷了,互动起来更容易了,而手写信也被大家遗忘了.......

5、钢笔和墨水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9)

上面提到了书信,那么当然少不了用钢笔来书写,所以在当时来说钢笔和墨水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平常写作业,考试都会用到钢笔和墨水的。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10)

说到钢笔在七八十年代,谁的上衣兜里放上一支钢笔那可是文化和身份的象征。钢笔越多,知识文化水平就越高。所以就有了这样的笑话:

20世纪50年代侯宝林说相声,说那时社会流行的模样是中山装左上口袋插支钢笔,笔帽舌头别在外面,以显示自己是识字的文化人;插一支的,是中学生;插两支的,是大学生。“那么插三支的呢?”捧哏郭启儒问。侯宝林说:“那是修钢笔的。”

现在钢笔和墨水已经很少见了,已经被中性笔替代了,很多办公场所用的都是中性笔,钢笔和墨水是越来越少了。

6、竹床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11)

小时候睡过竹床是真凉快,如果有点小风,还得盖个毛巾被,不过容易夹肉。在那个年代,夏天非常的热,所以我们都会把竹床搬到院子里来,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就听爷爷奶奶在那讲故事给这些小孩子听,这些记忆都不曾忘记!我们经常一家人到了晚上就会在竹床上纳凉,街坊邻居在一起说说笑笑的真的很开心。

后来有了空调,渐渐地大家都在空调房里一呆,竹床就慢慢消失了!

7、双卡收录机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12)

从单放机到可以自行翻录磁带的双卡的收录机。还记得当年广告红遍大江南北的“燕舞”牌的双卡收录机吗?“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的广告深深吸引。很多人被这句广告词所吸引,当时就非常流行年轻人烫头,穿着喇叭裤、带着蛤蟆镜,手拎收录机出现在大街上。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13)

当年的双卡收录机、磁带都已经销声匿迹了;曾经的动听的歌曲,却承载着我们的青春和回忆啊。

8、煤油灯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14)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15)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16)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17)

当年没有电的年代,煤油灯就成为了当时唯一照明的物件,看到煤油灯就想起了小时候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母亲做鞋缝衣服的情景。后来电普及了,有了电灯,煤油灯也就消失了。煤油灯、马灯、嘎斯灯、汽灯都已经被时代淘汰

9、BB机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18)

传呼机,二十年前好多人都有的,有数字的,汉字的,一响起来,到处找电话,还有公共电话,也消失了,还有传真机,当年传递文件,作用大大的,现在一部智能手机,都解决了,不由感叹,科技发展太快了

10、挂历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19)

当年的明星挂历是家家必备的物件,很多家里的墙上都会挂这一幅挂历,各种美女的,特别的招人喜欢。当年的流行的物件,现在已经消失不见了。

11、万能充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20)

以前的手机的电池都是可以更换的,甚至买手机都会送块电池,换下来的电池就会用到万能充来充电,把电池的正负极和万能充的正负极对好,插上电源,亮灯一闪一闪的说明充电正常了,现在的手机和电池都一体的了,所以万能充也被淘汰了。

12、VCD,DVD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21)

2000到2010年期间的VCD、DVD的价格都不便宜,是很多新人结婚都会买一台VCD或者DVD。当年结婚的标配,现在的年轻人都不见得认识。VCD,DVD的出现看追剧、电影,可是方便多了,后来网络的普及,手机追剧成为了时尚,可以随时随地观看。VCD,DVD也就逐渐退出来历史的舞台。

13、照相机胶卷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22)

在90年代前,相机在很多家庭来说都很少见的,照相要到照相馆。后来经济越来越好,相机也进入到寻常百姓家。那个年代拍照的相机要用到胶卷,所以想要拍照或者旅游拍照的话要备一些与相机匹配的胶卷。当时的胶卷有黑白和彩色之分。黑白胶片的,冲洗出的照片是黑白的。彩色胶片的,冲洗的照片都是彩照。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23)

那个时候,胶卷在往相机里安装的时候,搞不好会曝光导致胶片不能使用就废了。消失的胶卷!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影,替代了胶卷相机! 彩卷冲扩自然被淘汰,这一切都是从2005年前后开始的历史潮流。君不见,柯达破产,富士乐凯不再见!消失的传统照相机!时代的车轮碾过,胶卷巨头“柯达”都消失无踪了。

14、宝塔糖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24)

40年前人人肚里有蛔虫,宝塔糖劳苦功高,以前小时候吃了第二天拉出蛔虫一大捆一大捆像面条一样那么长,有的太长了拉不出来就直接用筷子夹拉出来。还记得小时候吃的宝塔糖吗?后来为何突然消失?

15、消失童年的游戏和玩具

1、橡皮筋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25)

2、跳房子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26)

3、抓石子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27)

4、弹弓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28)

5、滚铁环

一张图看懂80后回忆(过去的三四十年里)(29)

小时候盼着暑假回农村姥姥家,姥爷早早把竹床搬到门口场院里,用凉水冲洗得凉凉快快的,等吃完饭姥姥姥爷就围着我,姥姥给我扇扇子,姥爷给我讲村里的奇闻怪事,我躺着吃自家种的番茄,时不时爬起来逮飞到跟前的萤火虫,用小瓶子装一瓶,下半夜回房间睡的时候打开瓶子飞蚊帐里,亮晶晶的好开心

智能手机出现后很多东西就消失了。再过十年二十年不知道会是什么东西淘汰智能手机?时代变迁真的是让人意想不到,以前穿补丁衣裤是贫穷,现在好好的衣服,裤子搞破,直接撕裂成口子叫做时尚!以前穷人没有粮食吃去吃野菜,现在土豪有钱了,放着山珍海味不吃去吃野菜,野味,叫做绿色和健康!

你身边都有什么东西在慢慢消失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