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明末清初的那段岁月悠悠远去,历史已经快遗忘掉了决定那个时代历史走向的特别人物们,明末清初群英荟萃,多是名将,很少有顶尖如张良、王猛、诸葛亮、张宾或者刘伯温式的具备顶尖战略眼光的人物,这也是为什么那段历史看起来很热闹,却很少有闪光点的原因,时代孕育了无数慷慨之士,让人心生悲壮,如毁家纾难的孙承宗,如难以描述的袁崇焕,如君命难违唯赴死的孙传庭和卢象升,如用一场悲壮抹去满身瑕疵的史可法。这些人当中有真英雄,也有真假难辨的英雄,在历史的装扮下,各有各的盖棺定论。

而明末清初的这段历史并不只这些悲壮之士,还有农民起义军,还有满清贵胄,还有很多充满争议的人物。有农民军领袖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有能征善战的努尔哈赤;有极富政治才华的皇太极;有政治军事一手抓的多尔衮,还有为满清坐稳江山立下了不可磨灭功勋的范文程等人。

吴三桂好惨(吴三桂就只能是个乱世枭雄)(1)

冲冠一怒为红颜

但这些人在历史上,都有着各自的定位,而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无法评价的风云人物,以一己之力屡屡改变历史的走向,他曾杀死效忠过的旧主最后的皇室血脉,后来也背叛了新主子,晚年独自建国反叛却不得人心,在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郁郁而终,他的死也改变了历史的走向,直接导致了他所在势力的崩溃。而他,就是吴三桂,关于吴三桂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物,真的很难评价。

他能打仗吗?答案是很能打,吴三桂拥有很强的军事实力,带兵作战往往所向披靡,是清朝初年最顶尖的武将。他改变历史了吗?确实改变了,当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尽殉国之时,吴三桂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推上了历史的顶点,本来是一个小人物,却成为了决定历史转变方向的指针。往南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农民起义成功,往北则是一直走到了现在并将通向遥远未来的我们正在经历和创造的这段历史。而他有战略眼光吗?显然是没有,他一生有三段截然不同的经历,而且轨迹都十分混杂,很难看出一个完整的规划,而这就是吴三桂的一生。

总体而言,吴三桂就是明末清初的一个乱世枭雄,他没有能够成事的高度,但在那个没有决定人才的时代,以他的能力,又不可能是个安分的主。

吴三桂好惨(吴三桂就只能是个乱世枭雄)(2)

吴三桂

为什么说吴三桂没有战略眼光呢?

首先,我们讲讲吴三桂的生平,吴三桂出自将门世家,其父亲吴襄,官至辽东总兵,明代的辽东总兵可是武将顶配级别,而吴三桂母亲早逝,吴襄续弦娶了祖大寿的妹妹,这样吴三桂白捡了一个总兵级别的舅舅。有吴襄和祖大寿这层关系,吴三桂在辽东可谓是顺风顺水,少年时期学了个文武双全,长大后又通过了武举考试。

不过因为家里条件太好,吴三桂只是跟着两位总兵学了些战争技巧,可是在很多战略布局的事情上,并没有让吴三桂亲力亲为,更没有好好的进行指导,所以等老一辈的人物们退去之后,到吴三桂亲自挑担子的时候,又赶上大明在辽东的大溃败,所以并没有亲自实践太多。在松山、宁远、锦州等地相继失守后,吴三桂以及手下最后的关宁骑兵退守山海关,成为了大明东北饿最后一道防线。

吴三桂好惨(吴三桂就只能是个乱世枭雄)(3)

吴三桂献关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内外交困之下,整个大明都已经无力支撑这种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躺平,坦然的接受改朝换代,于是经历了无数次东山再起的李自成,连自己都没想到,一次攻打京师的尝试竟然如此成功,从西安出发,仅仅用了一个多月,就攻破了北京。要知道,从西安,就算一路步行走到北京,也得走将近一个月,所以可以知道,李自成一路几乎没有遇到抵抗。李自成攻破了北京之后,明朝几乎所有的旧官僚都选择了投降,崇祯自缢于煤山,大明就这样亡了,大明留在南京的六部则在悲喜交加之间,另外创立了一个政府,那些在北京被淘汰下来的大臣们,万万没想到在南京还迎来了第二春,成为了主角。

其实吴三桂一生有好多次选择,但是可惜很多次,都没有把握住,第一次就是山海关的故事。当整个南明还在紧锣密鼓的重建新朝之际,似乎整个世界都遗忘了,在北方的角落里,还蜷缩着一个吴三桂,以及他手下的五万精锐。这五万人虽然比不上大顺的数十万大军,也比不上精锐的满蒙联军,但是确实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至少可以将任意一方消耗大半。而其随意导向一方,都会造成胜利天平的倾斜。

吴三桂好惨(吴三桂就只能是个乱世枭雄)(4)

