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刀谈京剧名家之十尚小云

在当年,选四大名旦的时候,座次是梅、程、荀、尚,除了梅坐首席无人异议,其他三人,则各有所第。但在今天来说,全座次似乎已定,梅、程、荀、尚,很难再有异议,身后薪传,已显明的呈现出了。

何以在今天以“薪传”一辞说,尚小云应该居四?说来很简单,尚派传人,可真是没有前三人多。若是从“艺事”一辞说,四大名旦都有一段艰辛的历程,说到这一问题,可得从立传上说起了。

尚小云的原籍是河北(清直隶)南宫,说是祖父尚志铨作过清朝的县令,父亲尚元照,在北京城的什么府衙当差,似乎不是什么官职。不幸早卒,遗下五子一女,一个妇人带了六个孩子,又无遗产,生活自是艰苦。所以尚长春说:“据说祖母那时只好拣废纸,换肥子儿(皂角)为生。”除了这,没有别的生活来源。后来,老大独自跑出去混生活,从此一去无踪。”

他们的老家虽是河北南宫,尚长春说他爸爸也只回去过一次。可以想知老家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尚小云排行老二,名德泉,大哥名德海,没有消息了。三弟名德福,四弟名德来,五弟名德禄,小时候,四弟与妹都生病死去,只余下二、三、五这哥儿三个。家中的生活,困苦到饥一顿饱一顿的。邻居有一位靠弹唱混生活的人,常与尚家这几个孩子接触,建议不如送去学戏,总有个饱肚子的地方。说不定还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开始时,德泉与德福送给京剧艺人李春福,作手把徒弟。不久,李莲英之侄李际良创办“三乐社”科班,遂转到“三乐社”去。这弟兄二人便在光绪三十四年三月(一九零八)立契进入科班。(后来老五德禄(富霞)也进了这个科班)。

入科后,启艺名三锡,该科班的学生,悉以“三”字排行。初习武生,在基本功上,比其他行当,更得加倍苦练。第二年才九岁就在舞台上演出了。扮演的是《郑州庙》剧中的黄天霸,初次登台,就获得好评。不幸的是,三锡的娘病了,再登台时剧艺居然退了。这种事的后果,便是挨板子,“戏是打出来的”,这是当时的教育方式。幸好有位姓陈的老师,看中了尚三锡的貌相秀丽,建议改学旦脚行当。旦行的老师有唐竹亭、孙怡云、戴韵芳、张芷荃,由于他的扮相,酷似陈怡云,遂改为“小云”,字“绮霞”,艺名“尚小云”,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那时的科班,为了适应社会现实,还是梆子京腔“两下锅”的。所以尚小云既会演唱梆子戏,也会演唱京腔。再者,昆曲虽已式微,但京腔大戏却还保有昆曲的曲牌,以及原套的昆曲武戏。所以当时的科班,也得教习昆曲。当时尚小云在科班,学习的是三个剧种:梆子、京腔、昆曲。《三乐社》办了三年,合伙人薛固久(梆子老生十二红)孙佩亭(梆子老生十三红)退出,这科班遂改名“正乐社”,迁到崇玄门外茶食胡同,继续下去。一位与尚小云同年同月只少长两天的白牡丹(荀慧生),也进入了“正乐”科班。另外还有一位艺名“芙蓉草”的赵桐珊,也在《正乐》科班。

尚小云的武工底子厚,能演武旦戏《取金陵》,白牡丹向名师侯俊山(老十三旦)学来的《小放牛》与师兄庞三秃子合演,最为叫座。芙蓉草搭配也不弱,所以当时的“正乐”科班,遂有了“正乐三杰”的名号,这三人都是时称“科里红”的佼佼童伶(尚小云、荀慧生、赵桐珊)。行文至此,必须附带一说的是尚小云的三弟德福,在坐科的初期,受到体罚不当,死在科班。(按尚小云生于光绪二十五年腊月初七日——公元一九零零年一月七日,比荀慧生早生两天。)

