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有一块著名的破石头,秦昭王曾想用15座城池来换它;成语完璧归赵,无价之宝说的也都是它;刘邦汉传国宝的御玺也是用它做的。那么,这块破石头其实就是——和氏璧,那么它究竟长什么样呢?为何价值连城呢?如今又在何处呢?诗经女孩今天带你了解一下和氏璧。

国宝和氏璧现在哪里(一块儿破石头为何能成为国宝)(1)

1、什么是和氏璧

和氏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璧,为天下奇宝。

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荆”字说明了和氏璧的出土地,就是荆山。荆山是座巨大的石头山,据说是今天湖北省南漳县城西南荆山南麓;和,说明了和氏璧的发现人,就是卞和。

那么,和氏璧究竟长什么样呢?

国宝和氏璧现在哪里(一块儿破石头为何能成为国宝)(2)

2、和氏璧的样貌

我们在看《芈月传》的时候,看到芈月手里捧着一个厚厚的,像厕所的一大卷卫生纸一样的和氏璧,被网友纷纷吐槽。

和氏璧究竟长什么样呢?古代的玉器都有自己的样貌和叫法,比如《诗经》里的“如圭如璋”这俩虽然都是玉,但都是长条形状;那么#诗经#形容君子的《淇奥》里的“如圭如璧”,璧就是一个圆圆的形状,中间有个圆孔,特别薄,像一张厚一点的CD、或者说形状像古代的铜钱一样。

国宝和氏璧现在哪里(一块儿破石头为何能成为国宝)(3)

那么,芈月传里的和氏璧形状是对了,那厚度对吗?根据学者后来对秦朝传国玉玺考证,认为其“方四寸,高三寸六”,也就是说,直径将近十厘米,高8厘米多。要改造出这么大的玉玺,本来的和氏璧,其尺寸肯定在10厘米以上,而和氏璧的厚度至少为10厘米。

你想想, 一块跟大饼一样的厚石头,轻松就能拿起来,是不对的。那么和氏璧到底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被称为天下之宝呢?

国宝和氏璧现在哪里(一块儿破石头为何能成为国宝)(4)

3、和氏璧的材质

根据传说,和氏璧“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把它放在黑暗处,它能熠熠发光,能除尘埃,能避邪魅,又称“夜光之璧”。那么,和氏璧究竟是什么玉,说法有很多种。究竟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诗经女孩也不知道,但是诗经女孩能排除其中几种:

第一,肯定不是和田玉。因为和氏璧有个和字,很多人认为是和田玉做的,这就有点无稽之谈了。前面我也说了,和氏璧因为发现人叫卞和。

第二,也不可能是独山玉。虽然独山玉的主要矿物质是斜长石,有很多种颜色,从正面来看是一块白玉。但是独山玉的产地是河南呀,当时和氏璧是在湖北发现的,离得也有点远。

第三,绿松石。虽然说绿松石产地湖北,但是一是它比较普遍,不符合稀世珍宝;第二它是绿色,不符合白璧无瑕。

这块儿或许要等到和氏璧面世后才知道。你们说呢?那么,和氏璧究竟在哪儿呢?

国宝和氏璧现在哪里(一块儿破石头为何能成为国宝)(5)

4、和氏璧的下落

五代时,前蜀道士杜光庭《录异记》卷七“异石”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岁星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卞和得之献楚王,后入赵献秦。始皇一统,作为受命之玺,李斯小篆其文,历世传之。

假设这段描述是靠谱的,那么我们看和氏璧的流传的一个轨迹:

1)战国时期: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司马迁《史记》中详细记载了这个故事: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听说赵国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换,因赵弱秦强,赵国不敢怠慢,但又不情愿,便派智谋双全的蔺相如奉璧使秦。蔺相如知道其中有诈,偷偷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国宝和氏璧现在哪里(一块儿破石头为何能成为国宝)(6)

2)秦朝:据《史记》记载,秦王政九年,便制造成了玉玺。李斯为它撰写了文字,一直流传。

3)汉朝:刘邦灭秦得天下后,子婴将御玺献给了刘邦,御玺成为“汉传国宝”。

4)三国:到汉末董卓之乱,玉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魏、晋。

5)魏晋南北朝:到了五胡十六国时,一度流于诸强,后被南朝承袭。

6)唐朝:隋亡后,玉玺被隋朝萧皇后带到突厥,直到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玉玺归唐。

7)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玉玺最终不见了,和氏璧失传了。

所以你看这样一块天选之石,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少奇奇怪的故事。因为我们后世见不到和氏璧,所以它的材质,它的样貌只能凭借猜测。你们觉得诗经女孩说的对吗?欢迎一起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