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豚一般一胎生多少个小宝宝(长江江豚福久在汉产下幼豚)(1)

6月29日,江豚妈妈“福久”和小江豚“F9C22”在水中游动。

新华社发

编号“F9C22”!这是新出生的小江豚的编号!随着一阵血水喷出,小江豚和江豚妈妈“福久”之间连接的脐带断开,小江豚像一只炮弹,飞速地弹射出水面。在呼吸到第一口空气后,它飞快地游回到妈妈身边,母女俩相依相伴,时而下潜水底,时而探出水面,时而畅游水中……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长江江豚幼豚“F9C22”正在母亲“福久”的陪伴下嬉戏,母女如影随形,其乐融融。

7月6日,中科院水生所通过新华社首次公开长江江豚“福久”诞下新生宝宝的全过程监控视频,这头小江豚的出生是人工繁殖长江江豚取得的新成果。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介绍,妊娠以来“福久”食量稳定增长,每天最大进食量可达3~4公斤。6月27日16时,“福久”出现明显的食欲减退、呼吸间隔变短、漂浮等行为。同时训练员发现其生殖裂区域出现有色液体溢出,科研人员随即启动24小时监护,并做好了相应预案。当天19时35分许,幼豚尾鳍娩出。经过约2小时的分娩过程,幼豚于当天21时35分左右顺利娩出,编号为“F9C22”。

郝玉江说,“F9C22”出生后,“福久”表现出很强的母性,一直积极主动跟随看护,引导“F9C22”深潜水并与之伴游。在“福久”的引导下,亲子关系逐渐建立起来,“F9C22”于次日4时30分左右吃到第一口母乳。经过1周多时间的观察,妈妈“福久”和她的新生宝宝“F9C22”目前均身体健康。经科研人员观察确认,此次“福久”生育的“F9C22”是一头雌性小江豚。

“通过江豚人工繁养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术对于支撑长江江豚的就地、迁地保护至关重要。”中科院水生所鲸类学科组负责人王克雄研究员说,该所成立40年来,一直坚持对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是目前我国从事鲸类保护生物学研究时间最长、学科门类最全、国际合作最为活跃的研究团队。

郝玉江博士介绍,“福久”2011年从鄱阳湖来到水生所,已经14岁了。这一次不是头胎,之前它有过分娩经验。生第一胎时因为突然多了一头小江豚,它有些害怕,经常躲着幼豚,由于自身经验不足,最终没能成功进行母乳喂养,第一胎没有成功存活,非常可惜。

快问快答>>>

■ 江豚科普小课堂

Q:江豚的性成熟年龄和寿命是多久?

A:4~9岁达到性成熟,寿命约20年。但一只叫阿宝的江豚,已经超过25岁了,所以江豚个体寿命也有差异。

Q:江豚会不会生双胞胎?

A:不会。鲸豚的生育率都低于其他较小的动物,每胎只生一个江豚“宝宝”,体长一般70厘米、重5公斤,而且要怀胎12个月。

Q:江豚爸爸知道自己有孩子了吗?

A:在江豚群体里,江豚爸爸一般是不知道自己当了爸爸的。江豚是典型的季节性繁殖动物,4月至10月都会繁殖,比较集中在7月至9月。繁殖季期间雄性江豚对雌性江豚具有一定的攻击性,但江豚是很温和的动物,攻击性行为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为了保证孕期安全,科研人员会安排妈妈单独在一个水池里待产。

Q:江豚的眼睛那么小,眼神是不是不太好?

A:江豚视力是不好,但听力很棒。当江豚发出声波时,声波遇到周边物体会反射回来,它们就能判断出周围物体的位置。这种特殊的本领叫做回声定位。

Q:江豚睡不睡觉?

A:江豚睡觉的方式和其他动物不同,它们左右脑交替休息,左边大脑控制游泳时,右脑休息;右边大脑控制游泳时,左脑休息。

Q:科研人员怎样和江豚互动?

A:在豚馆经常会有科学研究,训练员负责江豚的日常生活。根据江豚性格和它们互动,同时协助医疗检查,进行无侵害式体检,采集血液、粪便、尿液等样品,研究江豚的激素水平、身体状况等。同时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研究江豚的生活习性,怎么交配、繁殖、分娩等,以便更好地研究江豚野外保护现状。

■ 小江豚出生后经历“豚生”3个第一次

第一时间挣脱脐带

按照常规,幼豚自然分娩出母豚后,随着游动,脐带受到拉扯会自动断开。刚离开母体的幼豚,要及时出水呼吸空气。

呼吸到第一口空气

与脐带断开后,幼豚会迅速窜至水面,呼吸到离开娘胎后的第一口空气。几乎同时,母豚会迅速靠向幼豚一起伴游,或者托举着幼豚一起游动,开始第一次交流互动。

吸吮到第一口母乳

幼豚在出生一天内,如果吃不到母乳,就会有生命危险,可第一口吮乳需要靠江豚母子俩协同配合才能完成。

■ 江豚哺乳全过程

◎母豚鼓起自己的腹部蹭擦幼豚,并将乳头靠近幼豚的嘴巴

◎当幼豚找到妈妈的乳头位置时,会把舌头卷起来顶在上颚,形成一个管状空间

◎把喙往前钻进妈妈的乳裂里,将这个“管子”套在妈妈的乳头上

◎母豚通过乳裂周边的肌肉收缩,将乳汁喷射到幼豚嘴里

统筹:倪宁 高宝燕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甘娟 王玮琦

制图:刘岩

来源: 长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