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牌起源有许多说法,但因为历史已久,正确的起源早已经不可考。
第一种说法:古时泰国战争连连,僧侣们为保存佛法,使得佛教文化可以延续下去,同时也是为了让信众能够方便礼佛,因此特意在泥土中加上一些经粉、花粉、金属等材料,最后再把佛的模样雕刻在泥土上,从而制作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泰国佛牌的雏形,然后对其诵经加持,再埋在佛塔中,使得其可以流传下去。
第二种说法,传说有位泰国的高官,信奉佛教,家里有座大佛像,每日都会虔诚祭拜。泰国某地区发生旱灾,泰国国王心急如焚,派高官去治理灾害。高官由于特别笃信佛教,想要把佛像一块带往灾区,苦于佛像太大,无法搬移。晚上,高官做梦,梦见佛像让他用寺庙里的泥土以他的模样做成一个牌子挂于颈间,就能保佑灾区人们平安。到了灾区以后,高官诚心诵读佛经以保佑灾区人民,果真灾区的情况逐渐好转。后来,高官年事已高,告老还乡,便把佛牌赠与国王,以保佑国家太平安康。高官四处游佛,并继续制作佛牌,佛牌就以这种方式步入人们的生活,并一直流传下来。
泰国最古老的佛牌经考据可以追溯至一千年前深受缅甸孟族文化影响的骇黎朋猜王国(位于现今泰北清迈府南方之南奔府附近),佛牌最初是僧侣为出征战士祈福、增加勇气信念及提高作战能力而制作的圣物,通过对佛的信仰,期能使得参战将士蒙获神佛护体而刀枪不入,避免在战斗中遭受伤亡;其他更多不同形式的佛牌大约从素可泰王朝开始出现,经过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直至却克里王朝(曼谷王朝)。另据泰国考古研究发现,早在曼谷时代以前的古老村落或宫院王府的遗址,从未发现留有任何佛像的痕迹,换言之,传统泰族视佛为神圣之物,只宜供奉在寺庙里,不该迎入常人家宅院落,此特点与现代泰人对于持有佛像的观念显然不同;曼谷王朝一世皇通銮在位期间,曾在泰北各地搜集佛像,但均供奉在佛寺里,不曾迎入皇宫和家宅,继至三世皇策陀博丁时代,泰人不将佛像供奉于家中的信仰及习俗仍未改变,直至四世皇蒙固即位后,此种信仰才逐渐产生变化。究其因系蒙固国王曾经出家为僧长达27年,于公元1851年登基继承王位后,致力提倡科学,重视艺术及喜爱古玩,致开启古文物搜藏风气,使得原先仅被放置在各地古寺中的大小佛像、神像及供具等圣物被大量运至曼谷,催化促成古佛进宫或入屋的现象发生。自此佛像除具供奉膜拜的宗教作用外,另产生了古玩的世俗价值,益发助长古佛像、古佛具及古佛牌之收藏风气,并逐渐扩散普及到民间各个阶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