在出科时,尚小云也不过十六岁,名脚们已纷纷相约加盟。在科时,曾与老辈孙菊仙配演《三娘教子》,所以出科后,孙大老板又约他合作,除了以前演过的王春娥,还有《审头刺汤》的雪艳,《朱砂痣》的江氏。这一档戏在丹桂茶园演出之后,声誉更高。他的业师孙怡云又推荐他加入路三宝的“春台社”,跟着又拜在路三宝名下,学习花旦、刀马等戏,如《贵妃醉酒》、《游龙戏凤》。由于尚氏的慧心与苦辛,艺事日进。于是,时人中的盛望高、名声响如时慧宝、王又宸、高庆奎、王长林、龚云甫等,也邀他合作演出《探母回令》、《母女会》、《武家坡》等戏,从此之后,名声之旺,如日之升。连杨小楼都看中了他。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初,杨小楼、谭小培,便邀约了尚小云、荀慧生一同南下申江,在丹桂第一舞台,合作了七十余场,场场客满,被时人誉之为:“三小一白下江南”。(白,指荀慧生艺名白牡丹),轰动之情,当可想见。

据马少波先生文:“北京《顺天时报》曾为此展开投票选举京剧最佳青年演员活动,选举结果,二十四岁的梅兰芳当选为男伶大王,与梅同岁的刘喜奎当选为坤伶大王,十九岁的尚小云当选为童伶大王。”这年,尚小云与名净李寿山的小姐李淑卿结婚。杨小楼初排《楚汉争》,虞姬一角,便是尚小云担任,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次演出。随之,便加入了杨小楼的“桐馨社”。

他如朱素云、慈瑞泉、龚云甫等人组成的“福庆社”,王瑶卿、梅兰芳等人组成的“玉华社”,他都参与过,与他们合作演出。尚的特长是歌喉瞭亮,武工磁实,能唱能打,青衣、花旦、刀马,无不擅长,而且昆曲的《游园惊梦》能演,《佳期拷红》也能演。他几是挑班生脚乐于邀他加入的最佳搭档。但自从与杨老板合演《楚汉争》之后,便力争上游,冀求独挑,于是编新剧、开道路,请名士如溥绪(清逸居士)、陈墨香为他编写剧本,如《秦良玉》、《林四娘》、《红绡》等新剧,遂在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自组了“协庆社”,开始自作老板,领班演出。像《卓文君》、《峨嵋剑》、《花蕊夫人》等新编本戏,都是这时期推出的。他如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也各领风骚,独擅胜场,北京《顺天时报》于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又举行一次京剧名旦选拔,梅、程、荀、尚,或梅、尚、荀、程,梅、荀、尚、程为四大名旦,无论名次先后怎样,总之,尚小云已是四大名旦之一。

说来,尚小云在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就自组“协庆社”挑班演出,旗下不但已有文士陈墨香、清逸居士溥绪担当编写新剧工作,如《秦良玉》、《林玉娘》、《谢小娥》、《婕妤当熊》、《卓文君》以及时装戏《摩登伽女》等等。先后参予合作演出的,有余叔岩、言菊朋、王又宸、朱素云、茹富兰、裘桂仙、侯喜瑞、李寿山、范宝亭、小翠花等人,当可想知尚之当选四大名旦之一,并不是偶然的,应是他自出科后,多年来的努力创造更新,积渐来的艺术形象。