清军入关

吴三桂这个时候,其实有三种或者说四种选择。其一,做孤臣,死守山海关,为大明耗尽最后一滴血,誓死与北方的清军和南方的农民军死战,毕竟农民军和清军都不想对方得到山海关,最终的结局自然是吴三桂或许还有些生机,但是希望不大,极有可能是和其中一方消耗之后,被另一方收了渔翁之利。不过这样的做法,可以青史留名,吴三桂可以成为一个历史标杆,进而跻身明朝的文天祥。但是这种舍身求名的做法最不符合实际,一般不会有人选。

其二,率部突围,不过当时整个北方已经沦陷,没有坚城作为依靠,突围困难重重。而走海上需要很多时间来准备,而显然,吴三桂并没有那么多的准备时间。突围只能选择陆上,当时的局势是,山东大部分地区还在南明手中,而吴三桂可以选择的三条路线。

向西去大同,然后绕道往南,这路途遥远且关隘重重,又是农民军腹地,很难成功。其次,攻打北京,然后顺势南下,这是一条不错的路线,缺点在一路上会遇到农民军的层层堵截,而一旦吴三桂弃山海关,清军会南下,到时候腹背受敌,根本没有成功机会。其三,就是唯一可行的道路,佯攻北京,实际从通州以南,今天津附近,沿着京杭大运河南下,从德州过黄河,进入南明势力范围,一旦逃脱,大顺势必会和满清来一场不知鹿死谁手的对决,以吴三桂的实力完全可以在南明朝廷中只手遮天,只是这么办的话,留在京师的全家就会蒙难。

其三、投奔李自成的农民军,这条路很难走,即使投奔农民军,还是会被李自成当成马前卒,留在山海关抵御清朝,而等待当炮灰的功能结束之后,就会成为大顺朝廷所需要消灭的对象。参考汉家王朝的政治手段和内斗猛烈程度,吴三桂的结局或许比加入清朝的结局更惨。

吴三桂好惨(吴三桂就只能是个乱世枭雄)(5)

山海关

其四,就是吴三桂所走的那条路,就是选择加入清朝,成为清军的马前卒,帮助清军扫平农民军之后,然后南下扫平南明,然后裂土封王,等清朝坐稳江山之后,被新王朝残酷清洗。

其实,对于吴三桂来说,能选择的不多,选择大顺王朝可以救全家,但是结局一定会不好,同样会背负骂名,而且所得不会很多。所以,对吴三桂来说,其实最好的选择就两个,要么选择从天津突围南下,去南明当个大哥,只是风险有点大,需要奋力一搏。其次就是加盟实力稍弱的满清,成为满清创业的一个小股东,最终在平定天下之后分一杯羹,但是结局不会很好。所以,在当时山海关,吴三桂必然不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了最符合当时利益的一种选择。只不过,就长远来看,缺乏乱世立命的勇气,缺乏舍我其谁也的责任感,这也是吴三桂没有战略眼光的体现,其就应该义无反顾的南下。

真正让吴三桂没有战略眼光的是之后的一系列操作,首先是在满清执掌下,甘当马前卒,拼命进攻南明,虽然操作猛如虎,却失去了天下民心,不仅仅自己军队损耗过大,更是坐实了汉奸的骂名。其就应该学韩信,给自己安排一个进攻路线,最好是走西北后下西南,割据半壁江山,坐山观虎斗,然后给自己第二次待价而沽的机会,也再给自己一次人生的选择,毕竟这个时候,吴三桂是可以争取主动的。

吴三桂好惨(吴三桂就只能是个乱世枭雄)(6)

吴三桂起兵

但是吴三桂,没有选择这条路,而是在多尔衮的指挥下,不遗余力的追杀南明残军,从汉中一路杀到四川,再杀到云南和缅甸,直到将永历帝杀死,冒天下之大不韪,为后世所唾弃。之后吴三桂就追求做大清王朝的沐王府,永镇云南。

可是当时,多尔衮去世了,大清失去了绝对的军政核心,而顺治帝也只活了二十多岁便去世了,继任的康熙帝年幼,吴三桂却没有在这个时间点反叛,而是等到康熙坐稳江山之后,正式削藩之时,才被动起兵,这是绝对没有战略眼光的做法。毕竟,反叛这件事宜早不宜迟,等天下安定下来,百姓就不可能再跟随你去打仗。试想,如果吴三桂在顺治帝去世之后,直接挥军北上,先取人口损耗巨大的四川,再取湖广,两路北伐,一路进挺关中,一路直取中原,那满清岂能安坐江山?

吴三桂好惨(吴三桂就只能是个乱世枭雄)(7)

吴三桂势力

​然而吴三桂却将一手好棋下得稀烂,等满清坐稳江山,有恃无恐的削藩之后,才联合其他势力反清,浪费了自己一身才华,虽然在初期取得了不错的形式,但是面对满清的四处围攻,吴三桂年迈体弱,有心无力招架,最终衡州称帝之后,郁郁而终。在吴三桂死后,其势力也很快覆亡。

所以,空有一身善战本领的吴三桂,因为缺乏战略眼光,充其量只是个乱世枭雄,也就仅此而已。这个人无君无父,鼠目寸光,最终还是浪费了一身本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