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普陀 靓丽海岛(散文)

张万强/文/图

海陵岛风车山散文(神秘普陀靓丽海岛)(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名言用在普陀山那是再贴切、再合适不过啦。

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2020年10月20日下午,我们一行40多人,在结束了杭州的旅程后,慕名前往浙江普陀山游览。

从杭州出发到普陀山,我们就不得不提浙江舟山市普陀区的沈家门,因为沈家门与普陀山隔海相望,是水路通往普陀山的必经之地。也是大部分游客选择夜宿的地方。

怀着一颗迫不及待的心情,21日一早,我们一行人等,便急匆匆赶往当地的码头,乘船前往普陀山。

海陵岛风车山散文(神秘普陀靓丽海岛)(2)

好天气让人有了好心情,此时尽管已过重阳节,但依然是艳阳高照,没有丝毫凉意。游客们依次购票登船后,却很少有人去选择座位,而是到甲板上寻找位置,去观看大海,感受大海的浩瀚美丽。

船在海面上鸣着笛快速的行进着,万里碧空,红日当头,海水湛蓝湛蓝,在过往船只后面激起一层层破浪,海鸥在船的左右前后空中不停地鸣叫着、盘旋着,游客们在船上四处不停的拍照或谈笑着。好一副美丽的航海图啊!

不知不觉中,我们便于下午三点来到了普陀山码头,并乘坐地方公交车辆赶到了预定的住宿地,普陀山区普陀山镇龙湾村。

龙湾村是普陀山唯一的一个渔村。听当地村民介绍,龙湾村只有200多户,近500口人,就有个体客栈58家、个体饭店18家、个体商(亭)店35家,直接和间接从事旅游服务行业人员占全村总人口的80%以上。近年来,全村年接待旅客20余万人次。旅游接待旅游服务是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晚我们住在了当地老乡家三层小楼的最顶层,说是楼房实际是搭在最上边的简易棚,设计的很紧凑、很拥挤、很低矮,直不起腰,只能放一张双人床大小,屋里还设计有一个小卫生间。出门在外,没有那么多讲究,好店一宿,为了省钱,也只能将就着住啦!

海陵岛风车山散文(神秘普陀靓丽海岛)(3)

农家乐的房子地处著名景点"南海观音"与"南天门"之间,背靠"紫竹林"、面朝"金沙滩",正对着大海,仅隔着一条大路,夜里突然起风啦,呼呼刮个不停,海涛撞击岸边的声音此起彼伏,让人心潮彭拜,久久不能入睡。此时,突发灵感,脑子里竟酝酿出几句诗来:昼宿农家乐,星高似起风。存身不识处,定海浪涛声。

闲来无事,查阅资料得知,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杭州湾南缘、东海北部舟山群岛东部海域。地貌呈菱形状,中部佛顶山最高,海拔288.2米,向四面延伸,西为茶山,北为伏龙山,东为青鼓垒山,东南为锦屏山、莲台山、白华山,西南为梅岑山。

普陀山与其说是山不如说是岛更为合适。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四面环海,面积只有13平方千米大小。

普陀山尽管面积不大,但却四季常青,草木旺盛,文化底蕴浓厚,古建密布,用一步一景,一步一园来比喻毫不夸张。普陀山一年四季香客游人不断,香火旺盛,一派繁华景象。

海陵岛风车山散文(神秘普陀靓丽海岛)(4)

普陀山有大小景点24个,其中最有名的为“三大禅寺”,即: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普陀山“三宝”即:九龙藻井、杨枝观音碑、多宝塔;普陀山“三石”即:磐陀石、心字石、二龟听法石,普陀山“三洞“即:朝阳洞、潮音洞、梵音洞。另有莲洋午渡、短姑圣迹、梅湾春晓、磐陀夕照、莲池夜月、法华灵洞、古洞潮音等被称为普陀山“十二景”。