不幸的是,民国十九年(一九三零)有丧偶之痛,发妻李淑卿(李寿山之女)病故,一年后续娶同行王蕙芳之妹蕊芳,遂又重行改组“协庆社”为“重庆社”,演员又更新了一些,如谭富英、李宝魁、周瑞安、程继先、慈瑞泉、郭春山、张云溪,还有他的同科弟兄芙蓉草(赵桐珊)、尚富霞(五弟德禄),都是“重庆社”的梁柱。编剧方面又增加了以写武侠小说驰名的还珠楼主,如《白罗衫》、《前度刘郎》、《虎乳飞仙》、《北国佳人》、《九曲黄河阵》、《九阳钟》以及自编的《白玉莲》、《琵琶缘》,还有清逸居士编的《相思债(云葬娘)》等,都属于“重庆社”时代的作品。从所编剧本的名目来看,以武旦膺工的戏,在半数以上。若论武工,在四大名旦中,尚小云应为首屈。在当年,(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前后),应是皮黄戏的发展,步上峰巅的时期,生旦净丑都有新的创造,论起来,要以四大名旦的本戏最多,也最为出色。他们为皮黄戏开辟了一个广袤的艺术天地。

尚小云的剧艺特色,一个“刚”字可以该括。

唱,有“铁嗓钢喉”之喻。作,有“大武旦”之称。所谓“大武旦”,以“武生”行之有“大”、“小”之分来说的。换言之,像尚小云叫座的戏码如《取金陵》(骨子老戏)与《青城十九侠》,绝不是一般的武旦或刀马旦的样相,他往往把刘金定(取金陵),演得像个女中丈夫。开打时的勇猛,连对手的武生武净。也休想出乎林表,大段慢板的声腔,真是有如弯可成圆,放则成直的钢筋那样。休说别的,流传下来的一出《汉明妃》。我们就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尚氏的演出,简直是一个大武生的身手腰腿,不是今日的旦脚可以习之了的。按说,《青城十九侠》的剧本,应是属于刀马旦的活儿。但尚氏的演出,则是大武生工架的腰腿。惜乎此戏没有流传下来。

关于《取金陵》这出戏,尚长春记述他父亲的演出形态。倒是可以录在这里:“譬如他演刘金定,从《双锁山》起,是花衫戏。接着是《女杀四门》,是武旦戏。再接着《火烧余洪》又是一出武旦戏。这三出全是传统折子戏,主要人物都是刘金定,一般应由两个不同行当的演员来演。但父亲却是一人担任。这是别的演员极少能做得到的。因此,这出戏,我父亲每演必满。”近年来,这出“取金陵”,还不时能看到有人在演出,可是,要想见到当年尚老板的那份演出的台上佳境,已无从得之矣。

还好,尚氏的台上影相,留下了《汉明妃》与《失子惊疯》(《乾坤福寿镜》中的一折),前者由其长子尚长春饰马童,萧盛萱(萧长华之子)饰王龙,这一出戏的影相,出塞的歌与舞,与顾正秋带来的同一人所传的《汉明妃》,大异其趣,顾氏演出的歌唱,是吹腔变奏,尚氏演出的歌唱,是昆曲的正式曲牌。在舞姿上的那种大武旦的身手。几不是今日的坤脚任谁,可以学得了的。至于《乾坤福寿镜》的《失子惊疯》一折,已是尚氏晩年演出。由其次子尚长麟饰婢女寿春,小儿子尚长荣饰山大王金眼豹。从这一折的尚派艺术展示了一位正工青衣的技艺,唱念、作表,特别是行腔吐字的情韵,台步水袖的精到,确有其尚门独到的风标。连同《汉明妃》都算上,作手式身段时,不时裸露到手肘,似有失淑女的淑姿。

马少波先生说到的《御碑亭》一剧,孟月华在雨中疾行产生滑跣,完成了“尚氏三滑步”,说来诚可谓之一绝。说:“他在饰演‘御碑亭’的孟月华时,表现她既急于探父病,又不放心小姑一人留家,不顾风雨交加。急忙上路。在那句‘一出门正遇上天降大雨’的拖腔中,设计了一个‘三滑步’身段,先是‘前栽式’,表现泥浑途中站立不稳,紧接着‘后闪式’,脚步下滑,几乎坐地。再一个‘远滑式’,表现前倾后闪之后,终于失去平衡,只见两腿前伸从舞台的一角滑向另外一角。三个滑步紧紧相连,既有真实感,又具艺术美,煞是好看!”这一身段之精巧细致又非常合乎生活上的实情,不用说,在台下观赏到此处,会合掌击节称赏。就光是读了这篇文字的记述,也能在想象中体会到这一表演的艺术之美。

