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坛,边塞诗是不能绕过的话题,其中诗人高适作为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更是有说不完的故事。他的诗波澜壮阔,慷慨激昂,跌宕起伏,雄厚有力,语言苍劲质朴,具有振奋人心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唐王朝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十首诗作,感受其诗文的气势与气魄,同时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相信你会喜欢。
高适的爷爷是李唐名将高侃,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受到长辈的影响,让其形成济世安民的远大志向。在天宝年间,高适中得进士,不过他并没有选择通过科举入仕,而是选择投靠当时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谋求官职,负责后者守卫潼关。后来,唐玄宗外逃,他护送其入蜀。随后李璘叛乱,他跟随讨伐,又跟随讨伐军灭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可见,高适是战争的见证者,他身处第一线,所以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边塞诗与其一生的亲身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早期处在谋求入仕的漂泊生活之中,他四处奔走,以图糊口,到处交游,因此高适创作出不少交游唱酬诗。在这类诗作中,交游对象普遍是官场上的人,后期更是上升到太守、士大夫阶级,他的关系网不断扩大,希望能得到交游对象的举荐。在其交游酬唱诗中,对好官赞美,表现出羡慕之情,同时暗含自己的远大志向。另外,他还通过诗歌对现实黑暗社会的批判,发表愤懑之情,并与友人互相安慰,具有时代下的现实感。
谋求入仕,对于唐朝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来说,是另一种谋求入仕的方式,高适也选择了这一道路。据记载,高适曾先后三次出塞,谋求入幕,诗歌也开始从交游酬唱诗转向边塞诗。纵观高适的诗歌创作一生,诗歌的特点随着他的经历与地位变化,在思想和情感方面产生比较大的差异。
早期,高适为了谋求仕途,在家庭没有经济支持的情况下,不得不远走他乡,他耕地干活,养活自己,此时的诗文中具备强烈的民生意识。再有,此时高适的态度是积极的,他渴望建功立业,深入底层,希望用自己的才华改善劳动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他用诗文献计献策,不仅体现出文学才华,还彰显其政治才能。
另外,在谋求入仕的道路上,高适要对达官显贵低头,作为一位名门之后,不得不依靠他人的势力去满足自己的政治理想,此时高适的内心是压抑的,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在早期阶段谋求入仕阶段的诗文中,得以体现诗人情感压抑的一面。
在高适晚期的作品中,由于自己已经身居高位,仕途得意,政务繁忙,诗人的身份对其已经不再重要,为此相比早期的作品,晚期的诗缺少了激昂的一面,少了一份热情,多了一份笃定,体现出他经历漂泊一生后,追求内心上的平和和生活上的平稳,也是诗人一生心境上的收尾。
最后聊聊高适的边塞诗,上面介绍了,他曾三次出塞,前两次失败,他目睹了边境状况,诗歌中充满复杂的思想,但总体上表现的是对国家安慰的关注,对百姓的安慰,反应战士的生活与内心所想,表达对他们的同情之心。第三次出塞成功后,他在诗文中歌颂哥舒翰,情感上已经不再沉重,此时边塞诗艺术价值与早期是无法比拟的。
不可否认的是,高适是一位边塞诗名家,不过他的诗文在随着自己入仕的进程,体现出不一样的情感与思想。早期出塞的诗更具艺术魅力,晚期的边塞诗情绪较轻,气势较弱。而其诗文创作一生也是其一生经历的写照,尤其早期交游酬唱诗更是其作为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诗人,是我国古代比较鲜明的例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高适的十首诗作,体会其激昂澎湃的气魄与气势,体会诗人的思想内涵,有助于你对他有更深的了解,相信你会有所感悟。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唐代]高适
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送裴别将之安西
[唐代]高适
绝域眇难跻,悠然信马蹄。
风尘经跋涉,摇落怨暌携。
地出流沙外,天长甲子西。
少年无不可,行矣莫凄凄。
别董大
[唐代]高适
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下曲·君不见芳树枝
[唐代]高适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
别冯判官
[唐代]高适
碣石辽西地,渔阳蓟北天。
关山唯一道,雨雪尽三边。
才子方为客,将军正渴贤。
遥知幕府下,书记日翩翩。
题李别驾壁
[唐代]高适
去乡不远逢知己,握手相欢得如此。
礼乐遥传鲁伯禽,宾客争过魏公子。
酒筵暮散明月上,枥马长鸣春风起。
一生称意能几人,今日从君问终始。
蓟中作
[唐代]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部落曲
[唐代]高适
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
老将垂金甲,阏支着锦裘。
雕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
日暮天山下,鸣笳汉使愁。
同群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
[唐代]高适
良牧征高赏,褰帷问考盘。
岁时当正月,甲子入初寒。
已听甘棠颂,欣陪旨酒欢。
仍怜门下客,不作布衣看。
金城北楼
[唐代]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