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太监,也就是宦官之首,他们在进宫前都要受阉割,许多人也因此称他们为“阉人”,然而这却是揭人伤疤,是十分不尊重人的。

在人们的认知中,太监在历史上,基本如秦朝赵高、明朝王振、魏忠贤等等,皆是奸臣佞臣,祸乱朝纲,欺上瞒下,致使朝廷腐败,民不聊生。

历史上太监宣读圣旨读错一个字(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1)

图一

不过有一位太监却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他与上述等人完全不同,被人们称为历史上“最可敬”的一位太监。

在宣读圣旨时他故意读错了一个字,救下了数千条人命。那么他究竟是何许人呢?他又为什么要冒假传圣旨的风险去救这些人呢?

晚唐动荡 幸而苟活

这个太监的名字就叫张居翰,他是唐朝末年人。他自幼父母双亡,弱小、孤苦无依的他流浪街头,以乞讨为生.在那个物质贫瘠、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个小乞丐的张居翰,不知遭遇了多少白眼和驱赶,受尽了多少欺凌。

后来,张居翰遇到了恩人掖庭令张从玫,依靠着他的帮助张居翰顺利进入了宫中。张居翰平日为人善良、行事谨慎,又颇有能力,获皇帝唐昭宗赏识,逐步升任为管理皇室库藏的内府令。

历史上太监宣读圣旨读错一个字(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2)

图二

当时正值乱世,朝野之上太监权力膨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许多宦官欺上瞒下,祸乱朝纲。众所周知,太监是没有生育能力的,而单纯地进行金钱利益之间的往来又不稳固。那么他们之间互相进行利益牵扯的方法是什么呢?

那就是攀关系、认亲戚。如明朝太监王振,受宠后便有无数太监趋之若鹜,认他为“干爹”。张居翰当时也认了一个权倾朝野、势力庞大的太监做“干爹”,这也使得张居翰在乱世之中受到了遮蔽,得以苟活。

历史上太监宣读圣旨读错一个字(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3)

图三

然而,在张居翰于幽州任职期间,大臣朱温、崔胤向昭宗上书说:“宦官参与机密,夺百官之权,上下勾结,共为不法”,“请陛下翻夺宦官所兼的职务,罢诸道宦官监军。”昭宗同意了他们奏请。

朱温乃强大的地方节度使,也是后来的后梁开国皇帝。彼时,他已将昭宗操纵在自己手中,颇有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味,于是,他僭越圣意带兵诛杀宦官,近百名宦官命丧黄泉。

历史上太监宣读圣旨读错一个字(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4)

图四

张居翰也在朱温诛杀名单内,幸而得好友相助,张居翰逃入山中,逃过一劫。而后投奔幽州节度使刘仁恭。

以身犯险 救济无辜

随着社会局势不断动荡,各方节度使混战不已,唐朝正式走向末路。公元907年,朱温夺唐皇皇位,建立五代时期的第一个政权——后梁,正式开启了五代十国的历史。

此时的张居翰由于之前的宫中巨变,在刘仁恭军中任职。不久后,朱温派兵攻入刘仁恭的地盘。兵力较弱的刘仁恭向太原李克用求援,李克用答应了他的请求,两者由此联合起来,与朱温军作战。

历史上太监宣读圣旨读错一个字(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5)

图五

在此期间,李克用发现张居翰才华卓越,将其收入麾下。而后李克用去世,其子李存勖子承父业。前期的李存勖发愤图强,对张居翰极其信任,委以重任。而张居翰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将军中大事管理得井井有条,为其后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李存勖后期堕落,重用伶人致使国破身死,但他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此时的他,牢记其父临终前的嘱托,发愤图强,四处征战,逐渐壮大,败契丹,灭后梁,建后唐,成就自己的霸业。

历史上太监宣读圣旨读错一个字(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6)

图六

在灭亡后梁后,南方仍然有很多割据政权,而前蜀就是其中最为强大的。然此时的前蜀国君王衍,贪图享乐,无心朝政,致使朝廷腐败成风,还大兴土木,卖官鬻爵。国内人心沸腾。李存勖认为时机已到,便发兵灭蜀。

