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小时候喜欢看中日战争的书籍、影视片,也关心这些东西诸如南京大屠杀啊、东京审判之类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错说一句话损失2000万?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错说一句话损失2000万(一句话赔上一条命)

错说一句话损失2000万

我儿子小时候喜欢看中日战争的书籍、影视片,也关心这些东西。诸如南京大屠杀啊、东京审判之类的。

2010年夏天见了95岁的老姥爷(太太的祖父),他问,“老姥爷,你打过日本鬼子吗?”老人家有点耳朵背,“你说要买个本子?”这是哪儿跟哪儿的事儿啊。见了85岁的老奶奶(我奶奶),竟然上来就问,“老奶奶,你被日本鬼子强暴过吗?”好在老奶奶喜欢孙子,不然可要麻烦了。可能是那些题材的片子看多了吧。他老姥爷的事我不清楚,我奶奶也没有说过日本鬼子的事。

现在两位老人已经长眠地下经年了。

我爷爷健在时讲过日本鬼子进中原的事。

一九三七年哪,日本鬼子进了中原。先打开了芦沟桥,后进了山海关哪。那火车道修到了济南啊哎嘿呦。鬼子就放大炮啊,八路军就拉大栓。

我们村是个小村,在山东昌潍平原上,不显山不露水,好像历史上也没有出过什么大人物。小时候总觉得村里面应该有大人物,这样作为村民才脸上有光的。长大了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当大人物哪那么容易。有一次爷爷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说我们村曾经有个人被日本鬼子杀死了。嗯?被日本鬼子杀了,那是不是八路军,是烈士?爷爷直摇头,就是个普通农民。那怎么被杀死的?爷爷说:因为一句话。因为一句话被杀头,日本鬼子真是太残忍了。

说的是:1938年,国民党县长杨九五弃城南逃,日军占领益都县城。(引自青州大事记)

爷爷那年9周岁。鬼子兵有个小队,驻扎在我村西南约8里路的徐集村西头。爷爷看过日本鬼子操练。鬼子们集体做操,就把枪放到一起堆成圆锥体形状。也没有人看管,赶集或路过的群众就围在边上看日本人做军操。操毕解散队列后自由活动。日本兵有时就拿些东洋糖给小孩子吃。“那些糖很甜”,50年后爷爷回忆给我听。这绝对是日本鬼子在收买人心,尽管觉得糖好吃,但洋糖虽然吃在嘴里,心绝对是中国心。日本人高兴了还教中国的小孩说日本话,不是常说的那句“八格牙路”。而是“一起(1),尼(2),桑(3),系(4)”之类,爷爷说的很熟练,可惜我只记下这几个。

鬼子开始在我家乡没有杀人。后来有人趁操练时偷了一支枪。他们四处寻找后终于找到了“作案人”,并在徐集村西边的练习场进行了公开枪毙。爷爷说,“那是个外乡的要饭的,没人相信是他偷了小鬼子的枪”。

再说我们村那个抗日的人。20多岁,父亲早亡与寡母过日子,家贫,也没有成亲。年轻人嘛,火气壮,又没有成家,心情也不好。是庄里人说的“嘴上没皮,满嘴开火车”主儿。一天这个年轻人对邻居说,“我敢杀日本鬼子,你信不信?”邻居人老实忙劝他,“这种话可不要讲,要杀头的!”他不听仍然对其他人讲。有人听了赶紧装傻走过,有人给他竖大拇指,“年轻人,有骨气!”他的豪言壮语没能持续多久,到晚上就结束了他的豪迈人生。

当天夜里一队日本鬼子在汉奸的引领下,精确打开他家的门,把他从炕上拉起,拖到我们村东的河里,精准的一枪毙命。他母亲因伤心过世,这个家就绝户了。爷爷说,“那人死的蹩屈,就是个庄稼人,多说了话送了条命。”日本鬼子听不懂他的话,还是汉奸在中间使的坏。汉奸,我们当地称“三本鬼子”。

我们村的年轻人肯定不记得这个事,我们村的老人也不一定记得这事,毕竟80年了。爷爷是想借此告诉我少说为佳,我当年一如现在口无遮拦,爷爷告诫我说话多伤人会要命的。我却从中看到了人性恶,除了鬼子,如果不是有人告发,谁会知道偏僻小村里一个傻孩子的玩笑话呢?这个江湖,有些话真的不能多说啊!

我们村还是有个烈士的,上小学时学校组织给他扫墓,他不是抗日牺牲,而是在国内战争期间,被国民党杀害。

当年我坚信红领巾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我老是不解,这么多红领巾要用烈士多少鲜血,现在解放了,烈士们早牺牲了,到哪儿去找这么多鲜血?自己知道这有些反动,也不敢问大人和同学。我入队时,红领巾都是借用,那时候农村普遍穷,谁家舍得花钱买。吃饭问题还没解决呢!为了借红领巾,母亲找了好多人家,不是被人借去了就是自己的孩子正好用。我年龄小又表现好,因此第一批入队,母亲没有准备。母亲后来借了一条红丝巾,是一位新婚媳妇的嫁妆!这是红领巾吗?这也不是烈士的鲜血染的(红领巾红色偏深,而丝巾偏鲜艳),尽管心有不满,但我自小就体谅父母的不易,就带着这条丝巾入了队。到现在我都十分感谢这位借给“红丝巾”的同村嫂子,见到她都要说起这事!滴水之恩当以涌泉报之。

当时烈士墓地就在村前的一块麦田里。墓地现在不存在了,那里是一片蔬菜大棚。

纪念一个人不在一块碑石,而在心中。

那个戴着红丝巾的小孩白发依稀了。总想起那些往事,总是泪流满面。童年不再来,童年的喜乐哀愁也一去不复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