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王维的诗佛之称是怎么得来的(王维虔诚礼佛晚年的一首诗顿悟)(1)

古人云:小隐于野,大隐于市。

而王维则更高,隐于“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朝堂,他才是盛唐时期真正的明白人。

最重要的是,王维并非没有才华,相反,我们看看他有多厉害:

15岁时,王维便名满长安,受王公贵族追捧,就连玉真公主都忍不住倾慕他的“风流”,一度倒追王维,为野史留下不少“素材”。

可让王维出名的,反倒不是他的诗,而是他的音乐天赋和绘画能力(全才)。

17岁时,王维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0岁时,写下《李陵咏》、《西施咏》等,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21岁时,王维中进士,任太乐丞,掌管皇家司乐,此时他早已名满天下。

王维的诗佛之称是怎么得来的(王维虔诚礼佛晚年的一首诗顿悟)(2)

这样说可能不具体,也看不出差距,我们来和盛唐其他“大诗人”比较一下:李白和他同岁,44岁才奉诏翰林,还是贺知章推荐的;孟浩然参加科举时,已经39岁,且一生无官;杜甫40岁之前,依然在江湖飘蓬。

张九龄35岁中的进士;王昌龄28岁及第;白居易38岁登明经科;贾岛43岁中进士;孟郊46岁中的进士,欣喜若狂,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可就是这么“牛”的王维,突然在28岁的时候想做个“普通农民”,隐居淇上,3年后他的爱妻过世给了他莫大的打击,因感念妻子,余生未娶。6年后,王维通过张九龄的提携,才又回到朝内。

之所以王维心性淡然,是因为他的母亲虔诚礼佛,从四五岁时起,王维就开始吃素,后自己也开始笃信佛法,所以王维的诗,都颇有禅意。

王维的诗佛之称是怎么得来的(王维虔诚礼佛晚年的一首诗顿悟)(3)

44岁时,李白正在宫中为贵妃作《清平调》的时候,王维已经开始建造“辋川别业”,再次为自己的归隐作准备。

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王维一生中有两处“黑点”,也是被后世之人诟病最多的。

第一:

张九龄被奸臣李林甫陷害时,王昌龄大骂张九龄弄权,并因此被贬官。同样是受过张九龄恩惠的王维,此时却没有站出来。于是很多人说,王维懦弱,不够仗义,甚至忘恩负义。

事实真的如此吗?

要说清这件事,得从孟浩然说起。早年孟浩然求仕,屡次干谒张九龄,而张九龄表面上与孟浩然交好,却从未向玄宗举荐过孟浩然,哪怕他已经官至宰相。

但是孟浩然科举落榜后,王维却向玄宗力荐了孟浩然,尽管孟浩然因献错诗,而遭玄宗呵斥,但足以说明王维是重感情的。

王维的诗佛之称是怎么得来的(王维虔诚礼佛晚年的一首诗顿悟)(4)

最重要的是,孟浩然回到襄阳故里后,曾借诗《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暗指张九龄不够朋友,然后贬官后的张九龄,却假惺惺的召孟浩然入幕府,孟浩然托辞不过,只好去应付了三个月,便又隐居鹿门山了。

而孟浩然过世后,王维写了《哭孟浩然》,亲赴襄阳凭吊。

由此可见,张九龄作为政客,他眼中的朋友皆是人脉,以王维的个性,自然不会与他深交,当初的提携之恩,王维却也会记在心里。

比如张九龄被贬荆州后,王维立马写了《寄荆州张丞相》: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王维的诗佛之称是怎么得来的(王维虔诚礼佛晚年的一首诗顿悟)(5)

全诗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所以我愿意追随您,退出这污浊的官场,归隐田园。并且王维说到做到,几年后就开始着手建造“辋川别业”,准备辞官。

王昌龄是“江湖人”,讲哥们义气,但王维不是,他没有选择当朝大骂李林甫,但可以和张九龄共进退,这不也是感恩吗?

第二:

安史之乱后,王维被俘,幽禁在洛阳菩提寺中。因被安禄山授以伪职,王维成了众矢之的,指责他“失节”,背叛朝廷。后王维的胞弟王缙因平叛有功,并自愿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到宽宥。

在菩提寺看押期间,王维写了《凝碧-池》: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王维的诗佛之称是怎么得来的(王维虔诚礼佛晚年的一首诗顿悟)(6)

这首诗,足以表明他的真心,幸亏裴迪将这首诗收藏,才还王维清白。唐肃宗登基后,王维升中书舍人,后又转任尚书右丞。

可此时的王维,却辞掉了所有官职,请求肃宗放自己归隐,同时让自己的胞弟王缙还京。

官至右丞,是王维一生最大的官,如果他不致仕,通过权力运作,很快也能将自己弟弟调回京师。但是他没有那样做,这足以说明王维不爱用权谋,只想过简简单单的人生。

隐退之后,王维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非常有禅意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的诗佛之称是怎么得来的(王维虔诚礼佛晚年的一首诗顿悟)(7)

这首诗是王维的绝笔,也真正成就了他“诗佛”的美名,因为他是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选择了放下所有,看破红尘回归田园的。

遗憾的是,王维写下这首诗不久,就与世长辞了。临终前,他还写信向亲友辞别,一切安排妥当后,便安然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们一起来看看王维的佳作,也感受一下“诗佛”内心的波澜不惊: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鸟鸣涧》

王维的诗佛之称是怎么得来的(王维虔诚礼佛晚年的一首诗顿悟)(8)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王维与裴迪最后的告别,彼时两人都隐居终南山,而作为“辞世”之作,却一点也看不出王维语气中的失落,反而心绪淡然,古井不波。

“田园派”诗人中的泰山北斗,王维当之无愧。

- END -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司马光这首诗,轻巧随意,却写出了人性的复杂

孟浩然这首诗,高明,既写出交友之道,还损人不带脏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