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还记得小学课本里那首《独坐敬亭山》不?当初可是要背诵的。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是写给谁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1)

人话就是:没鸟,云少,这敬亭山和我咋看咋顺眼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是写给谁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2)

没错,这就是当初老师教,我们学的。


直到有一次,我路过宣城慕名登山,遇见一位宣城老乡:“这山好啊,相看两不厌!”

老乡冷笑一声:“年轻人,你以为李白是来看山?太天真了!”

他言语真诚地告诉我:敬亭山确有李白的“两不厌”、心头好

第一位是她,有诗为证↓↓↓

《玉真仙人词 》——李白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这位玉真公主是李白在朝时的红颜知己,貌若仙子,云游天下,结庐敬亭,潜心道法。

被开除出“公务员队伍”的李白,虽然嘴硬说是自己要走的: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是写给谁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3)

毕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山中这尊公主像,还有这才子佳人的故事,在宣城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是写给谁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4)

李白的第二心头好是山下的“老春酒”,斗酒下肚诗百篇,“酒仙”的雅号不是白来的。

七次来宣城,次次“老春酒”,李白与酿酒的纪叟成了哥们。最后一次到宣城,纪叟已去世,没人唠嗑,独自饮酒,李白写诗了。

《哭宣城善酿纪叟》——李白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他是来看美人的,他是来找美酒的!你看,人民群众对李白的“相看两不厌”,理解是朴素朴素的:食与色,性也

公主已作古,不过,老春酒倒是没有失传,纪家后人把老春酒的工艺代代相传,这就是现在的“宣酒”。

没错,就是你知道的那个宣酒。酒坊变成了好大好大一片小窖酿造基地,就在敬亭山南麓。那块山青水美的地方,当然这是后话了。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是写给谁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5)

宣酒小窖酿造基地-纪叟像

再上敬亭山,那感觉就不一样。喝点宣酒,看看公主像,也跟那李白似的。

仰天长啸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是写给谁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