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深度、格调

在我们短暂又漫长的一生当中,会经历许多大大小小的矛盾,调和冲突、化解矛盾,是我们一生都在学习的必修课。

面对这些矛盾,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无论关系的亲疏远近,能否合理地定纷止争是考验一个人处事能力的重要标准,但在生活中,却常常有人倚仗着和亲近之人较为密切的关系而对其求全责备,对待陌生人,反而变得温和客气。

在心理学界广泛认同的观点是,亲人与亲人之间的矛盾,往往是外在的矛盾所不可比拟的。

喜欢欺负人的人是总挨家里欺负吗(喜欢欺负亲人讨好外人的人)(1)

亲人之间由于彼此之间的了解熟悉,不再有面对陌生人的时候那种神秘感,有时甚至会对亲人产生厌恶的情绪,相信这是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曾经历过的,这本不可避免,但如果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发现对方乐于去讨好外人欺负亲人,总是会去做一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我们最好对其敬而远之。

一、轻重不分

生活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想要完全消除生活中的矛盾,或是几乎不与任何人产生冲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我们的日常俗语中,常用“窝里横”来形容这一类对亲人态度恶劣,却在外人面前温良随和的人。而这一类人在生活中的态度,往往也是主次、轻重不分的,他们意识不到亲人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为亲近的人。

喜欢欺负人的人是总挨家里欺负吗(喜欢欺负亲人讨好外人的人)(2)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明白的是每个社会、家庭乃至个人,都有其核心,核心同时也是我们生活中的重心,我们孜孜以求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围绕着我们生活的重心展开的。

比如我们人生的目标、处事的方式、做人的态度,能否将核心之事放在生活的首位、分清重心和其他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也是我们衡量一个人社会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准。而对于那些在生活中轻重不分的人,我们对其是十分厌恶的。

从他们对待家人恶劣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他们欺软怕硬的性格特质,对家人的付出视而不见,丝毫没有感恩之心,反而对外人卑躬屈膝。一是由于外人与其并不熟悉,二是外人会有仇必报,这使得他们不敢轻易得罪外人,家人却成为了任由其发泄的出气筒。

喜欢欺负人的人是总挨家里欺负吗(喜欢欺负亲人讨好外人的人)(3)

二、极度自卑

事实上,这一类人的自尊心可谓是非常强的,但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过度自尊就是自卑,而越是自卑的人,就越是会用盲目的冲动和自信去掩盖自己的自卑。

这种超越正常范围的自卑,同时在其能力难以匹配的情况下,很容易会发展成内心的疾病。他们常会给人留下外强中干的印象,内心却敏感冷漠、几乎不与他人共情,在外人面前,会极力同通过各种方法和行为来掩饰内心深处的极度自卑。

他们十分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生怕自己哪件事没有做成功,而受到对方的低看、鄙夷,哪怕是损害自己和家人为代价也要成全他人。

喜欢欺负人的人是总挨家里欺负吗(喜欢欺负亲人讨好外人的人)(4)

但这样的做法在外人眼里就是刻意托大,炫耀张扬,承诺一些自己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打肿脸充胖子”。这种情形转化到家人眼里,则变成了敏感、矫情、大男子或大女子主义。他们不顾亲人的感受,唯我独尊,不容许自己所谓的尊严受到丝毫的践踏和威胁。

根据心理学家莎兰汉考克博士的观点,在我们和外人接触时,往往不会透到根本,而和自己较为亲密的人便不是如此了。往往会透过最外的保护层,达到中间层,甚至达到“真我层”。而这一层的真实自我展现,不加修饰的真实自我秉性,清晰地展现了人性的弱点和欲望。

喜欢欺负人的人是总挨家里欺负吗(喜欢欺负亲人讨好外人的人)(5)

三、嫉妒心理作祟

心理学上的刺猬效应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这一类人在欺负家人讨好外人时的内心真实想法,这一心理学概念出自叔本华的著作,用刺猬的拥抱距离比喻成人类交际中的“心理距离”。

每当天冷时,刺猬都会彼此靠拢取暖,但是又不能让对方的刺扎到自己,所以就只能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而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样,太远了关系会变淡,太近矛盾又会日益凸显,所以并不是越近的心理距离就越好。

喜欢欺负人的人是总挨家里欺负吗(喜欢欺负亲人讨好外人的人)(6)

同时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就人际交往距离划分了四大类型,分别是亲密距离,一般出现在情侣和夫妻之间;个人距离,常用来描述与熟人之间稍有分寸又不失亲密的人际交往;社交距离,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最常见的一种在社交场合中普遍可见的一种距离;公众距离,这几乎是容纳所有人的一个距离,人们可以对这个空间的一切都视而不见。

通过以上的两个心理学概念,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剖析这一类欺负亲人讨好外人的人,他们的内心想法。

因为和外人之间保持着较远的社交距离,他们无法介入外人的生活,所以对外人的情绪和内心的不满常常会被压抑下来,而在面对家人的时候,因为彼此间的熟悉和亲近,反而见不得对方好,嫉妒心也会促使他们对家人的态度越发恶劣。

喜欢欺负人的人是总挨家里欺负吗(喜欢欺负亲人讨好外人的人)(7)

生活在世,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获得亲密关系,以上三种人在与亲人交往的过程中,却常常做出伤害亲人或者逃避亲人的举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矛盾心理的产生也是因不同的心态结构导致,在他们与外人接触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自我保护,便不会令外人接触到他们的内心深层结构。而在和亲人接触的过程中,亲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接触到他们内心的根本层面,进而了解到更加真实的他们。

就是在这样一个交往过程中,彼此之间并无过多掩饰,便会互相暴露缺点,进而产生摩擦。但即便与亲人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不可避免,可若是我们经常做出欺负亲人讨好外人之举,也会导致我们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差,最终难以收获真正的幸福。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好运来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Thibaut, J.W. & Kelley, H.H. (1959)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s.New York: Wiley.

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