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个最具争议的人物,他就是年羹尧!
作为雍正帝的府邸奴才,一路开挂,最后坐上了大将军位置,随后形势急转如下,最终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他的人生转折点就出现在杀害孙嘉诚上面,可是要知道他曾经杀过很多人,甚至雍正帝的女婿都没放过,为什么杀害一个孙嘉诚,就让雍正帝起了杀心呢?
《雍正王朝解密》84:雍正王朝:雍正撤年羹尧职务,并非因孙嘉诚之死,而是因三个请求
一、
年羹尧得胜回京的种种表现,其实让雍正帝很不爽,尤其是“卸甲”风波,以及后来的“年选”问题。
但是此时的雍正帝位置并不稳,他刚登基后就推动了三件事情,一件是追缴户部欠款,结果弄了个“天下第一巡抚”笑料;第二件事是举办科举考试,结果出现了泄露试题风波;第三件事则是推动币制改革,结果孙嘉诚貌似进谏,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所以,正因为如此,年羹尧一直在观望中,迟迟不与叛军主力对决,也正是如此,邬思道为了替雍正帝解局,也为了自己之后的逃离,他亲自跑到西北大营,劝动年羹尧打了胜仗。
这场胜利救了雍正帝,怀着对年羹尧的感激之情,才使得雍正帝对他在京城的种种行为予以隐忍。毕竟他们两个人不仅仅是君主与臣子的关系,还有一个主仆关系在内。
但对于孙嘉诚来讲,这就不一样了,他是言官,设立这个官职的作用就是找茬。而且当时的他作为清流派的新兴力量,表现优异,显然已经成为了领袖人物。面对年羹尧的飞扬跋扈,如果他不出来说话,势必被其他清流派的人瞧不起,而且孙嘉诚性格使然,他也必然会这样做。
但是他并没有考虑到雍正帝的情绪,时机也不恰当,所以,他的弹劾引起了雍正帝反感。但是雍正帝将计就计,一方面杀一杀清流派的激进,另一方面也压一压年羹尧的威风。
毕竟两边都要有台阶下,所以雍正帝让孙嘉诚去求雨,只是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雍正帝派孙嘉诚去求雨的时候,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腿,估计是老寒腿病犯了吧!
其实雍正帝已经预感到了,而且孙嘉诚也是有备而来(这里后面会专门有一期讲到),所以,雨求下来了。至此,三个看起来并不是很有联系的人,此时联系到了一起,也凑成了三对矛盾:
分别是年羹尧跟雍正帝之间的矛盾,孙嘉诚跟雍正帝之间的矛盾,以及年羹尧跟孙嘉诚之间的矛盾!
在此基础上,雍正帝决定一一突破,他先找了年羹尧吃饭,并利用这次机会向他提出了三个条件,分别是消减军队数量,减少军费开支,推行新政!
但,年羹尧一一回绝了……
二、
当然,年羹尧拒绝雍正帝提出的这三个请求,也是有原因的,毕竟西北叛军虽然打败,但并没有消灭,随时可以卷土重来。
但更重要的是,年羹尧之所以敢拒绝雍正帝的请求,就是因为他摸透了雍正帝的脾气。
年羹尧跟雍正帝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合作伙伴,而非主仆关系:
年羹尧在剧中的每次晋级,或者是做了有利于雍正帝的事,往往会夹杂一些附加条件在里面。也正是这个原因,让雍正帝有点难受,可是功过一对比,显然功大于过,这才让年羹尧屡屡得逞。
比如,年羹尧血洗了江夏镇,这个行为有可能是当时还是雍亲王的主子授意,但是绝不会授意年羹尧私吞任伯安的财物。这可是大罪。但是年羹尧替主子报了当年下马之辱,还弄到了《百官行述》以及意外的惊喜——太子胤礽书信,为最后扳倒太子做出了贡献。
再比如,年羹尧曾经瞒着老四胤禛拜访过老十四胤禵和老八胤禩,而且在血洗江夏镇之前,他还曾经给张廷玉送过礼。但是这些事情虽然让老四胤禛觉得别扭,但后面的年羹尧却为遏制老十四胤禵的大军立了大功,并最终保障了老四胤禛的顺利即位。
再比如,年羹尧刚升任大将军,就杀了满人大将富宁安,连老十三胤祥都看不过去了,结果雍正帝还替他打圆场,说: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有时候也不得不这样做……”
再到后来年羹尧杀运粮官,雍正帝也只是一个劲的催各地运量,还派出了李卫抄了几名大员的家;年羹尧进京不下马,面对跪迎的百官也视而不见,甚至还当着雍正帝的面命令士兵卸甲,说出什么“士兵不知道有皇上”的狂悖之言,就连后来的“年选”,雍正帝也是照单全收,能升官的升官,能封赏的封赏。
这也就说明,对于年羹尧来讲,只要忠诚度不出啥问题,雍正帝绝不会轻易拿下他的。也就是说,即使后来的孙嘉诚被年羹尧所杀,只要年羹尧拿出足够的诚意,雍正帝也不会撤他的职,那么年羹尧到底犯了什么错,彻底惹怒了雍正帝呢?
