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讲好民大生动故事,全面营造学校高质量发展氛围,近日,贵州民族大学推出【榜样学子】系列报道,生动展示新时代民大青年学子最为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以激励广大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韶华,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2022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晚一些,但并不影响它的欣欣向荣和带给人们的温暖和希望。正如雷晓霞期盼已久而突然收到的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待录取通知——“考生您好!恭喜您已通过复试,进入拟录取阶段……”“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值得!”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8级的雷晓霞说。春风中,她的笑容显得更加明媚灿烂。

  文海无涯 “学霸”的考研路

  总分:418!这是雷晓霞的初试成绩,超过报考学校复试划线37分。如此成绩是实至名归还是意外惊喜?雷晓霞笑了笑说:都有吧!为这一天,她已经准备了四年。

  “学无止境,尤其在浩瀚的文学书海里,我想让自己再多学一点东西。”刚进入大学,大部分同学都还未开始规划未来,雷晓霞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考研。

  目标明确,干就对了!雷晓霞开启了同学眼中的“学霸”模式:每一年度,雷晓霞的专业考试总分和综测总分都稳居班级第一。并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和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还顺道考了个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你也太‘卷’了吧,还让不让我们活了?”当同学们都投来“愤愤”的话语时,雷晓霞总是笑笑说:明天开始和我一起上自习吧,你们加把劲就超过我了!“那还是饶了我吧。你那种披星戴月的生活太‘虐’了。”于是,大家笑作一团。同学们的调侃是善意的,因为都明白,哪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一分收获的背后,都是不为人知的辛苦和坚持。

  “正式开始复习考研是在大三下学期。”雷晓霞说:“回忆考研这段日子,真的是既辛苦又充实,给了我一种梦回高三的感觉。”“教室、图书馆、寝室,是我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的图书馆里,我是来得最早的,却是走的最晚的那一波。”雷晓霞已经忽略,她“三点一线”的生活里,应该还有食堂。“我不挑,吃饱就行!吃完赶紧干活,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寒来暑往,雷晓霞的勤学刻苦年如一日,自律得让人有些心疼。

  “你就没有懈怠的时候吗?”面对笔者的疑问,雷晓霞笑了:“当然也有!冬天从被子里爬起来的时候、夏夜同学邀约聚会的时候、复习遇到瓶颈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有懈怠的想法。幸运的是,很快就调整过来了。”“是怎样的信念支撑你的刻苦与坚持呢?”“那就是我很清楚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我很喜欢文学。我想去深造。我一定要考上研!懈怠的时候,一想到这些,我的心中又充满了无限动力,又有了一股拼搏向上的劲!”雷晓霞的回答让笔者暗自佩服。所以,对于她的成功考研,同学们纷纷真诚祝贺: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作为成功“上岸”的学姐,在问及考研的秘籍时,雷晓霞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心得:首先,对知识的积累一定要做在平时。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不要把考研与日常学习割裂开来。基础知识扎实了,备考就是一个知识系统巩固复习的过程。其次,要善于题型经验的总结。很多考点在历年的研究生考试中是重复出现或有规律可循的。复习的时候不光是大量刷题,一定要注重题型和知识点应用的总结。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万变不离其中。再者,就是要有必胜的信心和决心。要么不做,要做就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要给自己“二考”的退路思想。一鼓作气,再难也要咬牙坚持,一定能够取得自己满意的结果,至少对自己的付出有个交代。最后,要密切关注报考院校的官网。看清楚学校的研究生招生简章和相关动态信息,对照要求一一去做准备。特别是要明确学校发布的考研参考书目,有的放矢去攻克这些书目,做到胸有成竹。

贵州民族大学国家奖学金(贵州民族大学雷晓霞)(1)

  文学创作 生命里无法割舍的存在

  “我们要始终坚信,人间的温暖多于寒意,快乐胜于沮丧,坚信总有一束阳光会不远万里来到我们的身边,打开情感的惬意,驱散倦怠的阴霾。”这是雷晓霞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的随笔《职场“流感”,如何痊愈?》中的一段话。笔墨间透露出满满的温暖与坚韧。

