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电影表演艺术家葛存壮当面对天津相声名家魏文亮说:“我很奇怪,一掀台帘,你一上台,就把几千观众的眼光都给抓了过来。我得‘研究研究’你。”

从这个评价中可以看出葛老爷子对魏文亮是多么的喜爱,也可以看出魏文亮是很有“台缘”,很有“魅力”的。

魏文亮春晚相声(您还记得魏文亮的相声要条件儿)(1)

魏文亮先生在天津称得上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出生于1940年的他6岁时便开始了相声生涯,幼年时便已声名鹊起,一个脖子细、脑袋大、留着一尺多长的小辫、穿着棉大褂站在板凳上的小孩说相声,真是够怪的了!大家纷纷议论着:“这个小怪物是谁呀?看着就这么好玩!”于是“小怪物”的名声便传开了。

魏文亮春晚相声(您还记得魏文亮的相声要条件儿)(2)

《要条件儿》是魏文亮的代表相声小段,这段相声来源于真实生活。魏文亮原来有位邻居,是个长得非常漂亮的姑娘,但个头儿不太高,她经常到魏家跟魏文亮的爱人聊天,总是对生活特别不满意。魏文亮听了她们的谈话内容,觉得很有代表性,决定写成一个相声小段。

那时候,魏文亮家只有一间房子,为了不影响爱人休息,魏文亮就关上灯,默默地躺在床上冥思苦想,转天的凌晨三点魏文亮来了灵感,赶紧叫醒爱人开灯,迅速写下了这个小段的框架。后来又经过不断的精炼,最终创作出了《要条件儿》这个代表作。

《要条件儿》一公演就特别火爆,有时最后返场不说《要条件儿》观众根本不让魏文亮下台。

这个作品虽然是个不大的段子,但它的创作非常符合相声创作的规律:它有垫话、有瓢把儿、有正活、有底;它有很多的包袱,包括有几个楼上楼的包袱。而每一个包袱又都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比如底部分:

  魏:最后还差五分钱。

  孟:那怎么办?

  魏:又卖了个酒瓶子。

  孟:卖了多钱?

  魏:八分。

  孟:还剩三分,

  魏:我又买了棵冰棍儿。

  这个底把全段相声推向了最高潮。

魏文亮春晚相声(您还记得魏文亮的相声要条件儿)(3)

《要条件儿》的社会效果不是一般的好,而是非常好。一次,一位与他素不相识的年近花甲的大娘,领着一位二十三四岁的姑娘也不知道怎么找到了他的家,叩开了他家的门。

原来这位姑娘是这位大娘的准儿媳,还有一个星期,姑娘就要嫁给大娘的儿子了。这一老一小是特地来请魏文亮去参加婚礼的。

魏老师莫名其妙,当然要问:“请我去喝喜酒?”

“是,您可一定要去。”

姑娘说话有意思,“您不会拒绝吧?也不会说没工夫吧?要是真的没工夫,没关系,就等您什么时候有了工夫,我们就什么时候举行婚礼。”

“这可真有意思。”魏文亮说,“我说话您别不爱听,请我们参加婚礼?咱,根本就不认识呀?”

“是您不认识我们,可我们认识您。我就是您说的《要条件儿》里的那样的姑娘。可没有您说的那么‘邪乎’,最后还卖了个酒瓶子,没到那种程度。可彩礼是真要,要得还真不少。您说我这不是缺了德?听了您说的《要条件儿》,不只是听了一遍两遍,越听越觉得我是真不对,越听我是越脸红。我爱他儿子,逼着要彩礼,那还叫‘爱’吗……”

大娘接过话茬儿:“我这儿媳妇可是真好,彩礼该要还得要,可没那么多了。就说手表,原来她是真要‘罗马’。现在呢,有一块咱天津出的‘五一’就行了。还别说别的,就是这一块手表,省出了三桌酒席的钱。魏老师,我们还真得好好谢谢您。瞧得起我们,您就去参加他们的婚礼……”

“去!一定去!”

魏文亮和孟祥光两位先生如约参加了姑娘的婚礼。

魏文亮春晚相声(您还记得魏文亮的相声要条件儿)(4)

这样的事可真不少,有为数不少的老人都对魏文亮说,现在儿媳好了,有的还没结婚的,彩礼要得少了;有的已经结了婚的,儿媳孝顺了。一段相声能够产生如此强烈的社会效果,魏文亮的《要条件儿》的作用很大,这是一般的相声段子所无法比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