“五四”以后的十年岁月里,欧风东渐,吹动起的西潮流漾,皮黄班子也竞相排演起时装新戏来。四大名旦都编排过这种新戏,其中要以尚小云的《摩登伽女》,最为时髦而洋味足。尚子长春的文中,记述了这一出戏的演出情况。说:“在二十年代,父亲还演过一些时装戏,像‘摩登伽女’。在这出戏里,他演的摩登伽女,烫发,穿印度风格的服装,脚下是丝袜和高跟鞋,最后跳英格兰舞。为了跳这个舞,他专意请了一位英国舞蹈老师来教授。这出戏里还用了钢琴、小扬琴等西洋乐器。那时杨宝忠正帮着父亲,每次‘定军山’演完后,他就马上卸装,换上西装革履,拿起小提琴,上场和弹钢琴的一起为父亲的英格兰舞伴奏。当时弹钢琴的是吴小如先生的妹妹。父亲这出戏,评价不一。不过,只要演出这戏,票价就要一块钱。……”

计算起来,尚小云的戏剧创作,不下三十余本,也与其他艺人一样,分作两路,一路是整理老戏,一路是创造新戏。

当长子尚长春七岁的时候,送到富连成科班去。

这时,尚小云正在富连成帮忙,在学的是元字科,尚长春是走读,但练工、学戏、吃饭,都跟其他在学学生一样。因为班上教一出《朱砂痣》,派尚长春学的不是主角那位员外,是那位病人吴惠泉。先是尚富霞知道了,认为他们尚家,在富连成萎靡不振的日子,弟兄俩都来帮忙,送来学戏的孩子,居然教他学边配,未免太没有情义。这样向哥哥一说,第二天就不叫尚长春再去富连成上学,另行拜师。同时,也因此兴起了何不自己办个科班?尚长春写着:“出来以后(离开富连成),请了两位老师在家里教戏,再找十几个和我年龄相当的孩子,陪我打把子唱戏。一共十八个人,我们称之为‘十八子’。这以后,陆陆续续又有人找上门来,要求加入。家里一琢磨,再加十八个,来个‘三十六友’吧。刚招完又来了。而且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人要求加入。这怎么办呢?家里说我是属龙的,要不就挑属龙的,凑一百条龙吧!可还是不行,找上门来的人,还是不断。索性敞开儿收吧!干脆办一个科班,日后也好培养出一批人才……”但揆情度理,尚小云创办“荣春社”科班,起因于尚长春在富连成学戏,没有受到特别照顾,因而自动退学,激起他自办科班的意念,这传说在剧艺界风传很久。当尚氏决定要办个科班的时期,正是抗日战争前夕,不但程砚秋等人创办的“中华戏曲学校”,因经费困难停办,就是“富连成”也在苦撑。尚氏在此时期起来,宣布要创办科班,亲朋好友规劝不听,终于在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初(马少波先生文说“荣春社”成立于一九三六年二月十五日,见毛家华编《京剧二百年史话》一书,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印行),命名“荣春社”自任名誉社长特聘赵砚奎任社长。入科学生者以“荣、春”二字,排名分,第三科以“长、喜”二字排名分。虽然,尚小云在“荣春社”开办了十年有余,只办了两科,几乎贴光了自己多年来的房地产,还是未能继续维持下去。于一九四九年停办。

尚氏创办“荣春社”科班之始,就立意要革除旧式科班收徒的那种类似“卖身”的契约制。且改正了只教学艺不教习文的旧习。而且,在科的生徒,必须在衣食上,维持饱暖的程度。他说:“我儿时科班生活的昨天,决不能成为这批孩子的科班生活的今天。”又说:“这地方是贴本培养京剧人才的学校,不是赚钱图利的商场。不能在学生伙食费上揩油。”听来,能不为尚氏的这种正大而耿直的心胸动容!