普陀山之所以远近闻名,皆来源于她众多的神话传说,就是这些传说给其增添了无限的神秘色彩。普陀山又称补陀洛迦。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相传为观音菩萨应化的道场,佛教认为观音菩萨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

1982至2007年,普陀山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ISO14000国家示范区、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5A级旅游风景区。

普陀山的天如小孩脸,说变就变。夜里还是风雨雷电,第二天却是晴好如初,风和日丽。

普陀山景点颇多,如果想用一天多的时间把她全部参观一遍,并非容易,那么就只有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参观。

海陵岛风车山散文(神秘普陀靓丽海岛)(5)

百人百心,七姓八家聚在一起,各有各的想法,况且有的人之前来过,有的是第一次,作为后者,初来乍到,我们无疑是四面黑,好歹我们购买有一张普陀山旅游图,却成了我们的有效指南。

22日一大早,我们吃过自带的食物,和同乡邻里一行四人,按照事先计划的线路,本着随近就远的原则,开启了一天的旅游行程。由于景点相互之间距离较近,我们选择了步行。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普济禅寺,又称前寺,始建于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是普陀山第一大寺,也是全国重点寺院,历代全山方丈均住锡于此。

早上八点多钟,当我们赶到寺的大门口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已经早已排起了长龙。据说普陀山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佛国圣地,也与普济禅寺的创建有关。该寺始建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是在“不肯去观音院”原址的基础上改建。由于倭寇、荷兰侵略者的多次骚扰,明、清两朝,这座寺庙还曾经历过三次兴废和重修。

海陵岛风车山散文(神秘普陀靓丽海岛)(6)

普济禅寺规模庞大,气势恢宏,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之称,全寺殿堂六进,自南向北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其中大圆通殿是普济寺主殿,殿中供奉高8.8米的毗卢观音为菩萨正身法像,两边端坐观音“三十二应身”,以示观音大士感应世间万物众生。

出普济禅寺没有多远便来到了法雨寺,法雨寺史称后寺,初名海潮庵,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赐“天华法雨”额,遂称法雨禅寺。建筑布局依山取势,分群递升。其中九龙殿最为辉煌,该佛殿是从南京明故宫整体搬迁而来的,殿内有普陀山三宝之一的“九龙藻井”。

观赏完普济禅寺、法雨寺已近中午,为了赶时间,我们决定向慧济寺进发。等到了慧济寺再吃点东西。慧济寺位于普陀山最高处佛顶山上,又称佛顶山寺。明朝(1368-1574年)僧人圆慧初创,名慧济庵。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僧人能积扩庵为寺,建圆通殿、玉皇殿、斋楼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僧人德化请得《大藏经》明 ,又经僧人文正大力建造,遂成巨刹。

法雨寺离慧济寺需要走大约10数里山路,为了节省体力我们选择乘坐缆车前往。此时坐在缆车里向外张望,只见山岚瘴气,云雾缭绕,一片氤氲 ,小雨淅沥,似腾云驾雾般,好生惬意。转眼的功夫,我们便来到了慧济寺。

海陵岛风车山散文(神秘普陀靓丽海岛)(7)

全寺布局为其它禅林所少见,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均在一条平行线上,颇具浙东园林建筑风格。与普陀山其他寺院不同,慧济寺主殿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右侧大悲殿供奉的唐代观音像,为普陀山最古老佛像艺术。慧济寺主殿屋顶用天蓝、淡绿、鹅黄、紫红等色琉璃瓦盖成,阳光下映出万道彩虹,形成“佛光普照”景象。

风雨过后是彩虹。进入寺院,雨停了下来。太阳透过云层时不时探出头来,漏出道道霞光,我们在这里随便找了个地方,吃了点随身携带的食物喝了点开水。开始徒步返程前往被当地人美誉为天门清梵的梵音洞。

来到梵音洞,天却又一次哗哗啦啦下起了雨,在雨水中,游客们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我们小心翼翼的挪着脚步,行进在台阶之间,唯恐滑倒。

