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秒,每一個選擇,都會創造一個 平行宇宙。”
《一秒拳王》
上一章講完意識,曾提及記憶(memory) 和預測(prediction) 是形成意識的兩大項目。時間亦可以說是由記憶及預測交替所形成,因主觀時間就是感受由預測(未來)變成記憶(過去)的過程 。所以,時間便是意識之起源,而通過減除對時間的感受就是由意識進入潛意識(冥想)的法門。(靜心可以是透過除掉對時間的覺受,而離開意識的 羈絆。)
那回憶和預測的運作本質是什麽?兩者有什麽分別?如果記憶和預測是時間的兩大項目,那探討記憶和預測的本質就等同於探討時間的本質, 以及意識的本質。
記憶及預測的反思
我們普遍都認為記憶是真實的,而預測卻不是真實。但試想像,我們的記憶跟預測都是對越貼近「當下亅(moment of now) 的細節越清晰,而越遠的越模楜。記憶很易理解,而預測也是嗎?我們對遙遠將來的事情不能知曉,但同樣地,我們可肯定遙遠過去的記憶嗎?相反地,我們對即將發生的事情的預察比較有把握,如當你決定拿起桌上的一支筆時,你幾乎肯定那是一定會發生的,甚至連下一秒拾起筆的力度,角度及路線都可確切肯定。就如你幾乎可在短暫過去的記憶中找到所有所經歷事情的細節一般。再向過去的時間延伸,你開始越不能確定所有事情的經過,直到你跟本不能在記憶中找到幼兒時所發生過的事情一樣。我們大腦擁有預測未來的能力,只是限制在一段極短時間的將來。這就像我們不會懷疑大腦擁有記憶能力,但亦是限制在一段有限時間的過去一樣。那麽,為什麽我們會認為記憶比預測真實?
回憶的機制
上章提及意識影像是當下由外面世界所接收的感觀資訊對儲存在大腦皮質層中的某基本電路組合( pattern) 產生強化干涉( strengthening interference) 及電突觸下所形成。當下的感觀會分別對腦皮層網絡中無數不同的資料組合產生干擾,當中與外部訊息最 謀合的資訊組合會產生最强共振形成「當下亅,而皮質層中與外部訊息較相似但有小量分別的資訊亦會產生次等強化干擾,而形成次一級強度共振的「剛剛亅過去。從機率分析可看到,腦皮層中與外部資訊完全謀合的組合機率會是最少,數量亦是極少,而當分別越大,數量亦越多。即 t=0的組合可能只有1個,而t=-1的組合數量可能是2個,t=-3時的則己是4個,如此類推。換言之,當時間離「當下亅(t=0)越遠,其產生的共振組合(記憶中的現實)版本就越多,而每一個版本的共振能量亦越分薄。舉例,你記憶中對今天早上所發生的事件及人物非常肯定,但你可能對一星期前所發生的事件已存在數個不同的記憶版本,而沒有其中一個比其他更真實。那麽,我們記憶中的時間其實就是大腦皮質層中所儲存質訊組合,在每個「當下亅受外界感觀刺激下形成的強弱排列序! 既然 過去只不過是腦中儲存無數資訊組合中的某些即時組合,而且同時存存不同版本,那是否等於說,過去的記憶也不是真實?我們「當下亅一刻與世界的互動,是否可影響我們記憶中的過去?
早已存在的未來
那預測又是什麽?跟據以上所假定記憶形成的機制,我們的記憶並非直接反映現實世界所發生的事,而是間接透過我們的意識感觀干擾而勾起大腦皮層中早已儲存的訊息。換句話說,在外部世界事件未發生前,腦中的相關訊息設定:即記憶早已存在!那不正是完全相等於腦中訊息可預測將發生的事嗎?但如果記憶及預測同時都只是腦皮層中的同樣的訊號,那又為何我們那麽堅信我們的回憶是千真萬確,而預測只是假設幻想呢?我假設這正是我們在三維世界中意識運作的設定。同樣是腦皮質層中的訊息,要透過邊緣腦(limbic brain) 在海馬體進行降維後才可被意識所察覺,而我們又一直相信只有被意識(五感:眼,耳,鼻,舌,身)所察覺的才是真實,而介定為真實世界的記憶。記憶所記錄的真實世界,其實只是被(顯)意識介入後在腦中投射的訊息而然。而隱藏在腦皮層中,已存在且完全相同的訊息,便是潛意識對未來的預測。總括所得,我們的記憶跟預測(甚至主觀時間)都是存在潛意識中同一個訊息的不同激發狀態,跟外部世界並無直接關係!
藝術作品直指的內在記憶
我們有時在欣賞某些藝術作品中,會感受到一種藝術家帶出作品世界中的的回憶感。但我們並未到過作品中年代的世界,為何會有一種回憶感?
19世紀初的歐洲興起了印像畫派(Impressionism), 屏棄了當時一直著重的作品細節,以模糊的筆觸紀錄當時的景像。奇怪的是,畫作上模糊的描繪反而令作品更看上去更加真實,令人仿如置身其中一般。在莫奈的〈1878年蒙特吉爾街的節日〉中,我們甚至可聽到街中人韋的喧鬧聲。為何會這樣?我覺得是其模糊的 影像跟我們大腦中所形成記憶 的影像更加脗合,畫家巧妙地透過模糊化繞過了我們意識對細節的注視,而令影像信息可直達我們腦中潛意識的區域,與那裏潛藏的記憶產生共振,令作品形成一度時空門,打開另一個世界。潛意識的記憶比個人顯意識模糊但廣泛,可能人類潛意識可共享存在於時空結構中一些共同的記憶訊息。
有時音樂作品比視覺作品更容易勾起回憶感。我想可能亦是由於人的視覺感觀乃五感中最強的部份,而聽覺於整體感觀較次級,所以較容易被繞過,進入及直接觸動潛意識的部份。
〈1878年蒙特吉爾街的節日〉莫奈
〈魯昂大教堂〉莫奈
錯覺中的時間之箭
從以上邏輯,時間之箭(arrow of time) 並非如我們一直所認為般是單向地由過去指向未來,而是由不斷更新接收訊號的「當下亅同時向「過去亅及「未來亅伸展的。當下的訊息不單改變將來,亦同時不斷地更新過去。但當過去被「更新亅後,我們便只「記得亅最新版本的過去,所以在我們意識中,過去是單一的,亦形成錯覺中的「時間之箭亅。
存在大腦中的平行宇宙
上文己詳述,因訊息組合在腦中被觸發的機率形成時間排序,在離「當下亅一刻越遙遠的過去及將來,被觸發的版本越多,所以疊加下印像便越模糊混沌。舉例,在回憶一年前大年夜回家吃飯的記憶版本,A版本中大舅和舅母都有一起到,而B版本中只有大舅,再在C版本中他們又分別坐在桌上不同位置,而D版本中每人所談話的不同內容及不同穿衣顏色,等等。同是一餐團年飯,在記憶中同時存在了不同版本的現實,每一個都不比另外的真實,這現像不正是天才物理學家Hugh Everett 所提出的平行宇宙的真實寫照嗎?而在意識越接近「當下」一刻,腦中突觸越強,形成意識聚焦下的單一版本。而每個當下的訊息干擾,又不斷影響著過去記憶中的各版本。(這跟意識觀察下的量子 塌縮 現像是否非常相似?)所以,世界的本質比我們所認知的現實更加複雜,亦更加有趣!我們所感受的三維世界及單向時間,是否只是外面多維及多重時間世界下,被有限意識所投射的平面國度(Flatland)!
平行宇宙之父(photo: Wikip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