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妮妮

编辑/妮妮

很多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段就开始喜欢跟父母对着干,对父母的指令孩子是愈禁愈为,三令五申让孩子不要去踩水坑会把裤子弄湿,孩子却非要对着水坑踩一脚,跟孩子强调少喝碳酸饮料孩子就对可乐雪碧的欲望强烈,家长不禁孩子不为,家长愈禁孩子却愈为,这令多数家长都为之感到头疼。

霍桑效应心理暗示(孩子愈禁愈为可能是触发了)(1)

孩子出现这样叛逆的行为,总是跟家长反着来,对家长极力阻止自己做的事情孩子就越是有想要去做的欲望,孩子这样的行为其实是触发了"潘多拉效应"

霍桑效应心理暗示(孩子愈禁愈为可能是触发了)(2)

何为"潘多拉效应"?

"潘多拉效应"也称"禁果效应",他来源于希腊神话,有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女子宙斯给了她一个盒子并且嘱咐她千万不要打开这个盒子,但是由于对于盒子的好奇心这个女子还是打开了盒子,导致盒子里恶灵全都跑向了人间。

霍桑效应心理暗示(孩子愈禁愈为可能是触发了)(3)

"潘多拉效应"其实是人的好奇心引起人对于禁止的事情的推测,会产生各种假设,让人对于禁止的事情产生探究的心理,越是被禁止就越是想要去尝一尝这个"禁果"。因为宙斯没有将盒子不能打开的具体原因告诉潘多拉,所以让潘多拉对盒子充满好奇想要一探究竟,反之如果一开始就跟她说明原因,那潘多拉也就不会对这个盒子有这么强烈的好奇心。

霍桑效应心理暗示(孩子愈禁愈为可能是触发了)(4)

面对已经触发潘多拉效应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

1、 明确禁止的事情,要跟孩子说明原因

很多家长只是对孩子说禁止做哪些事情,并没有跟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做的原因,孩子在不了解原因的情况下就会对这件事情的后果感到非常好奇,而这样的好奇心就会驱使孩子去做这件事,所以父母在明确孩子一定不能做的事情时,要跟孩子说清楚不能做的原因,举例来说,当孩子明白横穿马路的危险性时就不会走跑到马路边缘试探,池塘对孩子有溺亡的危险孩子在河边走过也会多留一个心眼。

霍桑效应心理暗示(孩子愈禁愈为可能是触发了)(5)

2、 能够接受的事情不要过分禁止

对孩子的要求过分严苛效果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家长可以适当的放宽自己的要求,对于一些能够接受的事情不要过分的禁止,比如孩子玩游戏可以适当对孩子放宽要求,在孩子完成学习的任务之后让孩子有合理的游戏时间。

霍桑效应心理暗示(孩子愈禁愈为可能是触发了)(6)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一样,如果只是一味对孩子颁布"禁令",那么成效甚微还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禁止孩子做的事情应该跟孩子讲清楚事情被禁止的原因,要有充分的理由,才能够让孩子乖乖听话。

霍桑效应心理暗示(孩子愈禁愈为可能是触发了)(7)

《怪诞心理学》一书中曾经提到,所谓潘多拉效应,既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是想要得到,不好接触的东西便越是容易感觉到这件东西有魅力,对待不让知道的东西,就会更加充满好奇。

霍桑效应心理暗示(孩子愈禁愈为可能是触发了)(8)

法国教育家爱尔维修曾说,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如果孩子已经触发了潘多拉效应,家长可以转变思维对孩子进行反向激励,巧妙地将孩子对事情的好奇心用在孩子的潜能上,充分利用孩子的探究行为,尽可能让孩子去发挥自己的特长。

霍桑效应心理暗示(孩子愈禁愈为可能是触发了)(9)

家长该如何运用"潘多拉效应"对孩子进行反向激励?

1、 给孩子制造神秘感,让孩子有探究的动力

孩子总是做家长禁止的事情的原因是因为对这件事的好奇,那么家长同样可以利用"潘多拉效应"勾起孩子对于学习的热情,在学习上给孩子制造一些神秘感让孩子能够兴趣学下去,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适当说一些反话,不用讲其中的原委讲得太透彻明白,留下一些空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霍桑效应心理暗示(孩子愈禁愈为可能是触发了)(10)

2、 锻炼孩子抗诱惑的能力

现今很多的游戏,书籍也会利用潘多拉效应,故意增添当中的神秘色彩让孩子沉迷进去的情节,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让孩子了解这当中的心理技巧,其实很多年龄稍大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这些东西的诱惑,家长需要提高孩子的抗诱惑能力。

霍桑效应心理暗示(孩子愈禁愈为可能是触发了)(11)

总结

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对待新鲜尚未接触过的事情总是充满了好奇,而家长作为过来人很多事情体验完毕告诉孩子事情能不能做,孩子并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进而触发潘多拉效应会跟家长对着干,家长在面对这样的情况只需要跟孩子好好的沟通讲明事情的原委,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求知的积极性对孩子进行反向激励,把孩子往家长所希望的方向上引导。


(文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