天门清梵和梵音洞就建在海边的山崖上,它是众多神奇洞壑中,气势磅礴,危崖陡峭 ,为其他洞所莫及。梵音洞山色清黔,苍崖兀起,距崖顶数丈的洞腰部,中嵌横石如桥。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为梵音洞观潮最佳处。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书“梵音洞”额赐挂于此。

古洞潮音: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

海陵岛风车山散文(神秘普陀靓丽海岛)(8)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若遇大风,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甚是壮观瑰丽。

站在这里俯瞰大海,让人顿觉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海鸥不断在远海近山,上下翻飞盘旋,船儿不停地在海面上穿梭,给人目不暇接,清新靓丽的感受。

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祈求菩萨现身赐福。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士显灵。常有香客纵身跳崖,舍身超度,以表忠心。为阻止这种行为的发生,定海县令在岸上建亭,立碑告书予以禁止。

下午五点左右,我们顺利回到了住处,结束了第一天的行程。总结一天的感受。给人的印象是,普陀山绿树掩映,植被旺盛,山水绮丽,清洁卫生,纵观众多寺院,除了所处的地势、地理位置、环境不同之外,其结构特点建筑格局大同小异,寺内建筑多为唐宋明清时代的复制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蔚为壮观。真正属于历史文物完整保存遗留下来的少之又少。但令人惊讶的是,普陀山人却凭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优美的天然环境,把旅游文化做的有声有色,丰富多彩,风生水起。

22日一早五点,我们一行4人,早早吃过东西,开始整装出发,按照夜里计划好的线路前往南海观音广场、珞珈山观看,沿途顺便再观光一下千步金沙、紫竹林。

海陵岛风车山散文(神秘普陀靓丽海岛)(9)

从我们的驻地龙湾村到观音菩萨广场有五六里的路程,我们下定决心,权当锻炼身体,决定徒步前行。

本以为我们今天起的够早了,没想到当我们走上大路时,已有三五一族的游客开始从观音广场络绎不绝的往回赶啦。龙湾村紧邻公路和大海,一路上满是风景,我们顺着大路的指向牌往南前行。

忽然,大路的右手便出现了千步金沙指向牌。边走边看千步金沙尽收眼底。但见一望无际的大海边上,海水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复咆哮着拍打着海岸,沿岸雪白的海沙,犹如一条白色的飘带显得格外皎洁靓丽。情不自禁,我用手机当即拍下了这一美妙美幻的画面。

千步金沙又称塔湾金沙,是在普陀山的长1370米,宽400米的沙滩海岸线上建成的,这里的沙质细腻光滑,走起来松软舒适,非常适宜踩玩。但由于时间不允许,再加上已经是农历九月的季节啦,天气变凉,已经不适合到沙滩玩耍,于是我们就不得已忍痛割爱啦。

由于时间关系,一路上我们已无暇顾及沿途的景点和美色,迈开大步直奔南海观音广场。

海陵岛风车山散文(神秘普陀靓丽海岛)(10)

关于南海观音,在当地有这样的传说。相传,唐朝年间,日本一个叫慧锷的和尚来到中国,在五台山请了一尊观音神像。但在回去的路上却遭遇了海上险情,一阵狂风暴雨,雷鸣电闪之后,观音菩萨却落到了普陀山上。和尚以为观音菩萨不肯去日本普渡他们,于是就把观音像留在了这里,并把其称作“不肯去观音”。

到了五代,当地的百姓建了一个观音庙,称为不肯去观音庙。北宋时改名为观音寺,慢慢香火旺了起来,到了南宋,更是把这里定为观音道场,而且根据观音菩萨的老家补怛洛迦,称这个地方为普陀洛迦山,又称南海普陀山。可见,是因为南海观音到了这里,因此被称为南海普陀。