马少波先生的文中说,尚氏创办科班,原意只想在家中收生徒十多人。适巧“中华戏曲学校”停办,散下来的学生,纷纷要求到“荣春社”继续求学,尚氏应允了下来。南方浙江金华县的“文林社”科班,也停办了。一百多个学生也由“荣春社”承诺接来,合而为一。这么以来,入科的生徒竟达三百二十人。比当时的“富连成”科班,还要大呢。

“荣春社”停办之后,在一九四九年十一月间,成立了“尚小云剧团”,演出了自编自演的新戏《北国佳人》(后改名“墨黛”。)还有《夜归》、《太原双雄》等现代题材的剧情。后来,又整编了《十二金钱镖》、《钟馗嫁妹》、《平阳公主》、《血溅梨花阁》、《峨嵋酒家》等本戏,不但在各大都市巡回演出,且南达两广、云贵,东至齐鲁。于一九五九年春,移家西安,任陕西省戏曲学校艺术指导。与晋陕秦腔接触后,又重编了《珍珠烈火旗》为《双阳公主》,论者说,此剧可与梅兰芳的《穆桂英挂帅》列为京剧中的“双璧”。

一九六四年元月,陕西省京剧院成立,尚氏遂膺任了首任院长。在西安领导剧运,培植后进。正在轰轰烈烈地奋发有为之时,那十年来了,被翻旧账污蔑,遭遇了残酷PH,于一九七四年四月十五日晨五时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尚小云的性情刚烈,为人耿直,任侠仗义。所以他赔入了半生积蓄,来创办“荣春社”科班,此一举措,被称之为“毁家办学”。这四个字,诚哉当之无愧!

他的“荣春社”虽只办了两科,头一科学生的名字,是以“荣”、“春”两字为排行,“荣”在中一字,“春”字在末一字。第二科以“长”、“喜”二字为排行,这两个字都放在名字中间。如头科的杨荣环、景荣庆;尚长春、王永春等等。二科的尚长麟、李喜鸿等等。像杨荣环已是四小名旦之一,景荣庆也是净行的佼佼者。可惜尚长麟过世得早,原可承继父亲的衣钵,竟憾然早逝。长子尚长春习武生,幼子尚长荣是净行,虽已头角峥嵘,名满天下,终究不是克绍他父亲的旦行。学生辈里主要是李翔、孙明珠两人,在薪传尚派艺术。

说起来,尚小云的“荣春社”科班,前后虽只办了两科,为时不过十年。可是,尚氏为了辅佐学生的艺术,有机会获得精进,时时以二路配脚出场,以便在台上带领学生演出。最使观众不能忘怀的戏中脚色,一是《得意缘》中的二娘,一是《四郎探母》中的萧太后。想当年,每当“荣春社”科班贴出了《得意缘》,为了去看尚小云扮演二娘的观众,比去看主脚狄云鸾、卢昆杰的人多。对于尚氏扮演的郎霞玉放了女儿之后的下场,则最为人乐道。

《四郎探母》的萧太后,早年以通天教主王瑶卿为个人翘楚,后来,便众口碑于尚氏绮霞,这出戏的形象虽未传录下来,音声却流传四方。今之演《四郎探母》萧太后者,《盗令》、《回令》两折的萧太后,听来大多模拟尚派,纵能扬其刚憾然未能组其柔,委婉俏丽更是去之千里。

还有一出《乾坤福寿镜》,女主脚是夫人胡氏,但在“荣春社”科班时代,尚氏亦往往搭配学生,扮演戏中的丫头寿春,却也像《得意缘》似的,寿春往往在观众眼里,反而看成了主角。俗云:“戏在人演”,诚然!总之,尚小云在四大名旦中的地位,是谁也不能移的。

尚小云是京剧四大名旦吗(话说四大名旦之聊聊尚小云)(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