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魁摄
对入沈人员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李浩摄
◀医护人员在高速路口检查行程码。 李浩摄
编者按
近期,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处于多点散发状态,沈阳市为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启动重点方向“交通防疫点”15个。市卫健委派出医护人员配合交通和公安部门,负责查询入沈车辆中人员的行程码及健康码,对人员进行测温,温度异常的要复核,并指导就医。每个“交通防疫点”设有一个核酸检测点,对第一时间需要核酸检测的人员进行采样。
一场寒潮,气温骤降,人们纷纷穿起厚厚的棉服防寒保暖。然而,在沈城的“交通防疫点”上,来自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们仍然在低温中坚守岗位,丝毫不敢放松……
11月11日,本报记者兵分四路,前往青年大街沈阳站收费口、苏家屯区浪子街、沈阳绕城高速宁官站、下河湾高速路出口等4个“交通防疫点”实地探访,记录来自一线的暖心、感人瞬间——
不畏严寒,不惧困难
用责任和坚守把好沈城入口
11月11日下午,车流井然有序从青年大街沈阳站收费口进入沈阳。“大白”们忙碌的身影格外醒目,他们24小时驻守在沈城“南大门”。“这里是入沈的重要关卡,我们全天候对需查验的入沈车辆、人员开展精准查验工作,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我们不畏严寒,不惧困难,不漏一车一人,用责任和坚守把好沈城入口。”来自浑南区中心医院的妇产科护士长李秀洋说。
不退缩
“我们的背后是沈城市民的平安”
“您好,您来自重点管控地区,目前没有核酸检测报告,请您到旁边的核酸检测点进行采样。”11月11日13时,身着防护服的李秀洋将一辆从大连来沈的车辆,引导至核酸检测点,并向车主交代相关事宜。
此时,李秀洋的手早已冻僵、脸也被冻得通红。尽管防护服里面套着棉衣棉裤,可还是感到阵阵寒意,她的双脚来回跺着地。“在外面站上一会儿就冻透了,尤其是晚上更冷,百余次的查验是个不小的考验,但我是医务工作者,无论在何等艰苦的环境下都不能退缩,因为在我们的背后是沈城市民的平安。”11月4日晚,李秀洋所在的浑南区中心医院接到紧急任务——驻守沈阳站青年大街收费口。
“医院每天派驻20余名医护人员,三班制值守,一旦车流量大,人员全部就位,提高查验效率的同时,也尽量缩短每组人员在外值守时间。”李秀洋说。
小动作
“焐热它才能精准查验”
“这个点位的车流量很大,必须瞪大眼睛,不漏过一车一人!”李秀洋和同事们穿梭在车流中,牢牢守住“南大门”进入沈阳的第一道防线。
记者观察到,李秀洋有一个“小动作”,时不时把测温枪揣在怀里焐一会儿,再拿出来。“测温枪非常容易上冻,体温测得就不准了。有时体温都焐不热测温枪,就拿暖宝宝焐一会儿,时刻保证设备正常,才能确保‘精准查验’。”
15时,该院门诊部护士长尹明正在穿防护服准备上岗。“我是下一个班的,前几天那场暴雪,我正赶上值班,鞋都湿透了,一天得换两三双鞋。我一看雪地棉不行,一会儿就湿透,今天换了双皮面的棉鞋,应该不容易湿。”尹明边换衣服边跟记者聊了起来,“下暴雪的那天早上,我6点半就到岗了,一直待到晚上7点。”尹明说,天气对室外工作是个挑战,脱下防护服才发现耳朵冻肿了,手也冻得缓半天才能动弹。
心里暖
“车窗里伸出‘大拇哥’点赞”
“我已经好几天没回家了,想女儿了!”李秀洋说,因为连续几天下雪和值夜班,她好几天没回家了,上初一的女儿给她发微信,说得最多的就是:“妈妈,注意安全,注意保暖,我很好!”说到这儿,李秀洋哽咽了,防护面屏上满是雾气。“我也常跟女儿说,这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本职工作,面对这场战‘疫’,我们就得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冲在最前面执着坚守。”李秀洋说,去年武汉出现疫情的时候,她和同事们在另外一个点位坚守,“所以说,我们都是‘老兵’了!”