  汉语言文学是雷晓霞的专业,文学创作则是她的爱好。大学四年,在学科老师的引导和培育下,本身就有一定文学基础的雷晓霞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中自有大世界,书中自有人间情。一本好的书籍总让我沉醉其中,拿起就放不下,只要有空我就读书,尤其喜欢诗歌和小说。博尔赫斯的《另一个,同一个》、米沃什《冻结时期的诗篇》《追忆故土》、陈忠实的《白鹿原》、莫言的《红高粱》以及海子的诗集……”说起读书,雷晓霞的眼里充满炙热的光。

  从模仿到原创,雷晓霞逐渐有了自己的文学风格:纪实和抒情的结合。“我很喜欢文学,也很享受文学带给我的宁静与感动。我很乐意通过写文章来释放自己的情感,放松、调整状态。对我而言,文学创作已经成为了我学习上和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也是生命里无法割舍的存在。”雷晓霞说道。大学四年,她在《中国青年》《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石油文学》等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了随笔、诗歌等50余篇。

  创作过程中遇到瓶颈怎么办?雷晓霞思索了片刻,认真地回答道:“不可否认,文学的创作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灵感与源泉的迸发。但是源泉也会有堵塞的时候。每到这时,我会选择停下笔来,让自己静一静,或者让自己动一动。静下来就是要放下烦躁和焦虑,让大脑放空,不要去想。动一动是让自己离开电脑,走出去散散步,听听歌、和朋友聊聊天,亦或是去看看自己喜欢的作品,换一换脑筋。事实上,灵感就在不经意间,某个时候又回来了,而且迸发得更加活跃。” 。

  向阳而生,困境里开出美丽的花

  学霸、优秀学子、青年作家,这些成功人设,看似命运对雷晓霞颇为眷顾,实则不然。15岁初三中考那年,母亲突发车祸,落疾后长年居家疗养。21岁大三复习考研那年,父亲外出务工,在工地不幸受伤。本就来自偏远山区的农村,家庭经济情况并不乐观。连续的重创,更是让一家人陷入困顿。

  “在那段遭受重创的日子,家里经济压力不断增大,我一度感觉天都快塌下来了。”谈及那些艰难的日子,雷晓霞抿了抿唇,努力地克制内心波动的情绪。有想过放弃学业吗?面对笔者的提问,雷晓霞的回答很坚定:“没有!因为不管日子再艰难,父母都极力支持我继续读书,他们的鼓励让我从未有放弃的念头。”“我和父母,都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我渴望走出大山,走出贫困,走得更高,到达更好的地方。我下定决心要以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状况,因此绝不向挫折低头。”雷晓霞的话让笔者动容。

  背对阳光,走向光明。带着这份勇敢和坚毅,雷晓霞在大一、大二的课余时间以及假期,都会做一些兼职以解决生活费。凭着优异的成绩,也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研究与创新奖学金,如此,学费也有了着落。雷晓霞内心的负担也就逐渐放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父母的鼓励,我也特别感谢学校、老师、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这让我不光向往美好的未来,对当下的生活也依然充满热爱和信心。”雷晓霞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平日里,雷晓霞是一个文静内敛的女孩,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大二班委换届的时候,她竟然毛遂自荐,参加竞选班长。“我的情况,大家有所了解。感恩老师和同学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我也希望以自己的一点力量,为大家做更多一点的事情……”一番真诚而坚定的竞选演说后,雷晓霞以高票通过班长一职。后来,“突破自我”的雷晓霞,还成功获选学校文学社编辑部部长一职。

  在其位谋其职。此后,班长和文学社编辑部部长的身影,总活跃在同学们的身边。学习上,哪位同学有需求,她必尽力去帮助,解疑答惑。实践活动中,她总是做在前,把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遇到困难一起想办法,以自己的坚韧鼓励大家一起坚持,确保各项活动顺利进行。不但成为了老师的好助手,也是受同学们欢迎和拥护的“小领导”。先后被评为省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共青团干部。

贵州民族大学国家奖学金(贵州民族大学雷晓霞)(2)

  如今,即将大学毕业的雷晓霞,回顾自己这些年,谈及最大的收获,她说:“是成长。借用著名作家冰心先生《成功的花》中的诗句来形容,那就是: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嫩绿的芽儿,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谈到未来,雷晓霞满怀憧憬:“研究生阶段,我准备主攻社会语言学,这是我感兴趣的方向。希望在导师的指引之下,理论和实践研究上都更上一层楼。”(通讯员:贵州民族大学付胜 李盼 詹永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