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是中国诗词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唐以来,诞生了许许多多的千古名篇佳作。而在世人眼中,七言律诗排前三的定是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以及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关于黄鹤楼的十首诗(七律之首崔颢的黄鹤楼)(1)

但在这三首千古绝唱中,要分出高下却是有些难度,而且自古以来就争议很大。如果从格律工整来说,无疑以杜甫的《登高》为首,而从写景、立意来说则以崔颢的《黄鹤楼》为佳。当然大多数人认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在这三首绝唱中只能屈居第三。

虽然还有小小争议,但七律以崔颢《黄鹤楼》为首,应该算是主流的看法。而不认同此说法的,基本上都是持一个观点,那就是崔颢的《黄鹤楼》不算是一首标准的七律,它更应该算是一首古律,是一首七言古风诗,而不是律诗。

关于黄鹤楼的十首诗(七律之首崔颢的黄鹤楼)(2)

从杜甫《登高》看七言律诗的的格律

判断一首七言律诗是否是合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关于黄鹤楼的十首诗(七律之首崔颢的黄鹤楼)(3)

从这几点来看,从格律上来看杜甫的《登高》无疑是七律中最完美的。无论是字数、句数、押韵、平仄黏连还是对仗都非常的工整。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从格律上来看,找不到任何毛病,颔联和颈联两个对仗句,不仅工整还是千古绝唱式的句子特别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可以说国人几乎都耳熟能详。

关于黄鹤楼的十首诗(七律之首崔颢的黄鹤楼)(4)

七律《黄鹤楼》合律吗?

而崔颢的《黄鹤楼》从格律上来说,却是多处出律。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首先从字数和句数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符合七律的要求;然后押韵,韵脚字"楼、悠、州、愁"同为《平水韵》十一尤部,押韵也没问题。

关于黄鹤楼的十首诗(七律之首崔颢的黄鹤楼)(5)

再看平仄,因为首句的韵脚字为仄声"去"并没有押韵,而首句"昔已乘黄鹤去"中"人"字为平声,所以,从平仄来看这首《黄鹤楼》属于平起首句不押韵句式。平起首句不押韵句式的标准例句应该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以从平仄上来看,《黄鹤楼》多处出律。个别出律的位置就不说了,颔联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一联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竟然只有"黄"这一个字为平声,其他都是仄声,出现六连仄。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空悠悠"出现三个平收尾,在格律诗中,称之为三平调。"此地空余黄鹤楼"与"黄鹤一去不复返"这句中的"余"与"去"也失黏了。

关于黄鹤楼的十首诗(七律之首崔颢的黄鹤楼)(6)

从平仄来看,这首诗根本不能算是格律诗,不平仄出律,严重失黏,出现六连仄和三平调。而从对仗来看,这首诗也只有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对仗的,而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不对仗的。所以,从对仗来看这首诗也不能算是一首七律。

但格律诗也是可以灵活的,可以有一些变体和别格,比如从押韵来说,就有孤雁出群格、葫芦格等别格。

关于黄鹤楼的十首诗(七律之首崔颢的黄鹤楼)(7)

格律诗的变体和别格

格律诗自初唐定型以来,经过发展也为了不让格律诗成为很多人口中的"裹脚布"、"以辞害意",诞生了很多变体及别格。

格律诗的别格:

从押韵的角度格律诗共有葫芦格、辘轳格、进退格、孤雁出群格、孤雁入群格等别格,当然一般都以这五种为常见;

而从对仗的角度来看,有散行格、蜂腰格、偷春格、藏春格等别格,但以这四种为常见。

而格律诗的变体则有很多种,但以古律体、拗体、丁卯体、折腰体、顺风体等为常见。

关于黄鹤楼的十首诗(七律之首崔颢的黄鹤楼)(8)

从对仗的角度来看《黄鹤楼》虽然不是正格,但也是律诗别格的一种,颔联不对仗而全诗仅有颈联对仗的,被称之为蜂腰格。宋代魏庆在《诗人玉屑》中说:

"颔联亦无对偶,然是十字叙一事,而意贯二句,及颈联方对偶分明,谓之蜂腰格,言若已断而复续也。"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像杜甫著名的《天末怀李白》、《月夜》,还有秦韬玉的《贫女》也都是全诗仅有颈联对仗。

而从平仄和黏连来看,崔颢的《黄鹤楼》则属于古律体。古律体就是指诗的对仗和押韵同律诗一样,而平仄和黏连则似古风一样不合律的诗体。许印芳在《瀛奎律髓汇评》中这样说道:

此篇乃变体律诗,前半是古诗体,以古笔为律诗,盛唐人有此格。此诗前半虽属古体,却是古律参半。崔诗首联、次联上句皆用古调,下句皆配以拗调。古律相配,方合拗律体裁。

所以,《黄鹤楼》就是一首七律,只不过它不是律诗的正体、正格,而是属于格律诗的变体别格。

关于黄鹤楼的十首诗(七律之首崔颢的黄鹤楼)(9)

鸿雁说

崔颢的《黄鹤楼》被称为七律之首,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很多人认为的格律问题,其实也是不存在的。南宋的严羽在其著名的《沧浪诗话》中就直言: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但是,如果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自己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则必须要严格按照工整的格律诗规则来写。而这些变体和别格则不适合初学者,等有一定的基础后,在写出极好的句子有不合律的情况下,偶尔为之却也是不伤大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