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组成一个国家的根本,人口数据同样也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接下来的几期船夫将带大家一起解读中国的人口数据,找出背后隐含的信息,为我们未来的生活规划作参考。

人口基础数据重要性(人口数据背后有哪些秘密)(1)

这或许无法像之前很火的热门视频主角“二舅”那样治愈大家的精神内耗,却可以解答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焦虑源自何处,这些萦绕的焦虑究竟有没有必要。

过去的人口数据统计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世界大国,但历朝历代的人口却只有一个较为粗略的数字,这不光是因为古代的统计条件有限,也跟世俗王朝的执政能力和统计方法有很大关系。

比如在唐朝中后期就因为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控制,一些不负责任的地方官干脆做出“死不除名,生不入籍”的懒政行为,朝廷无法获知准确的人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税收徭役等国家大政方针自然就失去了依据,这毫无疑问加速了唐王朝的衰败,再比如宋朝为了方便统计,干脆只统计壮年男子,宋元时代学者马端临编撰的《文献通考》中记载:

乾德元年,令诸州岁奏男夫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女口不预。

乾德元年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宋太祖颁布诏书只统计20岁~60岁之间的壮年男子,女性并不在统计范围,此外也不包括老人和小孩,这就导致后世人想要知道宋朝当时的人口便只能通过估算,准确性自然大打折扣。不光古代王朝的人口统计不尽如人意,后来的民国政府也没好到哪里去。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民国时期很流行的一个说法,那就是四万万同胞,四万万也就是四个亿,这个数字就是民国专家们拍脑袋搞出来的,这倒不是说民国政府不想弄清楚,而是因为常年的军阀混战导致很多省份逐渐成了独立王国,表面上听命于民国政府,实际上却阳奉阴违,人口统计这种费时耗力又容易暴露自身实力的事,自然能拖就拖。

在整个民国时期一共进行了两次人口普查,分别是1912年和1928年,第一次在一开始就遇到了各种阻碍,普查公告一直拖到1916、1917年才陆续发表,最后收上来的数据也只有苏、浙、赣等19省和绥远、京兆两个特别区的数据,安徽、广东、广西等军阀猖獗的省份,干脆连招呼都不听了,人口数据一片空白,所以当民国政府公布41964万人的人口数据时,便有很多人提出了质疑。

第二次原定1928年当年开始当年结束,结果到了1930年7月底尚未完成,只有16省和南京、上海、北平、汉口、天津5个特别市上交了统计数据,这其中还有3个省交的数据本身就有很多问题。没办法,内政部只能对没交作业的12省进行“合理估算”,估出了全国人口数为474787386人,你说这足足有十多个省份没数据,你还把数字精确到个位数,这真的是欺负民国老百姓不识字吗?

全国人口普查与抽样调查

翻过历史的画卷,来到新时代,我们现如今看到的全国人口数据主要来自两个统计系统,首先是由国家统计局发起并协同有关部门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其次就是各地方和相关机构针对特定区域和特定人群进行的抽样调查。

人口基础数据重要性(人口数据背后有哪些秘密)(2)

时至今日全国人口普查已经进行了七次,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时间是1953年,当时参加这次调查的登记工作人员就有250余万人,这次全国人口普查不仅获得了全国人口6亿的总数据,还补充了关于性别、年龄和地域分布方面的人口数据,为计划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效依据。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时间是1964年,统计的全国人口总数为7.23亿,这次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并为长远的规划提供依据。

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时间是1982年,统计的全国人口总数为10.31亿,这次也是第一次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处理,统计效率较之前提高很多。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时间是1990年,中国人口总数达到了11.6亿,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时间是2000年,全国总人口达到了12.9亿,此后全国人口普查,便稳定在了每十年一次的频率,离我们最近一次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便是在2020年进行的,中国人口达到了14.43亿。

人口基础数据重要性(人口数据背后有哪些秘密)(3)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特点是真实,一方面是因为其耗费的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全国进行全方位的人口数据统计,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全国人口普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进行规范,统计数据的口径统一且标准。但这毕竟是一个费时耗力的大工程,所以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在更新频率上便受到了限制,现如今依旧只能保持每十年一次的频率。

也正是为了弥补全国人口普查在数据更新频率上的不足,各省市和相关部门每年也都会针对不同地域和人群进行相关的人口数据统计,不过这个数据的准确性只能当做参考,是无法跟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性相提并论的,一方面是因为采取的是抽样统计,最终结果是根据样本数据估算出来的,和真实数据在先天上就存在一定误差,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不同地区和不同机构的统计口径千差万别,甚至还有一些模棱两可,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降低。