李秀洋指着正在上岗的男同事说,由于防护服的尺寸所限,不少体型稍胖的同事要想穿上防护服,就不能穿太多衣服。为了应对低温,身上都贴满了暖宝宝,但还是冻得受不了,“困难我们都能抗,我们就是来打硬仗的。每当冻得挺不住,看到往来的车窗里伸出的‘大拇哥’给我们点赞,心里顿时就暖了,感觉啥困难都能克服了。”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樊华
肩负重要使命 用认真负责守护城市
“今天早8时,我和4名组员来到下河湾高速公路出口,我们的主要工作是为进入沈阳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扫码测温;对部分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对重点管控地区来沈人员进行隔离防控……”11月11日,和平区南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任李凯格外繁忙,就连接受采访的时间也是忙里偷闲,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使命:保护沈城市民安全。
为重点管控地区来沈者联系转运
11日上午,沈城再次降雪,这给户外工作的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考验。有些刚下高速的司机嫌冷,不愿意打开车窗,李凯他们就把行程码举得高高的,以方便司机扫码。“我们不仅要找角度看行程码,还要认真地检查每个人的行程轨迹,不漏过任何一个危险因素。”李凯说。
扫码测温的过程中,先后有两名司机的行程码显示,他们曾到过哈尔滨和大连的重点管控地区。详细询问他们在重点管控地区停留的时间,包括工作经历、生活经历等信息后,医护人员认定他们需要隔离,并尽快转运到隔离宾馆。由于这两人都是货运司机,交通部门现场协调,将其驾驶的货车送到停车场。“货车和货物进沈阳之前,必须先到指定地点进行消杀。”李凯介绍。
风雪里“大白”温暖守护
从早8时开始工作,一上午的时间,医护人员为60多人做了核酸检测,大家都非常配合。
记者注意到,高速路口临时搭建的核酸检测点,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差别不大。正在忙着做核酸采样的赵娜,是和平区卫生健康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派来支援的护士。她告诉记者,在防护服里面,穿了两条棉裤,一件羽绒服。从早上8点上岗以来,就没有停下来的她,浑身都是凉的。为了少上厕所,午餐的一碗热汤,是她工作时间里最大量的一次补水。
在沈阳的许多入口,无数个提供测温、扫码服务的医护人员,组成了一支“超能战队”,他们无惧风雪,坚定地守护着沈阳的城市大门,守护着满城的万家灯火。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封葑
一刻不放松 把隐患隔离在沈城之外
11月11日12时,记者来到沈阳绕城高速宁官站,此时天空还飘着雪花,高速收费口前的两名“大白”站在寒风中,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是昨天接到的通知,早上5点多就到达了这里,主要对省外重点地区和大连进沈的车辆进行排查。”驻守在这里的沈阳市铁西区翟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张倩告诉记者,“从早上7点到现在,已经排查了21辆车、40多人。”
据了解,宁官站的驻守医务人员来自铁西区翟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们每天两个班次,白班从上午7点到下午6点,夜班从下午6点到次日上午7点,每个班次2名医务人员进行值守,24小时对进沈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排查。
张倩说:“外省或大连的车辆下了高速公路,我们会对其测量体温,让其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如果是绿码且没有重点管控地区的行程,才能正常通行。如果健康码是黄码或者红码,就要把他们带到旁边的临时隔离观察点,并第一时间联系转运组进行转运。针对中高风险地区返沈人员,要求其出示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证明。我们深知这个关口的重要性,也深知自己工作责任重大,所以一刻也不敢放松警惕,全力排查隐患,保护好沈城百姓。”张倩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宋宇
暴雪、冷风做伴
她们在岗位上坚守一夜
11月11日清晨5时许,沈阳市和平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师葛雪看了一眼睡梦中的孩子,悄悄关上房门,奔赴值守的“交通防疫点”——苏家屯浪子街。这里是从大连等方向经由国道入沈的重要道路之一。从11月9日开始,葛雪和同事们就已经成为浪子街点位的医务值守人员,和他们做伴的有暴雪、冷风,以及检查和核酸检测工作。
下午2时:“还行,午餐没凉透”
记者到达浪子街点位时,正赶上葛雪和同事轮流就餐,此时已经接近下午2时。葛雪和同事脱下防护服,摘掉口罩、面罩、帽子和手套,用几张塑料凳子一拼就变成“餐桌”,蹲在地上开始吃午餐。
“粥还热吗?”记者问。
“还行,午餐没凉透。”葛雪笑着说。几天来,不能按点儿吃午餐已经成了常态。
浪子街点位每天有8名医务人员,分成两班进行值守,其中3名为医护人员,一名救护车司机,准备随时转运过往车辆中有症状的患者到附近医院就诊。“医护人员中至少有2名采样人员,这样可以保证就餐时替换,不耽误入沈车辆进程。”葛雪说。
“这两天我都是清晨五点多,从长白的家里出发,到单位后集体奔赴点位。路上不好走,要多提前点。”葛雪说。她是一位军嫂,由于丈夫的工作性质,平时都是葛雪照顾5岁的孩子和公婆。这次,葛雪坚守点位,早出晚归成为常态,孩子也只能托付给公婆。
雪夜值守:忙了一夜成了“雪人”
“今天一上午,我们采集了47份核酸样本,检查了60多辆入沈车辆。苏家屯区疾控中心每4小时会来我们点位取样。”葛雪说。
11月9日,葛雪的第一个值守班次就是夜班。当天,沈城暴雪,葛雪花了近四个小时才从家中赶到点位。
雪夜,葛雪和同事们不仅要进行检查和核酸采样,还需要清理点位附近的积雪,甚至有些陷入雪中不能动弹的车辆,他们也要帮忙推出来。一夜下来,大雪落在他们的防护服上,他们更像是憨态可掬的雪人。
“虽然很冷,但在我们心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守好沈城的大门,保护好身后的沈城市民,这才对得起我们这一身洁白的防护服。”葛雪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尚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