三、
雍正帝在请年羹尧吃饭时,提出了三个请求,但是被年羹尧一一拒绝,此时的雍正帝并没有生气,而是早就准备了第二套方案,那就是派孙嘉诚去西北。
派孙嘉诚去西北,雍正帝是要达到好几个目的的:
首先,可以分化清流派,其实后来雍正帝因为田文镜的事情打压清流派,那已经是高潮,也是结局,真正产生打压的萌芽是出自孙嘉诚。
其次,利用孙嘉诚打压年羹尧,毕竟在大西北年羹尧一手遮天,有这么一个不怕死的人过去监督,多少会让他收敛一点。
最后,雍正帝其实也在布一个局,如果孙嘉诚没事,那对局势来讲是最佳,如果孙嘉诚被杀,那么就给了他一个拿下年羹尧的理由。
那么拿下年羹尧的念头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就是在年羹尧拒绝雍正帝的三个请求之后,虽然他拒绝的理由也很充分,可是他却犯了一个大错误!这个错误并不是某件事上错了,而是大方向上就错了,他拒绝的并不是雍正帝,而是雍正帝正在大力推行的新政!
要知道,雍正帝手下一共有三员虎将,分别是李卫、田文镜和年羹尧!
我们看新政的推行,摊丁入亩交给了李卫在江苏大力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则由田文镜在河南大力推行。而火耗归公和整顿旗务,雍正帝是打算交给年羹尧在大西北大力推行的。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年羹尧竟然拒绝了!
对于雍正帝来讲,他之所以同意年羹尧的“年选”名单,就是为了后面推行新政时能顺利进行。假如年羹尧在西北大力推行新政,那么他的“年选”名单中的官员,自然不能唱反调。
可是,年羹尧拒绝执行新政,就等于把自己弄到了雍正帝的对立面,这就彻底触动了雍正帝的底线!
四、
其实,细细研究雍正帝即位后的种种行为,不难发现,他一直在履行当年给康熙帝的承诺。那就是力行改革,革除弊政,刷新吏治,这也是他上位后,一直在推行的政策,自然不会因为某人的阻拦而放弃。
只要不偏离这个大目标,即使底下的人有些小毛病,雍正帝也是既往不咎的:
比如李卫私下里偷偷见艺伎,弄得翠儿一把屁涕一把泪的;比如刘墨林的私人问题,科举考试期间逛妓院,当了朝廷大员之后,娶了妓女,甚至在他死后,雍正帝仍然给了他媳妇一品诰命夫人;再比如田文镜的为人处世,雍正帝不是不知道他太过强硬,也派出李绂和弘历前去提醒和帮忙,但是最终还是忍痛跟清流派和文人决裂。
甚至年羹尧在大西北的种种行为,雍正帝也可以视而不见,最后派孙嘉诚去西北,无外乎表明一个态度:
也就是说,不管你年羹尧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朕的新政是必须要全力推行的,你不推行,朕可以派孙嘉诚推行,但是如果你敢阻碍新政推行,那么朕干掉你!
这也解释了,雍正帝为什么派孙嘉诚去西北时,还给了年羹尧一道朱谕:
“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
很多人讲,年羹尧手握大军啊,雍正帝是怕他造反才拿下的,其实不然,年羹尧一旦脱离雍正帝这个靠山,他的大军顷刻瓦解。雍正帝更烦闷的是,年羹尧竟然不能跟自己保持一致,竟然不能全力推行新政,这也就不能怪朕反恩为仇了。
也就是说,如果年羹尧杀了孙嘉诚,但是马上全力推行新政的话,雍正帝也不会拿下他!
而年羹尧也没有想过,他杀的孙嘉诚,此时已经不是孙嘉诚了,也不是清流派,而是新政!
对于雍正帝来讲,只要敢影响到大局的,不管你是谁,格杀勿论:
诺敏好歹也算是一个清官了吧,因为影响了追缴户部欠款的政策,砍头;清流派,掌控着全天下文人的嘴,因为阻碍了田文镜推行新政,宁可留下滚滚骂名,也是杀;自己的兄弟们,反对整顿旗务,又能怎样,圈禁;甚至自己的亲儿子弘时,影响到后面会全力推行新政的弘历,又能怎样,杀!
那么,阻碍新政推行的年羹尧不死,谁死?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