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从一个借书的故事开始的,借书,本来是一件特别普通的事,可是在汉成帝时可不一样,因为这里面包括着不能告诉你的事。

一、天下苦秦久矣

这里的“苦”是痛恨的意思,老百姓生活苦也是有的。

我们现在看电视的时候都很佩服商鞅这个伟大的改革家,可是你不知道的是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的汲取能力,他制定的制度繁于秋茶、密于凝脂,而且将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等称为“六虱”,更重要的是“孝”作为重要的统治工具和攻击武器。

既然秦朝制定了这么严格的法律,为什么胡亥会倒闭?因为他上台就干了两件事:1是对地方官大清洗,对朝中皇族和大臣屠杀,全换成了自己的亲信,说白了就是将一个团队换成了“团伙”。2是对基层官员大清洗,斩断了帝国与民之间的纽带。3是国内有大量的未及驯化的新秦民。

二、游侠与职业的碰撞

在历朝历代中,有两个人最让人佩服,一个是朱元璋,因为他是从一无所有到皇帝,另一个就是刘邦。

都说刘邦跟朱元璋几乎是一样的,可是你不知道的是,刘邦先生是一名游侠。

所以他可以在大家诧异的目光中娶了吕氏。

不是所有的穷鬼都可以娶白富美的,首先你要成为一名游侠。

在现在的生活中,你也能听到一些诸如“能吃饱喝好就行,没必要奋斗那么厉害”,这其实就是现代的游侠,不过这种声音被职业代替了。

没有职业的工作很难长久,最起码在经济上如此,不要听网上说的那些过了35岁就没人要了,只要你有技术,三十多岁其实是最好的年龄,要经验有经验,要心态有心态,IT行业也是要经验的。

三、古人为什么都喜欢当官

巨额财富的由来除了皇上的赏赐以外,主要是掌握了人事升迁大权,进而可以权力寻租。

寻租的意思就是卖官,在安帝和恒帝的时候是卖低级官,到了灵帝时就成了任何官职,清朝的时候有个“议罪银”制度,本质上就是卖官了。

当你有了一定的钱的时候,你就成了世家大族,这时候皇权就容不下你了,所以就会用第三者——宦官来制约你,所以就出现了四世三公诛杀宦官,所谓的纤罪必诛就是这个意思。

四、如何从人群中胜出?变法不是你想的那样。

为什么写这点,因为自古以来谁不想出人头地,所以在没有人脉没有资金没有物力的情况下,如何战胜对手就成了所有人的梦想。

曹操在那个年代没有四世三公的身份,他是怎样做的。

民屯其实就是农奴制,50%-60%的收入要交给官府,并无条件从事修路、垦荒等徭役,还要长期从事战事。

军屯就是兵奴 农奴,妻子不能嫁给自由民,子女只能婚配“士”的子女。

当然刘备也不是善类,不要小看电视上逃跑的时候带了十万人,在那个年代没有子民就没有财源,因为百五铢钱替代原有货币并让官府控制市场,两手兼备,很快弄了30倍利润。

古代的变法都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目的的,而非解决民间疾苦、实现税负公平为要旨。

刘彻的盐铁官营明显增加收入、北魏孝文帝的均田制是让荫在豪强下的人民重新回到皇权下,唐德宗的两税法实际上是增加赋税,王安石的青苗法干着干着就成了摊派,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其实就是两税法的翻版。

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

五、科举制对普通人而言是不错的

我们在批评科举制的时候,请记住它的起止时间:隋炀帝大业元年到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简单地说就是公元605年到1905年。

科举制的目的就是给读书人造成一种幻觉:任何人都有机会进入统治集团,这种安慰剂跟现代的认为短视频是学习的良好途径是一个道理。因为官僚集团成员中科举只占3%-4%,甚至更少。

可是这种制度给普通人一次机会,一次改变自己的机会,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成功。

六、杂记

贞观之台不是书上写得那么美好的,宋朝的军队战斗力为什么不行,因为他把吸收无业游民和地痞流氓作为了一项国策,千万不要生活在明朝,因为监视你的人太多了。

东林党只是兴趣相同的联盟,无实本组织,比起宦官战斗力差多了。

清朝时对海关收的税还没有雇外国人收得多,真是反面教材。

历史真的存在过吗是人想象中的吗(我们以前看到的历史可能是)(1)

,