两个参考案例的数字差异

以黑龙江省过去30年的人口数据统计为例,这里的数据来源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官方网站公布的黑龙江人口数据。对比一下,我们会发现从1990年开始,黑龙江的人口数据每十年左右便会出现一个大的调整,比如2000年人口在过去十年持续减少的趋势下突然增长了26万,而2010年的人口数据在持续了十年左右的正增长的趋势下,突然逆势减少了6万人,当然人口数据变化最大的是2020年的人口数据,相较于之前每年减少20万左右的趋势,在这一年人口数据到前一年直接减少了566万。

人口基础数据重要性(人口数据背后有哪些秘密)(4)

如果说前两个变化是人口数据统计出现的细微差异,还可以勉强理解,但2020年人口突然较前一年统计的数据减少了近600万,这就有点难以置信了。

之所以造成这种差异,就是因为出现逆势变化时间点都发生在每十年一次的是全国人口普查时,而在此之前近十年的人口数据都来自地方和相关机构的抽样调查,既然是地方和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就很难避免在统计口径和细节设计上受到当时的环境影响,说白了就是不能太难看。

人口基础数据重要性(人口数据背后有哪些秘密)(5)

上世纪90年代都是中国计划生育执行最为严格的一个年代,如果这时候地方省份的人口增长或增长过快,那肯定有些打脸,于是我们也能理解为何在这几年人口一直逐年减少。而实际上,即使在计划生育执行最严格的90年代,黑龙江的人口并没有减少那么多,所以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不是很意外的就“反弹”了。

从2000年开始,东北年轻人口外流的问题逐渐显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也是在这个时候提出来的,如果人口继续在数据上显示外流,明显也有些打脸,所以我们也能理解为何在2000年以后的十年左右时间,黑龙江的人口一直都保持了正增长的趋势,但不出意外,这种通过调整统计口径得出来的数据在全国人口普查面前是无法遁形的,黑龙江掩饰了近十年的年轻人口外流的虚伪面纱被撕下。2010年后的十年,黑龙江的人口在数据上开始不断减少,但即使这样,这个数据的水分也很大,于是才有了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较前一年抽样统计的数据足足减少了五百多万。

人口数据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把这五百多万人口平摊到过去十年中会发现,在过去五年级,黑龙江几乎每一年都保持了近百万左右的人口流出,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而为了让这个趋势看上去不难么难看,才有了地方抽样调查的五十万左右的人口减少。

人口基础数据重要性(人口数据背后有哪些秘密)(6)

总体的统计口径可以调整,那么具体某一类人群的统计口径的空间就更大了,相信大家还记得2021年时公安部公布的一个数据:2020年户籍新增人口共1003.5万,相信当初这个数据让很多人吓了一跳,印象里17年的新生儿数据还有1700万,怎么才过了3年,就一下子减少这么多。

没过多久统计局出面又给出了另一个相对更容易接受的数字1203万,这两个数字虽然相差了200多万,但很可能都是有依据的,只是口径进行了调整。这背后的现实情况是中国每年新生儿的断崖式下跌,之所以这么形容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来看2016年和2017年因为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出现的新生儿数量上涨,在短暂的超过1700万以后便掉头直下,即使按照统计局给出的1200万,这个幅度也已经相当大了,而且从趋势上看跌破1000万也只是时间问题,或者这正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而趋势一旦形成,便会因为惯性继续前进,未来究竟会到何种地步真的很难说。

人口基础数据重要性(人口数据背后有哪些秘密)(7)

一句话送给大家,每年新生儿数量骤降不仅让国家措手不及,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同样如此,这个变化真的是太快了,快到我们很多固有观念已经快要与现实的变化相脱节了,要知道任何一个行业,市场需求腰斩都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这里包括但不限于医院妇产科、早教行业、幼儿园和中小学,以及已经泡沫化和商业化严重的中国大学教育。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市场经济相较于计划经济最大的差别就是增加了不确定性,这即意味着机遇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处于时代浪潮中的我们不得不从自身做起,学会独立思考和冷静判断,比如透过人口数据摸清背后的趋势,尤其是地方和相关部门的抽样调查,更是要结合统计数据发布时的大政方针,将人为可操作性的弹性空间考虑进去,相信这样做会更有利于我们在制定自己的生育和养老规划时做出更好的选择。

带你读懂中国的人口数据的第一期就到这里,下一期船夫将带你从人口数据的角度解读中国的地域经济发展。

2022.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