有资料介绍,南海观音立像位于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之东南的龙湾岗巅。这一尊南海观音立像总高33米,其中台基高13米,铜像高18米,莲花座为2米,重70多吨。佛像基层是面积1000多平方的功德厅,上层供奉500尊形态各异的观音铜像,下层大厅饰有观音灵异故事的大型黄杨木雕和以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景色为题材的彩玉浮雕。

沿途顺指示牌而行,说笑中我们就来到了南海观音菩萨广场,此时广场上空已经是阴云密布,零零星星的雨水,有一阵没一阵的从空中飘落着,诺大的广场游客涌动,那些善男信女们,嘴里不停地祈祷着什么?振振有词 ,不停地烧香叩头,其虔诚之心天地可鉴。

海陵岛风车山散文(神秘普陀靓丽海岛)(11)

在普陀山有一种说法叫,来到普陀山不去珞珈山就等于没到普陀山。关于罗迦山,民间有着几个版本的传说。传说观音菩萨从西天佛祖处回普陀山时,途经江夏,不小心将手中的玉镜失落人间。观音带着金童玉女下凡查看时,佛祖所赐的袈裟滑落在地。观音伸手去拾,谁知袈裟不见了,但刚刚化为湖泊的玉镜东边,多出一座长满树木的小山。原来袈裟化成山了。玉镜和袈裟都是佛祖所赐的宝物,看来它们不愿分开,同时变成凡间的山水,永远相伴。人们便将这座山称作“落袈山”。

落袈山”的说法很多,有说楚庄王平定斗越椒叛乱后曾在此山安营扎寨,再加之人们对楚庄王宽厚仁德感恩不尽,便将这座山称为“落驾山”。还有说是,唐朝初年,大将尉迟恭出任鄂国公,曾与罗成在这座小山相见长谈 ,因而得名“罗家山”的。

那么最终珞珈山为何得此名呢?1928年,近代诗人闻一多先生被邀参加筹建武汉大学。他认为,不论传说的“落袈山”、 “落驾山”,或者当时的“罗家山”,都不尽如人意,不如改罗家山为珞珈山,不仅寓意这里景色很美,而且有美好的前程。至此,“珞珈山”便很快美名天下。

海陵岛风车山散文(神秘普陀靓丽海岛)(12)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珞珈山如此盛名。我们决定前往一看究竟。决心一定,因为下午就要返程,我们便加快步伐,经过跨越一段山路赶到短姑客运码头,并在迫不急待的心情中,乘船来到了珞珈山。

按照洛迦山资料所述,珞珈山位于普陀山本岛东南,从本岛东面的海岸望去,洛迦山好似一尊大佛卧在海面上,有“海上卧佛”的美誉。

进入普陀山山门,天空飘起了漫天雪花,一路拾级而上,游人如织,塞满台阶,尽管坡道不陡,但却漫长路远,我们不得不边走边歇,积蓄力量往山上赶。

珞珈山分布有圆通禅院(圆通庵)、大悲殿、大觉殿、伽蓝殿、五百罗汉塔、四十八愿塔等。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小山上的灯塔,这就是传说中的“洛迦灯火”了。这灯塔古时候只是一座天灯台,用于指点海船夜航,古人曾赞它“荧荧一点照迷津,光夺须弥日月轮”,如今,天灯台已改建成洛迦山国际灯塔,为来往船只指引方向。

珞珈山既不高不大也不险峻。但由于四面环海,草木茂盛,显得俊秀异常。由于时间紧张,我们不得已在山上仅停留了一个多小时,便怀着恋恋不舍离开了。

前后三天的普陀山之行就要结束啦,不免让笔者对浙江舟山普陀人刮目相看,肃然起敬,而且被其经济意识所深深折服。

海陵岛风车山散文(神秘普陀靓丽海岛)(13)

两天内的普陀之行,使我们深深的感到,普陀人的精明能干,不得不佩服普陀人把经贸文章做的淋漓尽致。今天的普陀山无疑成了这一地区,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财源滚滚的聚宝盆,正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着强劲动力,输入着经济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