在其灭亡前蜀过程中,前蜀国君王衍草草组建的大军被李存勖的军队一击即溃。这也吓破了王衍的胆,马上就向李存勖请降,王衍投降时,呈现出极诚的归服心,他系草于颈,脱去朝服身着白衣,在路边迎接后唐军。

历史上太监宣读圣旨读错一个字(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7)

图七

李存勖知道此事后,很高兴,下召令王衍到后唐国都洛阳来,并许诺保全他的性命。但是在其快抵达洛阳时,后唐境内发生事态严重的叛乱,李存勖决定御驾亲征。

大臣景进因此奏请李存勖诛杀王衍等蜀人,他说:“陛下您将要率兵平乱,而王衍等蜀地之人很可能趁机割据分裂,如果真是如此的话,会造成很大的动乱,不如直接把随王衍而来的蜀地之人全部处死。”李存勖觉得景进之言有理,便将自己先前的承诺抛之脑后,下召诛杀蜀人。

历史上太监宣读圣旨读错一个字(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8)

图八

由于自己要平定叛乱没有空暇,于是李存勖就派遣心腹张居翰来处理此事,让张居翰带着圣旨前往王衍所到处宣读。但是,张居翰看到圣旨内容后,对将被处死的蜀人们生出怜悯心,他觉得他们既然已经投诚降伏,不该遇此杀身之祸。

思虑再三后,张居翰决定冒着丧命的风险,挽救他们的性命。张居翰经历了不少大风大雨,然而这种情况是第一次,在深思熟虑之后,他最后决意以读错圣旨的方式来挽救蜀人们的姓名。

历史上太监宣读圣旨读错一个字(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9)

图九

他读圣旨的时候,故意把“王衍一行,并宜杀戮”读成“王衍一家,并宜杀戮”。这样一来,除了王衍及其家人,其他千名蜀地的无辜之人都不在获死刑的范围内。这一字之差看似微小,其他官员根本不会注意,但是,要知道在古代,假传圣旨可是死罪。

没人会相信,皇上身边的大红人会为了这些毫不相干的人去违抗皇上的旨意,也就只处死了王衍及其家人。这里,张居翰能够为了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蜀人性命,以身犯险,这不得不让人钦佩。

历史上太监宣读圣旨读错一个字(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10)

图十

幸运的是,根据史书的记载,庄宗李存勖还真没有发现这件事情。那时候,后唐局势动荡,李存勖整日奔波于战场,早就将这件事情抛在了脑后。可能是苍天看到了张居翰的善良,让他幸运地逃过一劫,安稳地度过了一生。

出淤泥而不染的一生

张居翰的一生,都处于天下纷争的乱世之中。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历经日落西山的晚唐、动乱的后唐以及五代十国那种分裂的时代,在这种时代下,人心的恶是最容易释放出来的。

在这种大环境下,身为受宠宦官的张居翰,没有像我们所熟知的奸臣宦官一样,因为自身的生理残疾而导致性情残暴,飞扬跋扈。而是秉持一颗善良的心,为此甚至不惜假传圣旨,将自己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拯救他人性命。

历史上太监宣读圣旨读错一个字(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11)

图十一

张居翰的可敬之处在于经历了不平事,见过太多社会的黑暗面,接触了一些无耻小人却仍然可以保守本心,心地善良。

在那个重视子嗣传承、愚昧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他因受人鄙夷所产生的怨恨足能打败他内心中的善良。这些人足以令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他没有轻易放弃自己内心的善,他比很多享有人间富贵的人慈悲,这正是他的可敬之处。

结语

一个人,最本能的选择是为自己着想,是图谋自私自利,在保证自己没有损失的情况下才会去适当帮助他人。然而张居翰竟然能在当时那样的乱世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将多数生命放在首位考虑,冒着假传圣旨的风险救下那些无辜者,可歌可叹。

这件事情就算是放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也不见得有多少人会像他一样。一个人对他人的善心或许都有,但是当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的善心时,多少人会和张居翰做出一样的选择呢?

历史上太监宣读圣旨读错一个字(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12)

图十二

当今的时代下,物欲横行,社会冷暖,人们该应该心存善念,就算做不到张居翰那般经历坎仍坷舍己为人,也不要去主动害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秉持着“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理念,尽自己所能,在这双手所能触及的范围内,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